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电脑为您整理了海门各镇经济排名前十,他们分别是海门三星镇、海门常乐镇、四甲镇、正余镇、余东镇、海门街道、海门包场镇、海永镇、海门临江镇、海门悦来镇,下面来看下海门十大强镇排名吧。
海门常乐镇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江苏省 面积:60.01km² 人口:7.77万人
常乐镇位于长江金三角新兴城市江苏省海门市中部,与上海仅一江之隔。常乐镇总面积98.13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和3个街道委员会。到2023年2月,总人口76000人。2018年7月3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一村一品国家示范村镇前六批合格监测名单,常乐镇榜上有名。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地势平坦。西北略高,东南较低
海门三星镇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江苏省 面积:0.00km² 人口:0.00万人
江苏海门工业园区位于海门市西部,是海门市副城区。园区总面积100.9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2万,下辖5个居委会、24个行政村。新的三星镇与海门工业园区实行区镇合一管理体制。2015年园区实现预算内财政收入8.12亿元,实现一般预算收入4.9亿元,叠石桥市场成交额55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万元。 海门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下设设办公室、党群工作部、规划建设管理局、企业发展局、综合执法局、招商局、社会事业局、政法综治办公室、农村工作局、财政局、政务便民中心、安监局12个内设机构,另有江苏叠石桥市场管理委员会、海门工业园区管理服务中心2个事业单位,现有员工200多人。 1、区位优势明显。园区对外交通便捷,一高速(宁启高速)、一铁路(新长铁路)穿境而过、一港口(海门港)、两机场(南通机场、上海虹桥机场)、三大桥(苏通大桥、崇启大桥、崇海大桥)近在咫尺。园区与上海、苏锡常都市区的空间距离都在100公里以内,真正融入了上海1小时经济圈。同时,园区位于江苏省沿江发展轴与长三角沿海发展带的交汇处。江苏省沿江发展轴是统筹省内沿江城市发展的空间引导,在当前以及未来数年内江苏省都将快速推进沿江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轴线上的城市发展提供动力支撑。长三角沿海发展轴是国家统筹长三角区域城市共同发展而制定的空间引导,协调以上海为中心的区域发展,实现沿海城市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国家战略。而园区正位于上述两轴的交汇处,可以同时享受两个轴带上流动的各种资源。 2、产业高度集聚。园区产业结构特色鲜明,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兼而有之、互为补充。目前以家纺产业为主导产业,有一个超10平方公里的家纺产业特色园区,拥有各类家纺企业25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家纺企业近300多家,年生产总值近500亿元,年销售超亿元企业20多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14个。同时,区内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森达装饰、嘉海铜业、泛亚锂业、路博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板块正在快速形成。 3、市场业态领先。位于园区西侧的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是全国家纺产业最为集中、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家纺专业特色市场,被国务院研究中心列为中华之最,是全国文明市场、中国家纺流行趋势推广基地。家纺城一期、二期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有3000多个店铺、1万多个经营摊位,经营600多个家纺系列品种,产品畅销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并远销五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8月8日,-总理亲临叠石桥视察指导,对市场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并寄予厚望。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三期工程,总占地606亩,总投资25亿元,总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包括核心交易区、步行休闲区、公共服务平台区、商务办公区、高档商业区五大功能区域,是集信息化、智能化于一体的国内第六代现代化家纺专业市场。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总建筑面积将达120万平方米,拥有2万多个商铺,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世界领先。 2021年10月,海门工业园区(三星镇)上榜2021年全国千强镇名单,排名第651位。 2021年1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命名海门工业园区(三星镇)为第三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 2020年1月,江苏省爱卫会命名海门工业园区(三星镇)为2019年度江苏省卫生镇(村)。 2017年9月,江苏省商务厅确定海门工业园区(三星镇)为第三批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镇。 2014年7月,海门工业园区(三星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1年4月,环境保护部授予海门工业园区(三星镇)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正余镇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江苏省 面积:62.32km² 人口:6.80万人
正余镇位于南通市与吕四港的中心点,通吕运河贯穿全镇,两条一级公路汤正公路与苏335线纵横交叉镇域腹地,两条重要沿海南北通道临海一级公路和海启高速即将贯通、水陆交通便捷。西距南通南通机场40公里,南通火车站50公里,苏通大桥、崇启大桥的通车,将正余正式融入上海1小时经济圈。全镇总面积62.32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人,下辖17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 正余镇历经多年的创新发展,2012年被省科技厅确定为海门市唯一的江苏省创新型乡镇。 高新技术·振兴工业 正余镇现拥有企业100多家,项目类别涉及冶金、汽配、机械、橡塑等多个门类。基本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智能机电、新型材料和通风设备四大版块为主导产业的工业模式。 以汤正公路和335省道为发展轴,正余新城、正余老城、老工业东区、高新产业区及河南物流区为核心,未来将进一步完善工业东区,发展西部高新产业区和河南物流区,同时在北部产业区发展沿路经济,对接海门港新区。 产业集聚·强力推进 正余镇基本形成了以海峰集团、中联风能为首的电力通风设备产业,以海林公司为首的汽车配件产业,以克莱克公司为首的空气处理设备企业群,以振康公司为龙头的电焊机电制造业,以雄风科技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四大集聚产业板块。 正余镇先后被列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并获得江苏省科技先进乡镇、江苏省专利工作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①汽车零部件:依托海林橡塑、伟恩汽配、锦星线束、斌奥科技、龙洲汽配项目的建设,形成省内有影响、南通有地位的高端汽配特色产业。 ②智能机电:以振康公司焊接机器人批量上市为契机,带动配套企业发展,打造国内最大的焊接机电中心。 ③新型材料:以雄风科技为主导,形成新型材料制造前端版块。 ④通风设备:以中联风能、克莱克公司为带领,引导区域内关联企业由中端制造向核电通风、智能焊烟吸附等产业发展,形成拥有核心竞争力、符合产业引导方向的通风设备特色产业。 现代农业·多态并存 正余镇濒江临海,境内地势平坦,沟河纵横,土质砂壤。产地一年四季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土地肥沃,水、气、肥协调,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于多种动植物生长。 传统农业根基扎实;新兴农业以大棚蔬菜、设施农业为主,未来作为上海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态势稳健;休闲农业依托王灶河休闲农庄、余河生态农庄,桦神生态农庄等休闲农庄的落成运营,发展前景广阔。 配套产业·设施齐全 ①安居方乐业,镇区配套完备 中联佳苑居住小区形成规模,金色家园项目开工建设。镇区内标准化卫生院,学校,大型超市,中行、农行、工行等多家银行应有尽有,齐全的生活配套资源,为外来人口解决了各类生活难题,有效吸引外来年轻劳动力。 ②劳逸需结合,多样休闲生活 镇区餐饮、酒店、茶座、足浴、KTV等一应俱全,在满足生活必需的同时,有效丰富了正余人民的业余生活。 村级服务设施上实现功能升级,村村建成高档次、多功能公共服务中心。 2018年12月,第二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名单出炉,正余镇上榜。 2011年4月,环境保护部授予正余镇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四甲镇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江苏省 面积:34.50km² 人口:3.60万人
四甲镇---清代以来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清代雍正十二年(1734),通州府在通源镇北首(现四甲镇东南1华里),设立了州同署(分州)。 州同署设州同一人,“官从六品”。管辖范围:西起余西,东至吕四,北至三余,南至东天补沙部分。 设立州同署以后,自雍正、乾隆两朝起,通源镇进入鼎盛时期。那时,通源镇东街有东岳庙,后来又有了东渐书院,西街有西岳庙(宁江会馆),中街有望江楼。南街有三大布庄,从乡下收来土布远销东北。北街有两个米行,盛时日销大米200石。镇上茶馆、酒肆各业俱全。 乾隆以后,四甲镇(旧称四甲坝)日渐兴旺,盛况超过了通源镇。当时,四甲镇东中西三座高桥,桥北设有观音堂(后为郡庙),孔庙、文昌宫。每月朔(初一)望(十五),儒绅学子云集孔庙大成殿行礼。沿运盐河南岸,碎石铺就2华里街道。两边店铺林立。酒坊、染坊、竹厂等大小店铺200余家,商贾云集。直到解放初朝,这条老街仍然十分繁华。在长达27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方圆几十公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余中街(场)----480余年前的海门县城所在地 -海门,历史上曾因江海泛滥,坍没无常,“县治屡圮(倒塌)于风潮”。明代正德七年(1512),朝廷巡按御史史江良提出将县治迁到余中场。两年后正德九年(1517),县治迁来我镇余中街(旧时为余中场,今在余合村境内)。直至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再因海潮侵袭,经皇上亲准,海门县治再度迁往金沙场(今金沙镇)。 余中街设海门县治三十余年。据史料记载,其时虽无城堑,县城内却也纵横六街二巷,广建衙门官署,设有察院、校场、监狱,另建文庙、学宫,设社学二所,一在县南,一在县东。并立有解元牌坊、进士牌坊。当时的余中街已经是尊孔、习礼、敬教、劝学,蔚成风气…… 四百八十八余年过去了。余中街的辉煌仅持续了三十余年,而后日渐衰落。它如流星划过长夜星空,昔日繁华已成历史烟云。三、五十年前,这里尚有衙门街坊的遗迹踪影。如今,留给人们的,是老人们常常指点的衙门外沟、跑马场、文庙、清幽观、城隍庙、荷花池的遗址,以及几座百年老屋的后人…… 清代南通最早的书院之一:东渐书院 ———南通近代教育发源地的见证 清代同治七年(1868),朝廷爵督李鸿章捐钱四百千,通州知州梁悦馨捐钱八百千,及典商与吕四、余东、余西、金沙四场捐钱,于通源镇东首建成东渐书院。其时东渐书院为南通最早的书院之一,与南通城内紫琅书院齐名。 东渐书院,“建设本意,以本乡之东,地近海滨,解读书者十不得一,乃谋之斯院以促进文化焉”。(《南通县图志》)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始办学堂,初改为初等小学。 民国三年(1914年),状元公张謇与其兄张詧筹银三千元,在书院旧址改设第三高级小学。当时是“废科举,倡新学”以后通东最早的一所学校。 2021年10月,四甲镇上榜2021年全国千强镇名单,排名第788位。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四甲镇榜上有名。 2021年1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命名四甲镇为第三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镇,四甲镇榜上有名。 2011年4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四甲镇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海门街道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浙江省 面积:20.80km² 人口:0.00万人
海门街道地处台州市椒江区核心地段,因辖区有明海门卫城,得名海门街道。街道北临椒江,东濒十一塘,西至解放路、三才泾,南邻东海大道,面积2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62万,户籍人口8.53万,下辖18个社区、12个农村经济合作社、4个行政村,经济和社会综合实力居台州市各乡镇、街道领先地位。 海门街道自然条件优越,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呈现出山在城中,层林叠翠的特点。枫山、太和山、东山坐落在辖区内,拥有城市中难得的山体景观。“红色旅游”彰显独有魅力,“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和纪念馆,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门老街古色古香,融民俗与现代于一体,为椒江区主要的旅游景点。 海门自古以来商业繁华,贸易兴盛,商贾云集,对外交往盛行,是台州经济发展历史和现状的缩影,素有“小上海”的美称。街道城市发展已有600余年历史,交通便捷,居民密集,经济繁荣。海门港区是台州主要的海运物资集散地。辖区内不仅有十字马路核心商圈,小商品市场等商贸业态,而且有市府大道、台东大道、解放路、中山东路等主干道,椒江区人民政府、台州市立医院、台州一中、椒江二中、育才小学等椒江主要的行政、医疗、教育机构多设在辖区内。 街道主导行业有医药化工、建筑房地产、机械装备制造等,拥有东港、方远、乐普药业等龙头企业。近年来,海门街道经济增长迅速。至2019年,海门街道实现财政总收入12.44亿元,同比增长17.1%,总量全区第一,地方财政收入5.98亿元,同比增长17.0%。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84.22亿元,同比增长9.2%。限额上社零总额6.9亿元,同比增长5.0%。外贸出口36.21亿元,同比增长17.3%。实现工业性投资8.6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5.1亿元,同比增长7.4%。规下工业产值同比增长25.3%。新增浙江制造企业3家、浙江制造产品企业3家,新增国家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科技型企业9家,新增省级研发中心3家、市级研发中心3家。 2020年上半年,虽然有新冠疫情造成的影响,海门街道的经济仍然健康快速的发展。1-6月份,街道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9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36亿元,工业性投资2.63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12.64亿元,限上批发业销售额24.19亿元,限上零售业销售额8.87亿元,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51亿元,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2.33亿元。 目前街道正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大步迈进滨江时代,打造台州新府城”目标,争当新府城建设排头兵,以工业化加快城市化发展推进旧城改造,通过实施海门卫城建设、旧城区块更新、东部产城融合等举措,加快“品质街道”建设。
余东镇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江苏省 面积:1001.00km² 人口:103.00万人
余东,是一座有着1300多年文字记载历史的古镇。她位于海门市中部,素有“凤城”之美誉,是长江之畔一颗璀璨的明珠。东与海门港新区相连,南与常乐、悦来镇相接,西与四甲镇相邻,北靠正余镇。距海门市区25公里,北枕204国道、335省道,南接宁启高速,汤正公路、五泰公路贯穿南北,王川公路、省级老通吕公路横跨东西,与上海仅一江之隔。西至南通兴东机场、南通港仅30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镇区域面积68.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万亩,下辖1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6.46万人,历来是通东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07亿元,其中:一产增加值2.36亿元、二产增加值15.56亿元、三产增加值13.15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26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805元。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会员评议职工之家示范单位、全国巾帼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文明乡镇、科技名镇、教育现代化先进乡镇,南通市高效设施农业先进乡镇、民营经济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余东,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008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被评为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名镇。现存明代法光寺、千米石板街、崔桐故居、武进士故居,宋代的姐妹井,清代保安桥、张氏私塾、震丰恒布庄等特色的历史建筑,是省内外文化艺术界人士前来采风的景点之一。其中石板街、古运盐河及护城河保存完整,能够体现“中轴对称,城河相拥”的城镇格局。制作了视频《守望古城》在中央电视台进行了专题报道。 余东,是江苏省首批工业卫星镇。1988年8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首批命名为对外开放的重点工业卫星镇。拥有全市第一个外资企业南通三轮时装有限责任公司、全市第一家民营企业南通五金机电有限公司、全市第一家超亿元企业天力锌业有限公司,化工、橡胶、服装及辅料、包装材料、玻璃工艺制品、金属制品、无汞电池、制冷设备、铸件、体育用品等数十种工业门类,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及阿拉伯国家。现是全市精密机械产业基地,拥有上海亿双产业园、希诺公司产业园等国内知名产业园区,镇工业园区新区规划汤正公路、王川公路工业长廊面积3000亩,是实业家投资创业的美好家园。 余东,是闻名遐迩的建筑强镇。现有通东、晟泰、科俊、鑫路达等多家建筑装潢有限责任公司,并与上市公司香港翠屏国际集团、南通三建集团、南京建工集团等国内外大公司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成立了海门市首家建筑业行业协会。曾参建上海南浦大桥、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浦东88层金茂大厦、北京六铺坑一条街等主体工程,年建筑施工面积达超50万平方米,先后获得了北京外国语学院图书馆、上海市闸北区文化广场项目等3个国家级最高质量奖——“鲁班奖”。 余东,是首批省级亿元农业大镇。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目前已经形成了高效设施渔业基地、地方名特优蔬菜基地、钢架大棚基地、出口蔬菜基地、山羊养殖基地等五大特色产业带,培育了酱醋食品、酱菜加工、农副产品海产品冷冻保鲜、德海和东方雁两个万头山羊基地、“一品蔬”蔬菜公司、上海王家沙、南通孝德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余东牌酱油获南通市名牌产品,长圩村欣乐露地蔬菜专业合作社获江苏省五好合作社、江苏省无公害蔬菜农产品检测基地。 余东,是江苏省体育群众文化先进乡镇。作为古老的通东文化集中地,几十年坚持不懈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了海门文化个性、文化特征的重要标志。同时,以法光寺、静修庵等寺庙为基础提炼的宗教文化,成为了余东对外形象介绍的一张靓丽名片。以余东京剧联谊会、中心小学雏凤少儿京剧社为平台,积极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在中央十一套戏曲频道和十三套新闻栏目中作了专门的报道,成为了展示余东京剧文化的重要窗口。全国著名音乐家协会来余东采风,电影《爱的延续》在余东镇拍摄并在全国播放,进一步提升了余东文化的软实力。 余东,是声名远播的教育之镇。明清至今,出了2个状元、13个举人和数十个秀才,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余东中学教育优势明显,师资力量雄厚,每年中考成绩、重点中学上线率多年领跑全市乡镇初中。中心小学特色教育走在全市前列,连续三年获得全市素质教育百分考核一等奖,是海门市首批义务教育示范学校之一。余东幼儿园注重体现办学特色,美化园内保教环境,设备完善齐全,继续保持省级优质幼儿园荣誉。 余东,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和谐之镇。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了应保尽保,优抚、老龄、残疾人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全市领先,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拥有南通市一流的托老院和敬老院,长江水网改造工程全面落成,农路农桥全面达标,平安法治创建南通领先,连续多年获得南通市社会管理创新、综治平安法制建设先进乡镇等荣誉。 2020年11月,余东镇被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2018年3月,江苏省环保厅公布余东镇为首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 2016年12月,江苏省爱卫会命名余东镇为2016年度江苏省卫生镇(村)。 2011年4月,环境保护部授予余东镇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2008年10月,余东镇入选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海永镇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江苏省 面积:8.00km² 人口:4690.00万人
海永镇隶属于江苏省海门市,位于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南接崇明岛,北连中国黄金水道长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素有江苏的上海、海门的崇明之称。2015年10月,海永乡撤乡建镇,建立新的海永镇。海永镇面积8平方公里(2017年),农场国有土地2000多亩,常住人口4690人(2017年)。下辖一个农场大队和两个行政村。
海门包场镇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江苏省 面积:205.00km² 人口:16.00万人
海门港新区是海门市策应江苏省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全力打造的最具潜力、最富活力、最有爆发力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新区现有行政区域面积205平方公里,总人口16万,下辖4个居委会和39个行政村。2013年,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22亿元,公共财政收入7.5亿元,完成应税销售75亿元。 通江达海的交通区位优势。新区北揽黄海、南依长江,陆海空交通便捷, 二桥三港四机场环绕四周、沟通南北,宁启高速、扬启高速、临海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距上海车程1.5小时。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新区东北部海域有一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天然两栖生物岛蛎岈山,它潮涨为礁,潮落为岛,由大小不等的30余个牡蛎堆坨积而成,约3.5平方公里。2006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2012年被国家海洋局批准为全国第八个国家级海洋公园,目前新区与韩国AB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建设北上海蛎岈山国际海洋公园。 辽阔广袤的土地资源优势。新区新围垦土地3万多亩,地基牢固,开阔平坦,全部为建设用地,项目承载能力强,基准地价优惠,投资成本相对较低,发展空间广阔。 蓬勃发展的港口资源优势。新区拥有黄金海岸线25公里,已获交通部批准的2-5万吨泊位64个,其中可建5万吨级以上深水码头泊位36个。目前,新区建成的南通沿海唯一的5万吨级通用码头已正式投入运行, 2013年开通了南通沿海第一条集装箱航线。 新区按照以港兴工、以工兴城、港城联动的总体思路,努力推进 一城五中心 (即海港新城、现代工贸中心、生态旅游中心、港口物流中心、渔获集散中心、现代农业中心)建设。 海港新城。新区作为海门沿海开发前沿阵地,目前,新城发展格局已形成:海门港汽车客运站、8轨制小学、12轨制高级中学、高等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综合性医院、超市、银行等城市配套已全部到位。千亩产业综合体、南黄海四星级酒店、宝果涉外别墅区、国家级海洋公园、城市森林公园等高端配套设施营造了温馨浪漫的海港都市氛围。 现代工贸中心。规划建设35平方公里,一期工程12平方公里开发已实现八通一平,二期工程五通一平,空间布局合理,功能设施配备,产业基础雄厚,生产要素集聚。目前,美国泰森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中石油等一批央企项目成功落户,燕达重工、远威重工、通光海底光缆等重量级临港产业接踵而至,逐步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机电、绿色食品及现代服务业等七大产业板块。 生态旅游中心。以蛎岈山国家海洋公园为核心,加快推进渔港风情街、海鲜一条街、通东文化产业园、城市森林公园、张公堤垦牧遗址公园等项目,努力打造集海上观光、海上运动、渔港海鲜、田园风光、历史人文、教育科普等为一体的长三角临港特色旅游目的地,力争到2015年将实现全区旅游总收入10亿元,接待游客80万人次。 港口物流中心。新区拥有可建2万吨级以上海轮泊位的海岸线25公里,其中可建10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海岸线3.6公里,主要用于发展港口物流业及临港型产业,近年来,新区以港口建设为龙头,全力打造上海中心港北翼重要组合港。目前,小庙洪水道两个5-10万吨级泊位的通用码头已投入运行,现已成功开通集装箱航线。 渔获集散中心。围绕建设中国(海门)海产品国际贸易中心为目标,大力推进东灶新河及新建套闸工程,加快建设东灶港国家级中心渔港,提供全天候进出渔船,可容纳2000艘渔船同时停泊。占地3000亩的渔获交易市场和深加工基地正在加紧规划建设,建成后的国家级中心渔港将成为南黄海沿岸大型渔获集散中心之一,并形成海产品深加工支柱产业。 现代农业中心。新区耕地面积12.5万亩,其中位于新区南部5万亩耕地、1万亩淡水沟河规划为现代农业建设园区。该区域远离工业集中区,空气清晰,光热资源丰富,常年雨水充沛,沟河纵横,交通便捷,土壤肥沃,PH值8左右,水样、土样经省检测中心检测,符合农业部无公害产品生产环境要求。区域内农业劳动力较多,农业机耕道路、机耕桥、农电等配套设施较全,是生态种植农业园区、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发展的理想之地。 地址:江苏省海门市海门港新区发展大道99号 电话:0513-80786588 80786388(传真) 邮箱:hmshmgxq@163.com 网址:hmgxq.haimen.gov.cn 2022年1月,江苏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海门港新区(包场镇)为2021年江苏省卫生镇。 2021年1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命名海门港新区(包场镇)为第三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 2014年7月,海门港新区(包场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1年4月,环境保护部授予海门港新区(包场镇)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海门悦来镇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江苏省 面积:0.00km² 人口:0.00万人
悦来镇社区:位于悦来镇政府所在地。 悦来镇社区与三条桥街社区、盛昌中路社区、开泰街社区、悦来村、悦合村、信民村、悦南村、袁李村、万忠村、习正村、三其村、凤阳村、松林村、云彩村相邻。 悦来镇社区附近有张謇文化旅游景区、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世外桃园休闲农庄、江苏省江海博物馆、泰伯祠庙、法光寺等旅游景点,有海门山羊、海门大白皮蚕豆、万年香沙芋艿、海门香芋、海门黄鸡、海门大红袍赤豆等特产,有海门山歌、南通色织土布技艺、海门羊肉烹制技艺、海门戚家拳、南通长牌、金荞麦合剂研制技艺等民俗文化。
海门临江镇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江苏省 面积:0.00km² 人口:0.00万人
(海门市临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海门市临江新区,位于海门城区东南部,南倚长江,北接宁启高速公路,沿江公路横贯全区。新区总面积74.78平方公里,拥有长江岸线25公里。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捷,区内基础设施齐全,功能完善。 临江新区成立以来坚持国际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理念,突出产业、科技、人才三大关键,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坚持以差别化发展理念提升竞争力,以核心竞争力吸聚资源,壮大特色产业,提升科技内涵,集聚高端人才。目前,新区拥有各类企业100多家,逐步形成了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品牌,生物医药科创园、国际中小企业科技园、时代伯乐健康医药科技园等一批高科技园中园相继建成运行,经济总量快速提升。园区于2010年成功晋级首批江苏省(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2011年入选南通市新型工业化(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2012年入选江苏省新型工业化(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基地;2013年被评为南通市留学人员创业园。 新区将坚持用创新思维引领未来,以招商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创新深化发展内涵,注重搭建高端国际化平台,进一步吸引国内外优质资源的集聚,以高水平人文环境带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建成紧靠国际大都市、与绿岛隔江相望的滨江特色产业新区,具有特色建筑风格和色彩、丰富水绿生态环境的宜居欧风小镇,具有国际化水平、深厚产业内涵和较高人文水平的科技小城,产城融合、城乡互动、百姓实惠的城镇新空间。 2017年12月,江苏省爱卫会命名临江新区(临江镇)为2017年度江苏省卫生镇(村)。 2012年12月,环境保护部授予临江新区(临江镇)2010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