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电脑为您整理了望天门山上榜(赞美大自然的神奇美丽),他们分别是送友人、早春寄王汉阳、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望天门山、乌栖曲、夜下征虏亭、寻雍尊师隐居、秋登宣城谢脁北楼、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下面来看下李白最有仙气的十首诗吧。
早春寄王汉阳
作者:李白
类别:七言古诗
《早春寄王汉阳》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李白南游零陵、洞庭之后,再返江夏,于武昌望汉阳,思念故人王县令 (名不详),故先写诗酬寄,抒写渴思之情。时间正是早春。李白在前一年春遇赦,于初夏时到江夏,又交往王汉阳,并写了诗。先写闻道,再写走访,直至东风荡入之后,方见焕然春景,紧扣春还二字娓娓写来。后四句是邀请友人前来醉饮赏春:五六句是全诗的承转机杼之句;七八句不直言说透邀请二字,却以超脱的想象把邀请的殷切之情表达出来。诗的内容很简单,不过是邀请友人前来探春畅饮而已,但写得活泼自然,饶有情致而不落俗套。细细吟味,真情实感都似从心底流出,饶有情致。这也说明,只有情真,才有诗人自己的个性。此诗前四句主要是围绕着春还二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早春的气息。
送友人
作者:李白
类别:五言律诗
《送友人》为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为李白名篇之一,此诗创作时间、地点不明。全诗八句四十字,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起句点出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继写友人别后将如孤蓬万里,不知要飘泊到何处,隐含不忍分离之情。后四句寓情于景,把惜别的情思写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望天门山
作者:李白
类别:山水诗
《望天门山》是李白的诗作,二十五岁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初次经过天门山所作。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首句乃在上游远望天门山,因为离得远,所以望得广,东西梁山都能望见,这句山水并写,从总体上概括地描绘了山水的雄伟气势。次句乃近望。诗人的小舟已驶抵天门山附近,至此即点明到了天门山下,这句单写水;第三句乃舟行至天门山之间向左右望两岸;最后一句又写远望。但它与首句不同,这句是小舟已驶出天门山,江面宽阔无边,诗人从天门山遥望前方,只见一片孤帆,在晴丽的水天相接的日边迎面驶来。虽然短短四句,勾勒了一幅意境优美,气魄豪迈、生动而鲜明的山水画面,使人顿觉心胸开阔,视野宽广,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作者:李白
类别:田园诗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李白一生中曾两入长安,第一次是在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岁时;第二次是在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四十二岁时,因这首诗创作时间有两个说法。一是一种说法是李白正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二是在终南山隐居的那段时间所写。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前四句写诗人下山归途所见,中间四句写诗人到斛斯山人家所见,末六句写两人饮酒交欢及诗人的感慨,流露了诗人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的感情。从诗的内容来看,正是诗人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拜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时的所见,以及他乡遇知己的高兴之余开怀畅饮的情形。美酒共挥,酒醉情浓,放声长歌,写出了田园生活的恬静与令人羡慕的与世无争。
夜下征虏亭
作者:李白
类别:山水诗
《夜下征虏亭》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是李白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暮春由此登舟,往游广陵,即兴写下此诗,借以抒发出游的喜悦以及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诗中诗人小船随流而下,朝着广陵方向驶去,头顶皓月当空,那座经历过无数风雨的征虏亭,在明静月光的映衬下,轮廓愈加分明;花朵像女子脸颊楚楚动人,江上倒映着的渔家灯火,像极了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这首诗诗风写景简洁明快,近乎速写。以极简练的线条,迅速地勾勒出来,虽寥寥数笔却逼真传神,使一亭一泊,抑或是山花江火,都能在月光笼罩下凸显朦胧之美,唤起人们的共鸣。
乌栖曲
作者:李白
类别:咏史诗
《乌栖曲》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是于开元十九年(731年)在吴越一带漫游时所作,这里是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李白怀古有感,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该诗表面写吴王,实际在讽刺唐玄宗,也于深婉隐微之中流露出他对现在宫廷奢靡的不满。诗中写到,每当黄昏日落姑苏台上灯火通明。此时,吴王早已来到春宵宫里,陶醉在美人西施的温柔乡中。当西面山峰就要吞没了剩下的半轮红日,吴王与西施的寻欢作乐还是觉得没有尽兴,再次起身后看到太阳都要渐渐升起来了。李白此作,虽然也写吴王西施长夜欢宴,貌似艳曲,但突破前人窠臼,实际是一曲姑苏怀古,诗人对吴王淫靡行径持嘲讽、批判和否定态度,含有希望统治者从中吸取教训的用意。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作者:李白
类别:五言律诗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此诗创作时间与《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相近,在安史之乱爆发前不久。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被赐金放还,弃官而去之后,政治上一直处于失意之中,过着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客中的抑郁和感伤,特别当摇落秋风的时节,使诗人的心情非常寂寞,当李白独自在谢朓楼上临风眺望的时候,面对着谢朓所吟赏的山川,缅怀他平素所仰慕的这位前代诗人,虽然古今世隔,然而他们的精神却是遥遥相接的。这种渺茫的心情,反映了他政治上苦闷彷徨的孤独之感;正因为政治上受到压抑,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得寄情山水,尚友古人;他当时复杂的情怀,很难有人能理解。
寻雍尊师隐居
作者:李白
类别:五言律诗
《寻雍尊师隐居》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可能是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当作于蜀中。由于资料不足,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定。词诗首联点明雍尊师所居之处高远非凡,处林泉伴日月,遗世独居,自在逍遥;颔联写林壑幽深,寻访不易,以加浓气氛;颈联使用道家典故,以青牛卧白鹤眠颂扬雍尊师道行高深,境界非凡;尾联写诗人在暮色苍茫,寒烟四合中独上归程。这是一首集诗、画、音完美结合的五言律诗。具有构思精巧,移步换形;首尾呼应,承转分明,篇法独到;四联八句全合律,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而又毫无斧凿之痕的特点。如此精妙之笔,说明李白即便是每有不合律的近体诗,也并非不谙声律,而是不屑自缚于声律之中。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作者:李白
类别:五言律诗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据清代黄锡珪编著的《李太白年谱》,李白在十八九岁的时候,曾隐居在大匡山的大明寺中读书,这首诗就是当时所作。此诗主要写作者上戴天山的所闻所见,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访问道士不遇图,通篇着意于写景,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道士世外桃源的优美生活境界。诗中构思并不复杂,诗人的所闻所见,都是为了突出访道士不遇的主题。全诗辞句平易自然,纯用白描,景美情深。李白后期写得十分洒脱、酣畅、飘逸、雄浑,字里行间充满着一股豪气。而他这首诗,在这方面的特点还不够明显,也不够浓郁,属早期尚不成熟作品。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
作者:李白
类别:五言古诗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又叫《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为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主要抒写送别友人裴图南的情景,蕴含着对友人归隐的赞赏和慰藉之意,同时洋溢着积极向上的精神。李白这两首送别诗表面上写得平直无奇,然细细揣摩,仍觉大有兴味。他能在通篇的叙事中,想落天外地引出 洗心之说。心是不能象耳朵一样洗的。言洗心,实属浪漫笔法,能将真隐者的虔诚之意生动形象地描摹而出,这真是诗的语言,是李白式的语言。作为一个整体,铸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表现出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胸襟气度。由于诗的概括力很强,把丰富的思想感情紧缩在具体的形象之中,所以内容上十分有味。这首诗,决不是那些用词雕琢、一味铺陈语言的作品所能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