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电脑为您整理了饮湖上初晴后雨上榜(第二首广为流传),他们分别是和子由渑池怀旧、惠崇春江晚景、和董传留别、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赠刘景文、春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秋月,下面来看下苏轼最著名的七言律诗吧。
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苏轼
类别:七言绝句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一说此诗作于江阴。是属于组诗,全篇共有两首。第一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第二首诗题飞雁图,对大雁北飞融入人的感情,侧面表现了江南春美。这首诗做到诗与画两相映衬,成为珠联璧合的整体。同时它又离开画,用语言艺术的丰富手段再选了惠崇笔下的春江晚景这一美妙的景境,创造了一个比画境更圆满更丰富的艺术境界。
和子由渑池怀旧
作者:苏轼
类别:七言律诗
《和子由渑池怀旧》源于苏轼忆及苏辙曾有《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从而留下了这首和诗。作为和诗,苏轼的诗虽是次韵之作,却不仅用韵自然,更在诗歌之意上远胜于原唱。苏辙原唱围绕郑原话别,句句不离兄弟之别,苏轼次韵诗紧密联系原唱内容,却句句超出具体的兄弟聚散,而把目光投向有着更普泛意义的人生漂泊与聚合。诗歌尤为精彩的是巧妙利用原唱首联作为韵脚的雪泥二字,雪天泥泞,本是毫无诗意的写实,苏轼却引出一个雪泥鸿爪的著名譬喻,不仅充满诗意,更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一种深沉思考,使诗歌充满耐人回味的意蕴。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而全诗动荡明快,意境恣逸,是苏轼七律中的名篇。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作者:苏轼
类别:七言律诗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是北宋诗人苏轼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在元祐三年 (1088) 十二月,苏轼作 《书王定国所藏 〈烟江叠嶂图〉》 诗,流露了不安于位、希求退隐的心情。哲宗亲政,已经变质的变法派上台,蔡京、章惇之流用事,专整元祐旧臣; 苏轼更成了打击迫害的主要对象,一贬再贬,由英州 (今广东英德) 而惠州,最后远放儋州 (今海南儋州),前后经历了七年的艰苦生活。直到哲宗病死,才遇赦北还。而《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写于返回朝廷之时,该诗回顾了诗人被流放到南方的经历,表现了他北归的兴奋之情,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坚强自信、旷达豪放的襟怀。全诗多次运用比的手法,韵味深远。
和董传留别
作者:苏轼
类别:酬赠诗
《和董传留别》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写的是给董传的诗句,在治平元年(1064)十二月,苏轼罢凤翔签判任赴汴京,途经长安,与董传话别时作此诗。董传一生穷困不遇,苏轼对此给予深切同情,并用良好的祝愿来宽慰董传。诗中层层交织着董传粗衣在外而经纶在内、贫困窘迫的现状与作者美好祝愿之间的种种矛盾,造成强烈的反差,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全诗用典,极为巧妙,而作为经典名句腹有诗书气自华流传颇广。
春宵
作者:苏轼
类别:七言绝句
《春宵》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首诗前二句写清幽宜人的春夜美景,告诉人们应珍惜美好的光阴;后两句写富贵人家轻吹低唱,在良宵美景中尽情享乐的情景。全篇语言明白如话,而立意深沉含蓄,耐人寻味,其中春宵一刻值千金更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首先写的是春夜美景、光阴的珍贵,在春天的夜晚,是那样宝贵,因为花儿散放着醉人的清香,月亮也有朦胧的阴影之美。这两句诗构成因果关系,前句为果,后句为因。这里不仅写出了夜景的清丽幽美,景色宜人,更是在告诉人们光阴的宝贵,后两句写的是官宦贵族阶层的人们在抓紧一切时间戏耍、玩乐、享受的情景,反映了官宦贵族人家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不无讽刺意味。
赠刘景文
作者:苏轼
类别:七言绝句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于哲宗元佑五年(1090)冬,作者任杭州知州,时年五十四岁。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凌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写的是残秋初冬景色,借景抒情,以物喻人,激励朋友警策自己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类别:七言绝句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该诗创作于神宗元丰七年。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这首小诗所以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在于苏轼生动形象、令人信服地道出了一个平凡的哲理:只有客观、全面、多角度地认识事物,才能认识其真面目。苏轼总结创作经验,有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语,文学史上把苏轼的这类诗名之为理趣诗。借物取譬,语含机锋,理在其中,意趣横生,是东坡理趣诗的特点。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作者:苏轼
类别:七言绝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组诗,全篇一共有五篇。苏轼的诗,常常将抽象的哲理与具体的意象相结合,从而成为既形象感人、又寓意深刻的理趣诗。而这首位于五篇之中的小诗看起来写的只是杭州望湖楼前的一片雨景,实际上,却涵孕着诗人对人生世事哲理性的认识。前二句极写雨前之乌云及雨中之白雨,看起来气势凶猛,咄咄逼人,但是,诗人看到了这一切都不过是暂时的现象,后面再用一忽字,就把大自然瞬息万变、飘忽而来、倏然逝去的神韵擎托而出,表达了世事徐观真梦寐,人生不信长坎坷的理趣境界。
中秋月
作者:苏轼
类别:词
《阳关曲中秋作》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写于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之后不久,是一首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不得不分手的哀伤与感慨的诗,该诗的前两句写中秋月,写出了彩云消逝,清凉寂静,圆月如玉的中秋美景;后两句抒怀,感叹好景不长,聚散无定,具有浓厚的感伤色彩,但也富有哲理,耐人玩味。
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苏轼
类别:七言绝句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当时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至七年(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便作于熙宁六年(1073)正、二月间。这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全诗先写晴,次写雨,最后两句合起来概括,而用新奇的妙语赞美西湖无时不美的迷人景色。王文诰在《苏诗编注集成总案》中说:此是名篇,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