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电脑为您整理了眼镜王蛇上榜(性情凶猛排毒量大),他们分别是银环蛇、非洲树蛇、眼镜王蛇、黑曼巴蛇、贝尔彻海蛇、南棘蛇、沙漠角蝰、细鳞太攀蛇、裂颏海蛇、响尾蛇,下面来看下十大毒性最强的蛇吧。
非洲树蛇
科:游蛇科
非洲树蛇,属有毒蛇类,毒性很强,主要分布在南非地区,是日行性动物,夜间活动较少,白天活动频繁,性情凶猛,伪装能力出众,由于自身的颜色和眼睛能富有多种变化,躲藏在周边环境中时能不被轻易发现,当猎物靠近时,利用自身牙齿中蕴藏的毒液一击必中,待其死亡后便可享用。
银环蛇
别名:白带蛇、白节蛇
科:眼镜蛇科 保护级别:无危(LC)
银环蛇,又叫白带蛇等,主要分布在华中、华南等地区,它们一般喜欢生活在平原及丘陵地带,在田边、路旁也经常能发现它们的存在,是夜行性动物,白天很少活动,喜傍晚或夜间活动频繁,它们性情较温和,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以鱼类、蜥蜴等为食。
黑曼巴蛇
别名:黑树眼镜蛇
科:眼镜蛇科 保护级别:无危(LC)IUCN标准
黑曼巴蛇体型细长,一般都是在两米左右,最长的记录是长达4.5米!黑曼巴蛇的头部是长方形,口腔内部是黑色。它的毒性非常强,攻击速度很快。主要是栖息在开阔的灌木丛和比较干旱的地带,是一种攻击性很强速度很快的一种蛇类,主要是以小型的哺乳动物为食。最恐怖的是,黑曼巴蛇可以一跃而起,挺直身躯,尤其是受到威胁的时候,会张大嘴巴发起进攻。
眼镜王蛇
别名:山万蛇,过山风
科:眼镜蛇科 保护级别:易危(VU),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等
眼镜王蛇,是世界上最长的毒蛇,主要分布在印度、菲律宾等地,该蛇一般栖息在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米的山区,经常见于在森林边缘、水源附近等地,白天活动频繁,白天觅食,晚上藏于洞穴内歇息,以其他蛇类为食,眼镜王蛇不惧怕其他毒蛇,当食物不充足时,它们甚至可能会吃同类。
南棘蛇
别名:南部棘蛇,死亡蛇
科:眼镜蛇科 保护级别:无危
南棘蛇,又叫南部棘蛇,死亡蛇,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部及南海海岸,它们一般喜欢栖息在澳大利亚东岸的森林、草原地带,它们的伪装能力很强,凭借它身体的斑纹,可以藏起来而不容易被发现,南棘蛇喜欢单独生活,主要以小型的哺乳动物等为食,在捕捉猎物时它们一般喜欢事先埋伏起来,待猎物接近后快速把毒液注射到对方身体,死亡后便成为了南棘蛇的盘中餐。
贝尔彻海蛇
别名:贝氏海蛇
科:眼镜蛇科
贝尔彻海蛇,又叫贝氏海蛇,属有毒蛇类,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莫尔群岛,它们喜欢生活在沿岸近海,长时间生活在海水中,以各种小型鱼类为食,性情温顺,多在浅水区域栖息,值得注意的是,贝尔彻海蛇是毒蛇,但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当渔夫捕捉它们时,所释放的毒性虽不强,但仍要小心接触。
细鳞太攀蛇
别名:内陆太攀蛇、内陆盾尖吻蛇、沙漠猛蛇等
科:眼睛蛇科
细鳞太攀蛇,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部的平原、草原及沙漠,属有毒蛇类,毒性极强,它们一般喜欢栖息在人烟稀少的干燥草原、荒漠等地带,也常常把鼠穴当作自己的巢穴,甚至在石头底下也能见到它们的存在,细鳞太攀蛇主要以蟾蜍、小型哺乳动物等为食,当它们不捉猎物时,经常把毒液注射到猎物体内,短时间内它们就会呼吸衰竭而死。
沙漠角蝰
沙漠角蝰,主要分布在中东及非洲北部等地区,属有毒蛇类,它经常会将自己的身体埋藏在沙土中,摆动身体前行时,地面上出现明显的S型印记,实际上这样做身体只会有3个部位会和地面接触,以此来避免腹部的温度升高,主要以蜥蜴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它捕猎时擅长伪装,很难被猎物察觉,并且它的毒性较强,能在短时间内让猎物死亡。
响尾蛇
科:蝰蛇科 天敌:王蛇、走鹃、猪及鹰
响尾蛇的体长一般在1.5米到2米之间,呈现黄绿色,有着很强的毒性,可以让猎物瞬间麻痹。响尾蛇的尾部有一串角质环,一般在受到威胁或者有剧烈运动的时候,尾部迅速摆动,就会发出响声,让敌人不敢靠近或者吓跑。不过不同类型的响尾蛇体型、性情等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裂颏海蛇
科:海蛇科
裂颏海蛇,属有毒蛇类,毒性极强,主要分布在红海、印度洋北部等地,一般在河口处、红树林等地也能看到它的存在,以鱼类为食,它的毒性一般认为与异澳蛇可媲美,更有甚者认为其毒性强于异澳蛇,故裂颏海蛇极具危险性,人们对它避而远之,但它攻击性不强,很少主动攻击人类,目前已知还未出现攻击游泳者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