星光电脑为您整理了诸城各镇经济排名前十,他们分别是辛兴镇、皇华镇、石桥子镇、枳沟镇、诸城桃林镇、林家村镇、昌城镇、相州镇、贾悦镇、百尺河镇,下面来看下诸城十大强镇排名吧。
皇华镇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山东省 面积:140.00km² 人口:4.50万人
山东省诸城市皇华镇是个古镇,是鲁东南沿海与内陆交汇的交通枢纽,它地处胶东半岛东南部,黄海、渤海分水岭北侧,东与青岛为邻,南与日照接壤,是省政府确定的中心城镇,全镇共73个行政村,4.5万口人,总面积140平方公里。 皇华境内资源丰富,物产丰饶。已探明和开采的矿产有沸石、膨润土、陶土、重晶石、石英。农产口主要有大豆、花生、板栗、大姜、黄烟等。皇华境内大小山头有99座,其中尤以常山、卢山、救主山、晾甲山等最为有名。 经过20余的改革开放,皇华镇由过去的一个纯农业镇,发展成为工业、农业、三产、开矿、旅游产业多领域、多方面发展的山东省中心城镇。工业已建成橡胶化工、机械铸造、建筑建材、工艺品生产等五大主导产业,培育起了象三工集团、华欣铸造、新兴机械、华宇泡沫和万祥针织、万兴建材等骨干企业。苗木生产是皇华的又一新兴产业,依托玉华和华青两大苗木龙头企业,已有43个村600多家农户发展苗木8000多亩,并建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苗木驯化基地和交易中心,连续两年成功的迎接了中国●山东林木种苗信息交易会和首届中国北方苗木信息发布暨交易会。 今年以来,围绕争创工业强镇、苗木强镇、果品强镇、畜牧强镇“四强乡镇”目标,突出做好“抓大带小,工业强镇文章;培强扩面,结构调整文章;求精求快,城镇化建设文章;重奖重罚,招商引资文章”“四篇”文章。有力的促进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年1—11月份,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7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29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1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11%,增长幅度名列诸城市第一。农民人均收入、招商引资、用电总量等各项指标都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自然环境:地处丘陵,有中型水库一座,水质纯净。年平均气温12.3度,气候宜人,水源充足。 人口民族:2002年止,全镇总人口4.5万人,均系汉族。 市政建设:皇华镇辖73个行政村,镇驻地面积2.5平方公里,有三工工业园区和朱家村民营经济园两个园区,招商政策优惠,环境良好。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建起了10幢三层以上大型建筑,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镇驻地四纵四横八条主要街道全部硬化、美化、绿化、亮化。 对外交通:皇华镇境内公路纵横交错,省道平日路贯彻全镇15公里,市里公交车每15分钟一趟,交通便利。. 2021年12月,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认定皇华镇为2021年山东省级农业产业强镇。 2020年12月,皇华镇入选2020年度山东省省级文明村镇社区名录。 2008年4月,环境保护部授予皇华镇第七批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呈子遗址 呈子遗址位于诸城市皇华镇呈子村西约100米的河边台地上,系大汶口文化中期的遗址。地处丘陵地带,西北去常山约1.5公里,北、西、南3面为杨家庄子河环绕。因长年山洪冲刷,周围形成了高约3至5米的 皇龙沟恐龙足迹群 位于诸城皇华镇大山村皇龙沟恐龙足迹群,已探明面积3000多平方米,有3000多个形态各异、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恐龙足迹排列在岩层上。经专家鉴定,至少有鸟脚类、兽脚类、蜥脚类等10多种恐龙属种
辛兴镇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山东省 面积:80.73km² 人口:0.00万人
2014年7月,辛兴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1年4月,环境保护部授予辛兴镇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山东省诸城市辛兴镇位于诸城市城东16公里处,总面积80.73平方公里,辖68个行政村,4.1万人口,2003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6.6亿元,财政收入21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和29.5%;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 悠久的历史传承。辛兴镇早在新石器后期就有人类活动,属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晚期。古属夷地,《禹贡》青州之城;周属莒子国封地;春秋属鲁;战国归齐;秦属琅琊郡;西汉属昌县;东汉属东武;隋开帝十八年(公元589年)改东武为诸城县,辛兴仍属之,沿革至今。1929年(民国十八年)置辛兴乡,属第七区。1946年,镇境分属仁和区、障北区。1958年2月,撤区并乡,置辛兴镇乡。1958年10月24日,成立前进人民公社。1959年,改名为辛兴人民公社。1984年春撤销公社,成立乡镇,改置辛兴镇。 独特的区位优势。省一级公路朱诸路和正在规划建设中的青莱高速公路贯穿全镇东西,东连青岛、烟台,西通临沂、潍坊、日照,从驻地乘车1小时可到达青岛机场。全镇公路总长度103.6公里,其中省道长13.6公里,镇、村公路长117公里,公路密度1.62公里/平方公里。 完备的基础设施。镇驻地拥有五纵三横八条道路,工业区、文化区、行政区、商贸区功能完备。建有110千伏变电站,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各建基站一处,实现了无缝隙覆盖。主街两侧全部安装IC公用电话。固定电话装机总量7800部,占全镇总户数的77%。 工业基础雄厚,发展势头强劲。全镇现有民营企业达88家,初步形成了五大主导产业。一是淀粉。镇内有润生淀粉有限公司和兴贸玉米开发有限公司两家大型淀粉生产企业,围绕玉米深加工开发出玉米淀粉、氧化淀粉、玉米油、蛋白粉、玉米浆、菲汀、糖浆、肌醇等20多种产品。二是造纸、纸箱。围绕兴创公司10万吨绿色埋纱纸项目,配套建设了格林制袋、高档生活用纸、金凤纸制品厂等新项目,并带动发展起怡通、明盛等多家包装企业。三是建筑建材。南部山区石材资源丰富,已建成石料厂12家,培育起山东华元、诸城三力、诸城振兴等5家大中型建筑公司,为远近闻名的建筑之乡。四是机械铸造。.
枳沟镇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山东省 面积:85.20km² 人口:1.20万人
2020年12月,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2020年山东省农业产业强镇名单,枳沟镇榜上有名。 2020年3月,枳沟镇入选2019年度山东省省级耕地保护激励乡(镇、街道)。 2011年4月,环境保护部授予枳沟镇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枳沟镇是0“一大”代表王尽美烈士的故乡。位于鲁东南潍坊、日照、临沂三市交界处。东经119°13′,北纬35°55′,总面积85.2平方公里,辖55个村,4.8万人;镇区建城面积3.0平方公里,镇区人口1.2万人。 近年来,勤劳、智慧的枳沟人民依托优越的条件,丰富的资源,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全镇农业发达,工业振兴,商贸繁荣,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003年全镇实现经济总收入12.52亿元,实现财政收入452.6万元,预计今年可实现经济总收入15.1亿元,完成财政收入810万元。 2、 历史沿革 枳沟始于明初,因古时村内有一条东西贯穿的大沟,沟两岸长满枳树,故取名枳沟。镇境1929年置枳沟乡,属诸城县第三区;1945年置枳沟区;1947年划归莒北县;1950年1月复归诸城县,为第六区;1955年4月复为枳沟区;1958年改置枳沟乡,属吕标公社;1976年成立枳沟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社为镇;1995年被潍坊市人民政府确定为“潍坊市小城镇建设重点镇”。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百新工程”试点镇;1999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山东省中心小城镇”。 3、自然条件 气温:年平均气温12.0℃。历史极端最低气温-20.0℃(1985.12.9),历史极端最高气温39.0℃(1965.6.29)。 降水:累年平均降水量为749.1毫米,最大年降水量1359.6毫米(1964年),最小年降水量为446.7毫米(1986年)。 日照: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78.4小时。 水文地质:地属潍河冲积平原,土质优良,民间有“金巴山银枳沟,比不上乔庄黄土头”之说(乔庄为本镇较大平原地区);含水层一般在5米左右,地下水资源丰富且水质很好;境内最大河流为潍河,古称潍水,发源于莒县境内之箕山,经墙夼水库入市境,河床宽250米,最大泄洪量为5000秒立方米,是潍坊市最大河流,境内最大水库为墙夼水库,控制流域面积656平方公里,总库容为3.28亿立方米。. 前寨遗址 前寨遗址位于诸城市枳沟镇前寨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 2006年12月7日,前寨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桥子镇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山东省 面积:120.00km² 人口:0.00万人
2020年3月,石桥子镇入选2019年度山东省省级耕地保护激励乡(镇、街道)。 2014年6月,环境保护部授予石桥子镇2012—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山东省诸城市石桥子镇辖75个行政村,5万人,版图面积1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6万亩。 自然基础条件优越。石桥子镇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东距海滨名城青岛120公里,南达新兴港城日照100公里,北通风筝都潍坊6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荆河、渠河流经并交汇于镇境,水源丰富;省道央赣线穿境而过,镇内相吴路横贯东西,东连206国道,西接央赣路,交通便利。 文化氛围浓厚。镇内有春秋时期的遗址——都吉台,有相传刘墉借以阻止乾隆东巡扰民的晏驾山,还有历史故事《梁祝》演绎的传说及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处——“梁祝冢”…… 农牧资源丰富。近几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蔬菜、黄烟、桑蚕、苗木、果品、肉鸡、生猪、肉牛八大主导产业,并依托镇内 4万亩蔬菜基地建起了大型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商。 工业蓬勃发展。发展建立了果菜加工、出口木器、机械铸造、建筑建材、工艺品加工五大主导产业30多家企业,发展壮大了年销售收入近亿元的贸发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加工生产的蔬菜、罐头、木制品及工艺饰品等产品出口日本、美国及西欧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扩大招商引资,镇党委政府又在镇驻地规划了贸发工业园区和商贸一条街,在吴家楼规划建设了民营经济园区和央赣路沿线十华里的民营经济长廊。 石桥子镇隶属山东省诸城市。1984年3月社改乡时由石桥子人民公社改为石桥子镇和吴家楼乡,2001年3月重新调整乡镇行政区划,原石桥子镇和吴家楼乡合并设立新的石桥子镇。 人口民族:2003年止,全镇人口5万人,均为汉族。 经济状况:2003年全镇实现国民总收入17.9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16元。
林家村镇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山东省 面积:320.00km² 人口:9.80万人
2011年4月,环境保护部授予林家村镇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林家村镇位于诸城市境东部。全镇面积320平方公里,辖167个行政村,9.8万人,18.4万亩耕地,镇驻地建成区面积2.6平方公里。林家村镇地处诸城、胶南、胶州三市交界,至青岛国际机场、前湾港码头都在半小时经济圈内。省道薛馆路、青莱高速公路横贯东西,林家村镇区位、交通优势日益凸显,被诸城市确定为全面对接青岛的桥头堡。 林家村镇位于诸城市境东部。辖167个行政村。面积320平方公里。18.4万亩耕地。人口9.8万人。镇政府驻林家村。镇境1947年属胶河县。 1953年划归诸城县第十八区。1958年建林家村公社。1984年改置林家村镇。以镇政府驻地村得名。泰薛公路横贯镇中。林家村镇地处诸城、胶南、胶州三市交界。该镇按照发展特色经济,建设现代城镇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起辣椒、工艺品、名优特果品、肉鸡、生猪、花生、蔬菜、黄烟、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并初步形成了以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辣椒、工艺品加工为主体、以高效种植和养殖为补充的新型产业结构。 - 历史沿革 元末林姓立村,以姓取村名。镇境清属石门练,民国属六区。1944年属诸胶边县,1945年改属诸胶县,同年10月复属诸城县,1947年12月划归胶河县,1953年3月复归诸城县。1958年2月置林家村乡,9月成立林家村公社,1984年撤社置镇。 2007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诸城市撤销瓦店镇、桃园乡,划归林家村镇。[1] - 经济建设 突出特色,构建经济文化 一方面,分为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段来理解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资源的整合和实力的展现;是经济运动的能源和促使资源重新配置、市场规范运行的巨大作用场;也是一个地方工作上追求的境界和发展上争创的目标。 早在2001年,林家村镇就提出了发展特色经济,建设现代城镇的战略思维,从而确立了特色经济在发展中的战略主体地位。首先,林家村的产业已显现出小特色特征,经过十几年的资源积淀和历届党委、政府的扶持引导,辣椒、工艺品等产业都已初具规模,打出特色牌就等于树起发展路上的一面旗帜,它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带动力,能够加快生产要素的聚集,拉动经济增长;其次,特色代表了林家村镇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符合林家村镇的发展实际;再者,特色蕴含的巨大经济发展动能,是推动形成经济发展新优势的引擎。在日益紧迫的经济发展形势下,抓住了特色就占领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它所形成的优势,更容易夺得经济发展先机。发展实践证明,林家村镇实施特色战略,是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膨胀。短短几年,该镇发展形成了辣椒、工艺品、食品加工三大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扶持壮大起了皂户辣椒市场、爱玲工艺品厂、天合堂食品公司等一批产业龙头,规划建设了辣椒城、镇驻地西项目区、镇驻地东项目区三大特色项目区,完成了全镇最初的产业布局调整,为林家村镇下步完成现代城镇设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实施特色经营战术,拉起经济发展框架。林家村镇地处诸城与胶南、胶州接壤的最东端,接受市区的辐射力相对较弱,为弥补这种不利影响,促进经济发展,必须找准经济发展的新的助力点,探索出自己的发展思路。基于这些认识,该镇提出了瞄准青岛,积极联接,搭船出海,面向世界的工作新思路,书写林家村镇新时期特色经济发展的展开式。这种双向辐射效应带起全镇新一轮经济发展热力赛,拉起了以工业立镇,建立工业主导型乡镇为轴心,以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城镇经营、企业发展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框架。重点围绕工艺品、辣椒、食品加工三大特色产业,把传统产业做优,把主导产业做大,把优势产业做强,为三五年内把林家村建成一个潍坊东南最耀眼的明珠、对外经济的重要窗口,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三次产业初具规模。第一产业:素有“辣椒之乡”的美誉,皂户辣椒、绿丰园花生、贤河白菜、山口苹果四种农产品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有绿丰园、天合堂等农业龙头企业18家。第二产业:以工艺品、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制造、新型材料为主的工业框架基本形成。目前已发展起各类企业40多家,其中限额企业20家,销售收入亿元企业3家。第三产业:皂户辣椒专业批发市场远近闻名,经过近几年的改造升级,市场年加工能力达2万吨,成交量10万吨,成交额8亿元,是江北最大的辣椒专业批发市场。桃园花生市场规划占地130亩,建设厂房2万平方米,花生专业市场建成后,可吸纳40个花生购销大户,进入市场经营,年收购、加工、销售花生5万吨,年交易额3.5亿元,实现利税2000万元。同时可带动400多个花生购销专业户为市场服务。为提升服务业水平,为服务业的发展打造平台,在原林家村集贸市场的基础上,设计规划了400亩的商贸园,进一步拉动了现代物流业、现代娱乐餐饮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 竹山 竹山,位于诸城市东南部林家村镇境内,西临泸河,海拔402米,因巅峰陡立,石棱如削,酷似竹笋而得名。该山草木茂盛,四周怪石嶙峋,山顶较为平坦。站在山顶鸟瞰四周,梯田、村庄尽收眼底。竹山森林公园
诸城桃林镇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山东省 面积:142.00km² 人口:3.80万人
2010年撤销桃林乡,设立桃林镇。山地、丘陵和平原占国土的三分之一。大小山丘386座,最高点大山海拔571米,也是诸城的最高点。平日省道贯穿乡村。矿产资源有明矾矿、高岭土矿等。古迹包括战国时期的长城遗址、汉代的墓葬以及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活动遗迹。桃林镇位于诸城市东南部,距市区25公里。面积142平方公里,人口3.8万(2002年)。
相州镇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山东省 面积:104.30km² 人口:4.90万人
2011年4月,环境保护部授予相州镇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位于诸城市境北部。辖50个行政村。面积104.3平方公里。人口4.9万。镇政府驻相州。 相州镇建置于明初,村临潍水,因潍水改道无常,村人备受迁徙漂泊之苦,宛如水中泊船,故名“象舟”,后演变为相州。清初,诸城县下设八乡里社,即乡下有社,相州属城阳乡;尔后废乡社设练坊,置相州练,领67村;1929年改行七区制,相州属第二区,境内辖10乡;1945年9月9日诸城县人民政府成立,设相州区;1958年设相州乡,同年改为相州人民公社;1984年建立相州镇,今辖61个自然村。相州历代人才辈出,文化繁荣,“文明古镇”的称谓当之无愧。历史上的相州不仅有乾隆皇帝亲赐一品全恤御葬林,有志、公、德、贞、孝的九座牌坊,还出过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王统照、山东省最早的0员之一王翔千、著名作家王愿坚等都是相州人。曾有人作诗赞相州:“相州街美名扬,公德贞孝九座坊,石人石马石狮子,皇帝亲赐南御葬,唐槐宋柏永记载,千年松果托太阳,沿街店铺好大集,方圆百里一学堂。”悠久而灿烂的文明历史,丰富而厚重的文化底蕴,让今天的相州人倍感骄傲和自豪。
昌城镇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山东省 面积:119.00km² 人口:6.50万人
2022年4月,昌城镇被确定为第三批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乡(镇、街)。 2022年1月,昌城镇被确定为第二批山东省教育强镇筑基试点乡镇。 2021年12月,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认定昌城镇为2021年山东省级农业产业强镇。 2020年12月,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命名昌城镇为第二批潍坊市公共文化建设示范镇(街道)、社区(村)。 2014年7月,昌城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2年8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确定昌城镇为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 2011年4月,环境保护部授予昌城镇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山东省诸城市昌城镇辖78个村,6.5万人,版图面积1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78万亩。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昌城镇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东距青岛120公里,西临206国道,南达日照80公里,北通潍坊70公里。平日路、诸朱路两条省道,陆海大通道--哈长铁路胶新线及即将修建的青莱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得利斯火车站座落在镇区东部;镇内村村通油路,市内公交车通车里程146公里。 镇村工业异军突起。先后发展起了肉类加工、轮胎生产、汽车配件、建筑建材、果菜加工、服装印染六大工业体系,企业总量达365家,形成了以得利斯、泸河两家国家级企业集团双峰巍峨、众多中小企业千山竞秀的发展态势。泸河牌轮胎销往63个国家和地区,得利斯冷却肉直接出口东南亚和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两大企业年完成出0货值3.5亿元。2003年,全镇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利税达4亿元。 生态农业蓬勃发展。昌城镇是全国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示范镇。近几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确立了板栗、蔬菜、苗木、鲜果、生猪五大主导产业,其中年出栏生猪40万头,板栗年产量达8000吨。围绕建设生态镇,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绿色、有机食品,探索创新了种植、养殖与能源开发有机结合的组合式生态温室生产模式,实现了农业内部良性循环。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汉朝设昌县,清置昌城连。1929年改置昌城乡,1959年更名为昌城人民公社,1984年4月分为昌城镇、芝灵乡,1989年撤乡建镇,昌城镇、芝灵乡合并为昌城镇至今。民主革命先驱路友于、原全国曲艺家协会主席陶钝、著名电影艺术家崔嵬就出生在昌城镇。 自然环境:地处平原,土壤肥沃,最高海拔149.3米,三河流境,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水源丰富。 人口民族:2001年止,全镇总人口6.5万,近10个少数民族仅占总人口的0.1%。 市政建设。昌城镇是省级中心镇,镇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工业园区12.3平方公里。昌城镇镇区正处在诸城市区北扩东移的结合部上。镇内建成3.5千伏变电站3处,分别投资亿元的泸河、得利斯两大热电项目正在建设中。镇区油路通车里程达86.3公里,安装程控电话1.1万门,有线电视入户达43%。. 诸城刘墉栗园 宰相庄园、古树王国——诸城刘墉栗园诸城刘墉栗园位于中国板栗之乡——诸城市昌城镇,占地面积1.8万亩,是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级AAA级旅游景区。刘墉栗园被誉为“天然氧吧,古树王国”。分布我
百尺河镇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山东省 面积:125.20km² 人口:5.00万人
2011年4月,环境保护部授予百尺河镇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百尺河镇位于诸城市境东北部,诸城市区东北18公里处。辖79个行政村。面积125.2平方公里。人口5万。镇政府驻百尺河。境内有白龙山,古时曾为中草药集散地。平日公路斜贯境内。 百尺河镇 东部与胶州接壤,北部与高密相邻。属半丘陵、半平原乡镇。境内有百尺河、五龙河、九龙河三条主要河流,水源充足。省道平(度)日(照)路和下(关)海(青)公路纵穿南北,在镇驻地交汇,胶(州)新(沂)铁路穿越境内。2002年, 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3.76亿元, 财政收入1054.3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3762元。 基础设施建设完备。 镇区内“四纵四横"主要道路全部硬化、绿化、亮化,两侧基本实现楼房化。 在镇区规划的百尺河工业园面积3000亩,现有企业6家。农业突出发展养殖业、 高效经济作物。经济作物总面积7万亩。畜牧业是全市的强项,主要以大家畜、生猪、肉鸡为主,现有大顺河肉牛宰杀加工、后桃园驴马宰杀加工、水泊蔬菜批发三处农副产品专业市场。 工业基础较好。全镇现有美阳太阳能、石龙阀门、三维管件、龙兴阀门、圣阳机械、白龙山酒店、潍坊密星置业有限公司、白龙化工、龙河铸造、百顺冷藏、振兴密封件、凯源酱菜等企业十几家,其中限额企业4家。 2002年, 全镇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37020万元,实现利税4029万元。 百尺河镇文化氛围浓厚,始传于元朝中期、发祥于百尺河镇的诸城大鼓, 得到继承和发展。大鼓以其清新豪放、刚柔相济、曲调悠扬的演唱风格,为群众所接受,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曾作过专题报道。[1] 百尺河镇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8.3亿元,比上年增长33.6%; 地方财政收入1171万元,比上年增长11.06%;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1亿元,利税9080万元,分别增长40.7%和46%。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24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23元。 工业生产基础较好,发展较快。现有主要企业19家,形成了城市地下供水设施、太阳能系列产品、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等五大门类,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生产的蝶阀、法兰盘、真空管等十几个产品出口美国、日本、加拿大、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全镇个体私营业户达500家,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003年投资400多万元建成商业楼房78间。兴建了工业项目聚集区,占地面积3000亩,规划为机械加工区、外向工业区、高新技术工业区、商业服务区、管理区,现已初步完成园区的基础建设。园区内现有企业6家,占地860亩。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2003年全镇引进外地资金12亿元,谈成招商引资项目11个。农业生产发达,特色鲜明。主要有果品、苗木、瓜菜、黄烟、草莓、辣椒、花生、肉牛、肉鸡、生猪等十大产业。牛、驴宰杀加工市场两处,年宰杀加工牛、驴5万头。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镇区内“四纵四横”主要道路全部达到“三化”(硬化、绿化、亮化),街道两侧基本实现楼房化。镇区集邮电通讯、供水供电、光缆电视、文教卫生于一体,基础设施齐全。[2] 2007年,全镇完成经济总收入44.4亿元,比上年增长9.9%;财政总收入1540万元,其中镇级财政收入37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和43%;农民人均纯收入6300元,比上年增加273元;银行储蓄存款达到21000万元,比上年增加2630万元。 机械铸造业是百尺河镇的经济支柱,产业链条上的企业达到17家,其中自营进出口企业5家。各企业积极探索一方签单、多家生产,你无我有、我产你销的协作经营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技术共享、市场共享,促进了共同发展,培育起了三维管件、圣阳机械、科健机械、石龙阀门、龙兴阀门、中信阀门等骨干企业,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5家。大口径管件、碟阀、重型锻造设备、汽车配件、大型船舶配件等产品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圣阳机械公司生产的大型碾环机,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0%以上,是中国最大的碾环机制造企业;三维管件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大口径管件制造企业,产品出口非洲、中东及欧洲的30多个国家;石龙阀门公司生产的大型船舶配件,是日本三菱重工装备大型船舶发动机的核心部件。 龙埠墓群 龙埠墓群为汉代墓葬群。位于诸城市百尺河镇高家米村村北1公里处岭埠上。墓群北距秦(琼)王冢(属高密县)、西北距孙家巴山古墓群各约10公里,东南距白龙山古墓群两公里。从这4处古墓群的布局及发现的 高家朱村墓群 高家朱村墓群位于诸城市百尺河镇高家朱村,年代为汉。1992年6月12日,高家朱村墓群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贾悦镇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山东省 面积:106.55km² 人口:0.00万人
2011年4月,环境保护部授予贾悦镇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山东省诸城市贾悦镇辖64个行政村,4.3万人,版图面积106.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万亩。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贾悦镇是诸城西部的交通枢纽,央赣路、泰薛路两条省道干线纵横穿过镇境。镇政府驻贾悦村,村原名田庄,后因地处交通要道,商贾集聚,易名贾(gǔ)悦,后讹为贾(jiǎ)悦,距诸城城区25公里。 工业企业齐全,基础雄厚。目前,全镇拥有民营、个体、股份制企业260多家,其中,限额以上企业2家,基本形成了机械制造、建筑建材、木器及工艺品加工、包装印刷、模具、食品、饲料等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工业发展格局, 主要产品有汽车制动器、车厢、三角架、工艺品、模具、饲料等80多个品种,产品除满足国内供应外,还远销日本、瑞典等国家和地区。全镇农业基础牢固。形成了黄烟、大桑、林果、瓜菜、油料、粮食等多元化产业结构,特别是香瓜和蜜桃成为本镇的两大名牌产品。 贾悦镇境清属枳沟练、民国属第三区。此后区划几经变迁,于1958年2月置贾悦乡,1958年9月成立贾悦公社。1984年4月撤社改置贾悦镇。 自然环境:境内地势西高东低,除西南、西北部有缓岗起伏外,多为平原。该镇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土壤多以淋溶为主,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适宜作物种植。 人口民族:2003年止,全镇总人口4.3万人,均系汉族。 市政建设:贾悦镇辖6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地面积6.25平方公里,招商引资工业园区10平方公里。境内建有110千伏变电站一处,镇内投资区全部达到了四通一平。 经济状况:2003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4亿元,实现财政收入6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67元。 阎家同遗址 阎家同遗址位于诸城市贾悦镇阎家同村西北一水库北面的高地上,距村约500米,系大汶口文化至龙山文化的遗址。遗址北距张家岭庄1公里,南靠一小型水库,在水库以西两块伸入水中的耕地上发现有龙山文化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