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电脑为您整理了白银市各乡镇经济排名,他们分别是东湾镇、水川镇、郭城驿镇、一条山镇、河畔镇、乌兰镇、芦阳镇、会师镇、白银水泉镇、白银共和镇,下面来看下白银十大强镇排名吧。
水川镇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甘肃省 面积:97.00km² 人口:2.62万人
2021年4月,水川镇入选2021年农业强镇创建名单。 2014年7月,水川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白银区水川镇地处白银市南郊,距市区23公里,距省会兰州85公里,水川镇东邻白银区四龙镇、西接皋兰县什川镇,北与白银市相通,南与榆中县青城镇隔河相望。土地总面积97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33100亩,其中水浇地22100亩,旱地11000亩,地势自西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1544米,年平均气温7.9℃,年降雨量204mm,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黄河沿镇南缘呈"S"形自西向东流过,流程28.5公里。全镇辖13个行政村,67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6120户,26194人,是白银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 据《青城志》记载,自狄青进驻甘肃之前,水川已有零星散户居住。西晋时,鲜卑族从东北草原游牧至甘肃陇西落脚,后来由于受到其他部落的攻打,加之内部矛盾激化,其中一支向西行至今平川陡城迁往镇发展,建都陡城,历史上称为西秦。另一支由平川陡城迁往今白银区武川乡宋梁,后南下经金沟到大船渡(今大川渡),并将其作为重要的军事基地,于河南(黄河以南,今榆中县青城镇)建都,自称河南王,十余年后分为两支,一支迁往榆中县番道(音),另一支留守条城(今青城镇、水川镇一带),距今1633年。 近年来,水川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紧紧围绕强镇富民这一宗旨,加快各项事业的发展步伐,综合实力逐渐增强,2004年底,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6847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8962万元,8599万元,928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13.8%,18.9%。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5016万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17573万元,农业总产值完成7843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395万元。 基础设日臻完善,小城镇建设已累计投资2900万元,整修硬化镇村道路65公里,兴修公路12条,整个镇区形成白金公路、大峡公路、镇村主干道、白榆公路为结构的主干道路网。同时,开通了移动、电信和铁通等通讯网络,建设了55公里电信光缆和320公里主干线,已实现移动电话全面覆盖,固定电话5200部,入户率达到80%以上,小灵通500多部,手机2700多部,有线电视2300户,互联网宽带用户100余户,使水川镇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电力供应充足,为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农业生产势头强劲,产值达到1192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600万公斤,农业生产春意盎然。 近年来,该镇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两大优势,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把发展作为主题,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紧紧围绕强镇富民这一宗旨,加快各项事业的发展步伐,逐步形成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蔬菜业;以名、优、特、新品种为主的林果业;以养羊、鸡、鱼、奶牛为主的养殖业三大农业支柱产业,并凭黄河之利,积极培植发展商贸旅游业。 水川镇紧紧围绕调整优化结构这一主线,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以科技为动力、以效益中心,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特色蔬菜和无公害蔬菜。充分发挥本镇10110亩日光温室的规模效益,于近几年累计投资618.94万元,衬砌渠道150公里,使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业发展势头春意盎然。 目前形成以重坪农业科技范围为龙头,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一大批新技术,新品种,启动重坪千亩花卉种植工程。引进、培育、种植以非洲菊、马蹄莲、康乃馨、百合为主,面积达1150亩,产品远销上海、广州、北京、西安等地,开创了全镇订单"农业"的先河,并向"合同农业"发展。2004年,在种植业得到"名牌战略"的同时,积极推广养殖新技术--舍饲养羊。不断扩大全镇养殖规模。目前已新建养殖场3处,以何级沟标准化养殖场为示范,辐射带动养殖户180户,发展舍饲养羊2500只。使全镇羊存栏达1.94万只,猪存栏2.04万头,肉类总产量达到172万公斤,鲜蛋总产量达55万公斤,为全镇养殖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同时,退耕还林2800亩,建成重坪、刘家湾、北武当、大峡、玉兔岛等五大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工业生产成绩显著,达到25016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77425万元,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水川镇不断深化乡镇企业改革,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对现有镇办企业,因企制宜,分类决策,加快企业改组改造步伐,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以"广纳贤才,规范管理,技术创新,创立品牌,立足市场"为宗旨,培育了一批以花卉麦芽厂为龙头的产品优良、市场前景好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为该镇经济发展增添了一个亮点。 商贸旅游业如火如荼,旅游业发展优势。该镇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丰富,景点集中,风光独特,潜力巨大的优势,以"一线一岛一湖一沟一湾,二峡二园二山,三水车四圣庙"为重点开发建设景区景点(一线即黄河旅游风情线;一岛即园林玉兔岛;一湖即千亩翠绿湖;一沟即九级岗岗沟瀑布;一湾即红湾棚景;二峡即黄河大峡奇观,乌金峡海流;二园即重坪农业高科技示范园、陈家沟牡丹鲜切公园;二山即北武当神钟、雷祖山雷祖风云;三水车即水川古渡水车,顾家善黄河水车,白茨滩双水车;四圣庙即蒋家湾石咀子四圣庙宇群)。2000年5月成功举办了"新世纪春季暨五一黄金周"黄河大峡奇观旅游节,吸引了各地大批游客到水川旅游观光,推动了我镇旅游业进一步发展。 社会事业欣欣向荣,全镇13个行政村已全部普及小学义务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卫生等事业健康发展,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物华天宝迎嘉宾,人杰地灵待高才。水川的人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水川的地势优越,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极具优势的投资环境。开放开发优惠政策和招商引资方案,为一切有识之士提供用武之地,欢迎八方来客,各界宾朋施展才华,一展宏图,携手开发这方希望的热土,共谋大业,共铸辉煌! 白银黄河湿地公园 白银黄河湿地公园地处我市白银区水川镇,距市区23公里,地块临近黄河,渠系纵横、芦苇密布、山川壮美、乡风浓郁,拥有干旱、半干旱地区难得的黄河湿地,地貌呈阶梯状的三级台地分布,是高原鱼类和水禽的 大川渡黄河水车 黄河水车位于白银市白银区水川镇大川渡村南黄河北岸,东接白榆公路,西连黄河两岸吊桥,南与榆中县青城古镇隔河相望,北靠大川渡村村庄。水车始建于明朝,清朝末期在原基础上进行了修缮,2000年再次重 大川古渡 大川古渡大川古渡历史上就被列为条城八景之一,这段河道开阔,水流平稳,顺流向下,一路山青水静,古柳岸边百年水车与古式渡船融为一体。两岸绿荫浓重,郁郁青青,船行水中央,会顿觉空气新鲜,恬静松适。
东湾镇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甘肃省 面积:229.00km² 人口:4.32万人
这个下辖1个社区、9个行政村的东湾镇位于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地处黄河东岸、靖远县城东北部,该镇下辖1个社区、9个行政村,行政区域总面积229平方千米。
一条山镇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甘肃省 面积:5.78km² 人口:0.00万人
一条山镇位于甘肃中部、河西走廊东端,为古丝绸之路重镇,是景泰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占地面积5.78平方公里,拥有耕地5.49万亩,辖两个行政村,七个社区居委会,三十四个省市驻景厂矿农场。总人口20842户55317人,其中农业人口2846户8754人,辖区内有企事业单位196个,个体工商户3319户,各类企业371户。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5.317亿元,比上年增长17.58%,其中农业总产值0.797亿元,比上年增长8%,乡镇企业总产值4.52亿元,比上年增长19.45%。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275元,净增21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239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2007年镇上先后获得了全省“城乡低保工作”先进集体、“全市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工作”先进乡镇、“全市千名干部下基层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先进集体、全县2007年度目标管理先进乡(镇)一等奖、《2007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一等奖、《2007年度防范监控和帮教转化0功痴迷人员责任书》一等奖。 2014年7月,一条山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景泰县博物馆 景泰县博物馆位于景泰县一条山镇东街32号,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馆舍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420平方米,博物馆现有藏品900余件,展厅展出精品文物200多件,其中景泰岩画、新……详情>>
郭城驿镇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甘肃省 面积:329.00km² 人口:3.60万人
2021年12月,甘肃省爱卫会命名郭城驿镇为2021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2014年7月,郭城驿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郭城驿镇位于会宁县北部,东接土高山乡,西接头寨镇,南靠河畔镇,北临靖远县大芦乡,素有会宁重镇,会宁北大门之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总面积329平方公里。郭城驿镇现辖11个行政村,59个自然村,全镇总人口3.6万人,其中镇区居民人口达1.2万人。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9223万元,全镇人均纯收入达到2370元。镇区位于郭城驿镇中部靖天路与郭谗公路交汇处,具有较强的聚集优势、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镇区规 划面积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8平方公里。 郭城驿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时曾为汉祖厉县治,唐乌兰县治,金新会州治,是丝绸之路北线之要冲,历史上曾经商贾云集,集市繁华。金宣宗贞祐二年(公元1214年)改名为新会州,据《金史》载,金末名将郭-不归顺元朝,独守此城十三年,率将士奋力死战,无一人肯降,最后赴火0,后人感其忠勇,遂称此城为郭-城,明正统五年,于此设立驿站,郭城驿由此而得名。清凉山矗立于关川与新堡子川之间,郭-古城、将军点将台、驿站烽火台等遗址犹存,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剪纸、刺绣等民间文化经久不衰,民间传说源远流长,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在此地建立抗日农民协会,解放初期,在郭城驿设立郭城区,1983年7月,郭城驿建乡,2000年撤乡建镇,被建设部确定为部级小城镇试点镇,省级综合改制示范镇和重点建设镇,曾多次荣获省、市、县先进单位称号。 郭城驿镇地处靖远、会宁之间,靖会电灌工程的主要受益地带,农业的保收优势和小城镇的辐射作用,形成了区域特色较显明的建材市场、农贸市场、布匹市场、蔬菜市场、小杂粮市场.在会宁县城镇建设“0一线”体系中,郭城驿镇成为会宁县最重要的集镇,会宁北部文化、经济中心,全县最大的乡镇企业基地和农副产品贸易基地,所形成的“洼地效应”,正在成为带动整个会宁县北部经济崛起和腾飞的增长极。按照“城镇强镇、项目兴镇、多业富镇、重农立镇、商贸活镇、依法治镇”的总体思路,实施了道路、排水、绿化和亮化、集中供热、文化广场、百货市场、建材市场、商住楼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招商引资、产业结构调整的协调发展。 郭城驿镇农业基础条件好,产业化程度高,农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现有耕地8.1万亩,其中水浇地5.2万亩,旱山地2.9万亩,土质肥沃,平整开阔,气温、降水、日照等气候因子配合良好,农、林、牧、副全面发展。农副产品丰富,种类多、品质好、产量高,主要产品有小麦、玉米、蔬菜等。旱山区以种植籽瓜为主,效益较显著。全镇现有反季节种植日光温室300座;塑料大棚1500座;大田蔬菜种植面积已达6000亩;菜用型早熟洋芋种植面积近4万亩;砂田籽瓜种植3万亩;养羊户达1700户,羊只交易市场每年交易量在12万只以上。“中国小杂粮之乡”会宁县红堡子市场是会宁北部小杂粮、黑瓜籽集散地,会宁旭升土特产有限公司年购销总量达13280吨,销售额达7968万元的,不仅活跃了市场,拓宽了增收渠道,而且还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和周边地区小杂粮、黑瓜籽等农产品的出售难的问题,带动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郭城驿镇目前共有中小学32所,其中中学7所,小学25所,在校学生共计9289人,教职员工421人。中学均实现了校舍标准化,小学布点工作基本完成。科技工作效果显著,广大群众的科技推广意识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目标,改造了农村电网,接通了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网。文化、电视、通信及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郭蛤蟆城遗址 郭-城遗址郭-城遗址位于甘肃会宁县郭城驿新堡子西面,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建,称会州城,金代贞祐初年,迁会州州于此,称新会州。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金元帅郭-孤城抗元三年,城破举 郭城驿遗址 郭城驿遗址位于会宁县郭城驿镇,年代为明代,类别为古遗址。2014年7月4日,郭城驿遗址被公布为白银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凉山老君洞 清凉山老君洞位于会宁县郭城驿镇郭城驿村以西清凉山半山腰。清凉山老君洞为第五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祖厉河以西,西至清凉山正中,南至清凉南山,北至清凉山北山。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 云鹤桥遗址 云鹤桥遗址位于会宁县郭城驿镇郭城驿村北社郭城驿驿城北郭城小河河谷。云鹤桥遗址为第五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247线涵洞以西50米,西至祖厉河畔以东50米,南至城墙以北60米, 小羊营北堡子 小羊营北堡子位于会宁县郭城驿镇小羊营村北社。小羊营北堡子为第五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堡墙外侧底边为基准,四周向外延伸2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四周向外延伸30米。 小羊营烽火台遗址 小羊营烽火台遗址位于会宁县郭城驿镇小羊营村南社东坪山山顶。小羊营烽火台遗址为第五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烽火台中心为基准点,向四周各延伸2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四周向外
乌兰镇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甘肃省 面积:363.67km² 人口:9.00万人
乌兰镇隶属于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地处靖远县中部黄河南岸,其行政区域总面积363.67平方千米,下辖9个社区、10个行政村,这里不仅交通便利,而且境内还分布着靖远虎豹口红军西路军强渡黄河遗址。
河畔镇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甘肃省 面积:245.00km² 人口:3.20万人
2014年7月,河畔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一、基本情况 河畔镇位于会宁县北部,属靖会灌区,镇域总面积245平方公里,有耕地8.56万亩,总人口3.2万人,其中,镇区常住人口1.1万人。镇区总面积2.9平方公里,全镇国民生产总值7321万元,镇内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元,镇内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从业人员达到1500多人。 河畔镇区建设主要包括商贸一条街和羊产业综合开发一条街两大区域。已完成总投资6000多万元,完成总建筑面积52000多平方米,镇区大环境绿化总面积达到2.3万亩,完成了主街道硬化、绿化、排水管道、农贸综合市场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羊市场和蔬菜批发市场已初具规模。 二、经济发展的定位和优势 河畔镇是会宁东北部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展经济,加快城镇化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 1、区位优势明显 镇区内省道、县道纵横交错,是会宁东北部20多万人,东进西出,南来北往的必经之路。辐射范围达到宁夏的西吉、海源,青海及省内的白银、定西、兰州、天水等大中城市。 2、集市贸易历史悠久 河畔镇属古丝绸之路重镇,大约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就有大规模移民到此居住,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在清末和民国初期就发展成为靖远和会宁两县重要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迅速发展。 3、特色主导产业突出 羊产业是河畔传统的重要支柱产业,镇内有全市最大的羊只交易市场,年交易量40万只,年成交额4000万元。由于市场的刺激和拉动,使全镇及靖会两县养羊业迅速崛起,仅河畔辖区范围内羊只存栏数达到40000多只,年出栏肉羊41000只,是独具特色的肉羊之乡。 4、聚集优势突出 河畔镇作为区域经济中心,历史上就有很强的辐射聚集功能。近年来,随着小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聚集资金、聚集信息、聚集人口的作用越来越突显出来,镇区人口由4000多人增长到12000人,同时吸纳了大量的民间资金和外来资金,累计聚集民间资金5000多万元,平均每年以1500多万元的速度增长,增长势头强劲,形成了产业发展,人口增长 、市场扩大的良性互动机制。 三、特色主导产业 羊产业是河畔镇特色主导产业,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1、羊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据初步统计,全镇3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已达1000多户,农民群众已认准了增收效益好的这一项目。河畔镇羊市场辐射范围内的靖会两县各乡镇羊只存栏达50多万只,而且增长势头强劲,农民人均纯收的20%来源于养羊,养羊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2、市场发育良好 河畔镇历史上就是农畜产品加工销售基地,市场销售活跃,民间贩运历来生意兴隆。镇上近年来一手抓有形市场建设,一手抓无形市场建设。已完成了羊只交易市场一期工程,为连接产销环节提供了载体。从事羊只贩运的农民经纪人达400多人,人均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其中来自青海、宁夏、陕西及省内临夏、平凉等地的专业贩运人员达到100多人。 3、羊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镇内现有紫花苜蓿面积1.8万亩,玉米4万亩,每年都有大量的农作物茎杆,为发展养羊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发展舍饲养羊的优势和潜力巨大,大多数农民已掌握了养羊技术,正在向科技化、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发展。 4、相关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河畔镇已经初步形成了规模养殖,良种繁育两大体系,并且计划通过招商引资,发展饲料加工和肉羊加工,形成四位一体互相带动互相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四、经济综合开发的设想 河畔镇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要以繁荣小城镇经济促进农民收入为目的,突出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为乡镇企业合理集聚服务的基础设施,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五个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三年内把河畔建设成为区域良种羔羊繁育中心,市场销售中心,生产加工中心。 2、加强市场体系建设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面向国际、国内市场,改造提升羊市场,健全市场功能,市场内设置科技服务区、活羊交易区、屠宰加工区,把河畔羊市场建成集市场交易,社会化服务,屠宰加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市场。 3、实施工业强镇战略 沿省道207线规划2.1平方公里作为乡镇企业工业园区,重点引进饲料加工业,淀粉加工业,肉羊加工业三大类企业,形成一定的生产加工能力和拳头产品。 4、加快无形市场建设 以现有农民经纪人为基础组建河畔镇羊业协会,并逐步向羊业集团发展,改变分散粗放的经营方式,向集约化、集团化迈进。同时利用互联网把中国肉羊之乡河畔市场和全国全球大市场联系起来形成链条。 5、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多方筹集资金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利用靖会干渠季节性上水的便利条件,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彻底解决镇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扩大中小学校的建设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建设文化体育中心,巩固和抓好镇区的绿化工作,建设镇区亮化工程,提高城镇的品位,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圆中山圆通寺子孙宫 圆中山圆通寺子孙宫位于会宁县河畔镇李家塬村中塬社内。圆中山圆通寺子孙宫为第五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庙围墙外侧底边为基准,四周延伸1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四周向外延伸5 李家塬关帝庙 李家塬关帝庙位于会宁县河畔镇李家塬村上塬社。李家塬关帝庙为第五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庙围墙外侧底边为基准,向四周延伸1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四周向外延伸50米。 蟠龙山卧虎寺 蟠龙山卧虎寺位于会宁县河畔镇,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2014年7月4日,蟠龙山卧虎寺被公布为白银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韩家砭烽火台遗址 韩家砭烽火台遗址位于会宁县河畔镇任岔村韩湾社以西韩家砭林带一独山咀。韩家砭烽火台遗址为第五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烽火台中心为基点,向四周延伸2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四 关湾墓群 关湾墓群位于会宁县河畔镇车家川村关湾社内。关湾墓群为第五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护栏山,南至齐秀梁,西至坟东洼,北至北山。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四周向外延伸50米。 关湾小坟堆墓群 关湾小坟堆墓群位于会宁县河畔镇车家川村关湾社西北山梁半山腰小坟堆。关湾小坟堆墓群为第五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关湾社西北山梁半山腰小山咀顶小坟堆中心为基准点,向南北各延伸15米
会师镇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甘肃省 面积:203.60km² 人口:0.00万人
2014年7月,会师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会师镇位于会宁县西南部,为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2004年底,经乡镇合并后,会师镇由原会师镇、桃花山乡、王庙乡的两个村合并而成,下辖8村62个村民小组,6社区29个居民小组,共有各类人口8万多人,其中:城镇人口2.3万多人,农业人口2万人,流动暂住人口近4万,含汉、回、满、东乡等4个民族,区域面积203.6平方公里,有耕地11.5万亩。全镇退耕还林29903亩,还草22088.5亩,城郊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58亿元,人均纯收入1785元。 会师镇以境内有会师楼而得名。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于此,被誉为会师圣地,是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也是甘肃省开展保持0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国家公布的30条精品线路中兰州——定西——会宁——静宁——六盘山——银川线路上的重要景点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是20个全国主要红色旅游城市之一。 境内有312国道和207省道通过,有中小学校25所,企业90多家,个体经营1900户。镇上有招商企业3家,开发住宅小区2个。 新一届会师镇党委一班人,根据合并后工作的实际,反复研究讨论,提出了“围绕县城、服务县城、管理县城、发展经济”的总体思路,农村经济突出在“三圈经济”上,即“城郊型、山区、川区”。通过调动全镇上下干部的积极主动性,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拓展工作思路,依招商引资与发展种植、养殖、餐饮服务、交通运输、建材建筑、农产品加工为着力点,壮大镇域经济实力,力争把会师镇建设成为全市政治、物质、精神三个文明的一流城镇。 桃花山石窟 桃花山石窟位于会宁县会师镇桃花山社区。桃花山石窟散布于桃花山北沙沟岩崖上,沙沟长约1公里,宽0.5公里的岩崖分布着土地庙、财神阁、老君洞、三清殿、大圣殿、刘海佛殿、二仙台、重阳阁、无量殿、药 红军长征胜利景园 红军长征胜利景园位于国道312线南侧,省级森林公园桃花山北麓、桃花山新区东面,占地36公顷,与会宁城内“会师园”遥相呼应,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是瞻仰凭吊、旅游观光之胜地。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规 西岩山红军战斗旧址 西岩山红军战斗旧址(原范家坡红军战斗旧址)位于会宁县城以西西岩山梁顶。整个遗址南北长100米,东西宽90米,分布面积约9000平方米。1936年10月3日,国民党驻定西新军一军十一旅旅长刘宝 庙坪墓群 庙坪墓群位于会宁县会师镇东河村庙坪社庙坪。庙坪墓群为第五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博湖范围:东至蒲杏沟,西至王明地界,南至郭有功地界,北至郭有信地界。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四周向外延伸20 桃花山古建筑群 桃花山古建筑群位于会宁县会师镇桃花山社区东南。桃花山古建筑群为第五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保宁寺为中心,四周向外延伸15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四周向外延伸100米。 厉河月牙堡城址 厉河月牙堡城址位于会宁县会师镇,年代为明代,类别为古遗址。2014年7月4日,厉河月牙堡城址被公布为白银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芦阳镇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甘肃省 面积:354.00km² 人口:2.72万人
芦阳镇地处甘肃景电一期灌区腹地,原属景泰县城旧址,东濒黄河与 芦阳镇 靖远相望,南依米家山与中泉分野,西环景泰县城,北连兰化农场。地下地表水丰富,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商业网点星罗棋布,是景泰县最大的工业、建筑和养殖大镇。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0公里。芦阳镇总面积354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73个村民小组,6386户,27243人。芦阳镇有干部职工73人。有基层党组织24个,党员797人,其中农民党员640人。1999年,芦阳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98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40元。 历史沿革 芦阳,古名“芦塘湖”,又有“芦阳湖”之称。民国29年(1940年)建乡,定名为芦阳,沿用至今。芦阳原属靖远县,1933年归属景泰县,定芦阳城为县城,至1978年县城迁址的45年间,一直是景泰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自然资源 芦阳镇总占地面积354平方公里,属山区、川区、灌区为一体的镇。总耕地面积53655亩,其中水地40055亩、旱地13600亩,人均占有水地面积1.4亩。地面积7650亩。特色农产品主要有砂田西瓜、温室西甜瓜、良种猪、羊、鸡等。芦阳交通便利,信息畅通,电力充足,自然资源丰富,煤炭、石膏、石灰石、陶土、铁矿等有一定储量。 乡镇荣誉 芦阳是甘肃省规范化养殖示范基地、景泰县建筑建材基地和劳务输出大镇,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进程较快。先后荣获“中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甘肃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甘肃省禁毒先进乡镇”、“甘肃省第一次经济普查先进乡镇”和“白银市两基达标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经济发展 芦阳镇党委和政府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落实以人为本 芦阳镇 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践行“-”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探索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按照“抓项目、兴产业、舞龙头、扩基地、联农户、富农民”的发展思路,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第二、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芦阳镇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05年,芦阳镇工农业总产值为2735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04元。1998年,获“中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荣誉称号,1999年,被白银市委评为“六好乡镇党委”。 寺梁村五组的城郊地膜蔬菜基地(蔬菜种植面积每年保持在600亩)和十里、红光村的旱沙田瓜产业基地(以西瓜为主的高效经济作物面积每年保持在2600亩),产生了一批以盛大种猪场、兴隆种羊场、晟祥茂生养殖有限公司为主体的规模化、集约化龙头养殖企业,逐步建立了“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芦阳镇猪的饲养量为6万头,羊的饲养量达到10万只,鸡的饲养量达到12万只,畜牧养殖业在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到42%。2005年,被甘肃省畜牧厅确定为甘肃省畜牧养殖示范乡(镇)。 非公有制经济突飞猛进。形成以六星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的龙头的,集石膏粉、砖瓦、水泥预制件生产为一体的建材企业群和以芦建公司、二建公司等建筑企业为主体的非农企业,占据全县72%以上的建筑市场,并向景泰县外发展。境内企业主要有昌盛冶炼公司、熔凯冶炼公司、盛大种猪场、六星水泥公司和6家砖瓦厂。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目新月异。镇域范围内已建成“两纵两横”交通框架(两 芦阳镇 纵:条芦公路和条城公路,两横:芳条公路和芦草公路),芦阳镇13个村全部开通客运汽车,其中城北村纳入县城公交管理体系。除城北、十里、响水和红光四个村外,其余9个村18000口人已饮用上安全干净的自来水。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小流域治理、荒山造林和铺压沙田等农业措施,全镇共改良盐碱沙化地2400亩,起老更新铺压沙田1200亩,累计退耕还林、荒山造林面积达到15538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4%。一个经济快速发展,政治和谐稳定的新型村镇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断发展壮大。 发展思路 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芦阳镇依靠科技兴农,发展特色经济,做到一村一品,区域布局:开发基地,规模发展;依托龙头,强化支柱;拓宽市场,增强后劲。实施“1234”战略:一是强化一个基础:粮食生产;二是发挥两大优势:建筑业,乡镇工业企业;三是突出三个加快: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建筑企业晋等升级和企业整体效益提高,加快生态综合治理步伐;四是扩展四大基地:日光温室,温棚种瓜,肉鸽养殖,浅山区旱地滴灌。 模范村庄 城关村是芦阳的养殖大村、建筑大村和劳务输出大村。有4个村民小组1789人,有50万元以上资产的筑建队22个,有万头猪场1家,千头猪场1家,规模养殖户103户。农 芦阳镇 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40元,城关党总支下设2个支部,有党员52名,其中女党员7名,党员致富能手23名。按照“科学规划、规范建设、综合使用、服务便民”的要求,村“两委”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认真组织开展“双联双带”活动。加强与盛大种猪场、芦建公司、养猪合作社、社火会等企业和组织的联系,争取项目资金5万,募捐资金7万多元,其中盛大种猪场3万多元,建成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设备优良的党员活动室、会议室、阅览室、计划生育工作室、老年人活动中心12间300平方米。配备了电视机、DVD、音响和扩音设备,购置了8套健身器材,通过党员捐赠、“三下乡”活动、新农村“送文化下乡工程”等方式,积累并收藏各类图书2000余册;节约开支,订阅了《甘肃日报》、《白银日报》、《甘肃农民报》、《党的建设》等报刊杂志;和移动公司合作,定置了标准的村务公开栏、财务公开栏和意见箱;投资6000多元,将各类规章制度统一采用喷绘写真技术装框上墙,做到形式优美,内容充实;整合合作社、社火会的资源,配置了歌乐设备、服装和电脑,实现了资源共享,拓展了群众的活动空间,彰显了群众的精神风貌。 名胜古迹 距芦阳城东5华里的吊沟古城,经考证为汉朝武威郡媪围县城。古堡芦塘城、响水堡始建于明万历27年(1599年)。双龙寺历史久远,清光绪29年(1903年)重修,1936年-在双龙寺设立西路军战斗指挥部,1980年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景电工程纪念园和李培福同志墓位于芦阳镇响水村。索桥古渡、长城遗迹、磨湾汉墓群遗迹、穆斯林接引寺等文化遗产丰富。芦阳大礼堂2006年修缮一新,可同时容纳800人-。戏曲、秧歌、花灯等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 2014年7月,芦阳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响水乌龙山古建筑群遗址 响水乌龙山古建筑群遗址位于芦阳镇,时代为明清。2009年7月6日,响水乌龙山古建筑群遗址列入景泰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遗址所处山脚下。建设控制地带:遗址所处山脚下。……详情>> 芦塘城遗址 芦塘城遗址位于芦阳镇,时代为明代。2009年7月6日,芦塘城遗址列入景泰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现存城墙两侧10米。建设控制地带:现存城墙两侧10米。……详情>> 双龙寺古建筑 双龙寺古建筑位于景泰县芦阳镇,年代为明代,类别为古建筑。2014年7月4日,双龙寺古建筑被公布为白银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吊沟古城址 吊沟古城址位于景泰县芦阳镇,年代为汉代,类别为古遗址。2014年7月4日,吊沟古城址被公布为白银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陡坡沙河碉堡 陡坡沙河碉堡位于芦阳镇,时代为民国。2009年7月6日,陡坡沙河碉堡列入景泰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四周30米内。建设控制地带:四周100米内。……详情>> 黑土坡大炼钢铁遗址 黑土坡大炼钢铁遗址位于芦阳镇,时代为1958年。2009年7月6日,黑土坡大炼钢铁遗址列入景泰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黑土坡四周300米。建设控制地带:黑土坡四周500米。……详情>>
白银共和镇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甘肃省 面积:302.99km² 人口:1.97万人
白银共和镇是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下辖镇,其地处平川区中部,东接黄峤乡,南与靖远县接壤,该镇下辖1个社区、9个行政村,行政区域总面积302.99平方千米,其发展至今,以小麦、玉米、胡麻为主。
白银水泉镇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甘肃省 面积:541.19km² 人口:3.64万人
白银水泉镇地处平川区西北部,是一个下辖1个社区,16个行政区,且总面积为541.19平方米的镇,该镇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鸡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