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电脑为您整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陆生动物,他们分别是雷龙、阿根廷龙、无畏龙、波塞东龙、马门溪龙、阿拉摩龙、棘刺龙、剑龙、拖尼龙、泰坦龙,下面来看下世界十大历史上最大的陆上动物吧。
阿根廷龙
体重:70-100吨
阿根廷龙是一种泰坦龙类恐龙,命名源于其在阿根廷的发现地。尽管没有找到完整的骨骼化石,但我们发现了脊椎骨,显示它具有超巨型大小。蜥脚类恐龙在晚侏罗纪时期非常成功,但在白垩纪逐渐消失。然而,阿根廷龙在南美洲适应了气候变化,并演化为更庞大的物种。至今我们对阿根廷龙的了解很有限,仍需要更多的发现来深入研究。
雷龙
体重:70-100吨
雷龙是迷惑龙亚科的一属,它体型庞大,头小扁,脖子和尾巴很长,四肢粗壮。牙齿稀疏,松散地排列在两颌间。由于巨大的身躯,每走一步都会震动大地,像雷声一样,因此被称为雷龙。1879年,美国古生物学家O.C.马什发现了雷龙的化石。雷龙喜欢集体活动,主要以羊齿类和苏铁等植物为食,食量很大。雷龙借助吞食石子来帮助消化食物。由于其食量大,几天内就能将一个地方的食物吃光,不得不迁徙寻找新的食物来源。最近的研究认为雷龙和迷惑龙有差异,但仍属于迷惑龙亚科,是梁龙亚科的姊妹群。
波塞东龙
体重:40-60吨
波塞东龙,又称海神龙、蜥海神龙,是早白垩纪的蜥脚下目恐龙,与著名的腕龙亲缘关系密切。它是北美洲最晚出现的大型腕龙类恐龙,身高约17米,身长约30到34米,体重约50到60公吨。在美国奥克拉荷马州发现了唯一的化石标本,由4个颈椎组成,年代属于白垩纪早期。
无畏龙
体重:60吨
无畏龙(Ouranosaurus),又称勇猛龙、天堂龙,是一种生活在非洲早白垩纪(早阿普第阶)的禽龙类。它体长7米,体重达4吨。法国古生物学家菲利普塔丘特在1966年在尼日阿加德兹的Gadoufaouna沉积层发现了两个完整的化石,并在1976年对其进行了正式描述和命名。
阿拉摩龙
体重:30-40吨
阿拉摩龙是一种萨尔塔龙科恐龙,生活在北美的上白垩纪。它是最后一种大型植食恐龙,长30米,重75吨。与其他蜥脚下目恐龙相似,阿拉摩龙有着长脖子和尾巴,末端像鞭子一样。它是北美唯一的泰坦巨龙家族成员。
马门溪龙
体重:30-50吨
马门溪龙是一种属于蜥脚类恐龙的动物,以其异常长的脖子而著名,脖子长度几乎达到身体的一半。在中国西部的多个省份都发现了马门溪龙的化石。马门溪龙与峨眉龙有亲缘关系,都属于马门溪龙科。大部分马门溪龙的体长都超过20米,少数个体甚至可以超过30米。对于马门溪龙体重的估计存在很大差异,较小的种类被认为体重在10吨以下,而最大的种类可能超过60吨。马门溪龙并非仅存在于东亚地区。
剑龙
体重:4-5吨
剑龙,是一种生存在侏罗纪晚期的食草性动物,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质板,以及带有四根尖刺的危险尾巴来防御掠食者的攻击,大约7-9米长,2.35米至3.5米高,2至4吨重。它们居住在平原上,并以群体游牧的方式和其它(如梁龙)等食草动物一同生活,剑龙与相近的恐龙皆属于草食性,不过它们的进食策略与其它的草食性鸟臀目恐龙有所不同。其它的鸟臀目恐龙拥有能够辗磨植物的牙齿,以及水平运动的下颚。而剑龙(包括剑龙下目)则的牙齿缺乏平面,使牙齿与牙齿之间无法闭合,它们的下颚也无法水平地运动,过去人们认为剑龙只分布于现今的北美洲地区,不过到了2006年,葡萄牙境内也发现了新的剑龙属标本,显示现今的欧洲也有剑龙化石的存在。
棘刺龙
体重:4-6吨
棘刺龙是一种特殊的蜥脚类恐龙,体形庞大,特征性的尾部棘刺令其名声大噪。棘刺龙化石发现于尼日的Irhazer组地层下层,时代可能为侏罗纪中期。其身长约13米,拥有较小的头部、庞大的身躯和细长的颈部。牙齿呈匙状,适合咀嚼植物,鼻孔位置较高,能够敏锐地嗅出食物或敌人。棘刺龙还具有特殊的皮内成骨和长刺状的尾部骨头,类似剑龙类恐龙的尾刺。与之相比,亚洲的蜀龙则有尾锤,是一种原始真蜥脚类恐龙。
泰坦龙
体重:吨
泰坦龙是最后的食植动物,尾脊椎残体多碎片。形态保持不变,头小、尾长、大象般肢体,颈稍短。最重要的区别是尾脊椎起始处的球凸和凹窝铰合处。尾巴、背部骨骼、骨盆化石完整,但头部和颈部已被冲掉。这只泰坦龙保存完好,脚趾和爪子连接。这是世界上非常罕见的泰坦龙化石。
拖尼龙
体重:2-3吨
晚侏罗纪坦桑尼亚有一种名为拖尼龙(Tornieria)的蜥脚下目恐龙,历经复杂的分类变化。1908年,弗拉士鉴定了Gigantosaurus robusta与G. africanus;同年,贺顿命名了G. dixeyi,后被重新归类为马拉维龙。由于Gigantosaurus已被用作欧洲恐龙名称,其他学者将这两种重新命名为拖尼龙。1961年,詹尼斯发现非洲拖尼龙实际上是北美洲重龙的一种,但有学者对此有不同观点。T. robusta则被归为詹尼斯龙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