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首页 知识大全

饲料机械行业前景(饲料机械销售的前景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3-06-05 01:44:02

星光电脑为您整理了饲料机械行业前景,还有饲料机械销售的前景怎么样和中国的猪饲料市场前景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粮油机械的原理,分类以及前景怎么样吧。

饲料机械行业前景

中国的猪饲料市场前景如何?

国的饲料工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随着动物营养学、饲料科学和饲料工业技术水平的发展与提高,饲料工业得到不断深入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回顾30年来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历史,就饲料工业发展的意义、现状、存在问题作简单的阐述,并展望饲料工业厅顷的发展趋势。
1 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的历史
20世纪50年代,随着粮油加工业的发展,一些国营畜牧场参照国外颁布的动物营养需要,生产加工所需的混合饲料。但我国的饲料工业真正起步与70年代。70年代初,我国外贸部门投资引进设备,先后在安徽蚌埠米厂、上海虹桥和桃浦等地兴建了3个颗粒饲料生产车间,加工生产槐树叶粉颗粒饲料。1974年虹桥饲料车间生产的“大象牌”颗粒饲料曾远销日本、新加坡等国。1976年,北京市自行设计、建设了我国第一座年产2万吨的南苑配合饲料厂。自70年代末始,我国在从匈牙利、美国、日本、瑞士等国引进粉状、颗粒状饲料加工成套设备的同时,开始积极的研制工作,并展开了一系列的饲料科学研究,建立了专门的研究院所。1984年国务院批准颁布的《1984-2000年全国饲料工业发展纲要(试行草案)》,标志着我国饲料工业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序列,促进了饲料工业的大发展。1989年国务院在《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中,把饲桥伏薯料工业列为重点支持和优先发展的产业。我国饲料工业起步很晚,比经济发达国家晚了70多年。但是发展很敏者快,在经历了萌芽、起步、快速发展三个阶段后,如今已初步建成了包括饲料原料工业、饲料添加剂工业、饲料机械设备制造业、配合饲料工业及饲料科研、教育、培训、监督、检测、信息等在内的完整的饲料工业体系,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饲料生产国。
全国1979年底前建成并投产的年单班产量在2000吨以上的饲料厂仅40余座,年产配(混)合饲料39万吨。1986年,我国的饲料加工企业达14000多个,其中年产能力万吨以上的企业有160个,全年生产配(混)合饲料1800万吨。1991年,全国拥有时产1吨以上的饲料加工厂9154个,其中时产5吨以上的有685个,全年饲料产品总产量已达3590万吨。而到1998年,我国拥有时产1吨以上的饲料加工企业1.24万家,其中时产5吨以上的饲料加工企业1792家,全国饲料加工产品的总产量达到6500万吨。
2 饲料工业发展的意义
2.1 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养殖业中饲料成本约占总生产成本的70%。饲料工业的发展及科学配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研制应用提高了饲料转化率,大幅度地降低了动物生产中的饲养成本,为养殖业获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畜牧业在饲料工业的强大支持下得到迅猛发展,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稳步上升。1999年我国肉类产量达到5949万吨,稳居世界首位,人均占有肉类为47.3千克,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8.5%。这一切说明了饲料工业的发展必然促进畜牧业特别是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2.2 有效地节约了粮食
畜禽饲喂配合饲料比饲喂单一饲料可节粮25%左右。以1999年一年为例,全国生产配合饲料6000万吨,由此大约可节粮1500万吨。畜牧业的发展使得人均动物蛋白量增加,间接地节约了粮食。1998年和1957年相比,人均肉类、家禽、蛋类消费分别增长了1到5倍。饲料工业的发展还促进了各类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变废为宝,减轻了环境污染。
2.3 带动了广大农民勤劳致富
由于使用配合饲料,结合畜禽良种的推广,养殖业的生产过程加快,生产周期缩短,畜产品的产量增加,质量提高,从而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大批的农村养殖户因此而成为富裕户。1999年,畜牧业总产值达7729亿元,畜牧业现金收入占农业现金收入的一半,对家庭经营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30%以上。
2.4 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饲料工业的发展不仅推动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而且还带动化工、医药、机械制造、轻工、地矿和商业等许多相关行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1999年,我国饲料工业的产值1855亿元,在全国统计的38个工业行业中排名第16位。饲料工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
3 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的现状
3.1 产量持续增长
据初步统计,2000年我国饲料产品总量达到7400万吨。全年饲料产品平均增幅为7.7%,高于肉类5.1%的增幅。其中,配合饲料产量为5900吨,增长6.2%,浓缩饲料1200万吨,增长9.4%,添加剂预混料300万吨,增长34.5%。
3.2 产品结构逐步调整优化
饲料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高附加值的添加剂预混料和浓缩饲料产品比例大幅度提高。2000年添加剂预混料和浓缩饲料占饲料产品的比重分别达到4.1%和16.2%,分别比1995年提高2.9和9.6个百分点。配合饲料的产品结构中,猪饲料所占比重由1998年的42%下降到2000年的40%以下,水产饲料由6.6%上升到10%以上,家禽饲料保持大体平衡。在猪饲料中,乳猪料、仔猪料等产品近年来发展很快,填补了原来的空白。此外,适应特种动物养殖的需要,特种动物饲料以及宠物饲料的生产也迅速发展起来。饲料产品结构的变化一方面适应了养殖业产品结构调整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养殖业的结构优化。
3.3 饲料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饲料产品的质量管理标准化体系不断完善,饲料工业产品的国家及行业标准由1997年底的162个增加到目前的207个,其中国家标准70个,行业标准137个。饲料质量监督体系也进一步完善,饲料质检中心在原来281个(其中部级3个)的基础上,又增加了3个部级中心,专业人员达600余人。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促进了饲料产品质量普遍提高。据2000年国家饲料监测中心监督抽查结果,我国配合饲料合格率基本稳定在90%以上,添加剂预混料的产品合格率也在80%以上。
3.4 企业规模和组织结构集团化、一体化以及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
饲料工业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产销量向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集中。全国排名前20名饲料加工企业的饲料产品产量已占全国饲料生产总量的30%以上。为发挥规模效益和综合优势,集中使用人、财、物,提高竞争能力,一些优势企业通过联合、兼并、租赁、承包、改建、扩建等措施,滚动发展,低成本扩张,形成集团化企业,如四川希望集团、上海大江集团、大北农集团等。与此同时,饲料业和养殖业及相关产业之间互相联合、渗透,一体化经营趋势进一步增强。一些饲料企业实行以饲料工业为龙头,原料生产、饲料加工、畜禽饲养、食品加工及产品销售一条龙的一体化趋势。饲料企业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更加明显,私营企业、乡镇企业、三资企业等大量涌现,成为饲料企业的重要力量。许多国有企业已逐步完成改制,由单一投资主体变成多元投资主体,如股份有限制、股份合作制、有限责任制等。
3.5 饲料行业的竞争加剧,促使饲料企业采用多种手段增强竞争力
近年来,由于养殖业发展速度减慢,使饲料市场的容量趋于饱和,产品出现结构性的供过于求,再加上自配料的冲击,饲料产品的价格不断下降,饲料企业的利润日趋微薄。2000年饲料产品价格总体下降幅度较大,平均下降10%左右。为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求得微利条件下的生存和发展,许多饲料企业通过不断加强管理、降低经营成本、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强化售后服务、重视品牌建设等措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6 饲料的安全性日益被重视
饲料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动物食品的安全,进而影响到人们的健康。目前,国际上对饲料的安全性予以高度重视,特别是欧洲发生疯牛病和“二恶英”事件以来,许多国家更加强化了在饲料安全问题上的监管。我国也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健康安全的意识增强,对饲料的安全性日益关注,政府顺应消费者和国际大趋势的要求,加强了饲料产品安全性的立法和检测。1999年5月,我国政府颁布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2000年下半年,国家有关饲料质检部门在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展开了对猪饲料添加剂中违禁药品的检查,查处了43家饲料产品中含违禁药品的企业。
3.7 饲料机械制造业取得长足发展
近年来饲料机械制造业企业加强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步伐,新产品层出不穷,改变了过去某些关键设备依赖进口的局面。一些饲料机械骨干企业已经达到国际20世纪90年代的先进水平,时产36吨以下的成套设备已能基本配套,粉碎机、制粒机、饲料电控设备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涌现出正昌、牧羊等一批产品质量好、技术先进、竞争能力强的知名企业,代表了我国饲料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水平。
4 我国饲料工业存在的问题
4.1 饲料蛋白质资源缺口大
我国蛋白质资源贫乏,一直存在较大的缺口。尽管随着饲料种植从粮食种植中分离出来,蛋白质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蛋白质饲料短缺的矛盾有所缓解。但是蛋白质饲料原料仍然供不应求。2000年鱼粉进口量达80多万吨,豆粕进口量50多万吨,大豆进口量900多万吨。
4.2 饲料添加剂工业薄弱
尽管我国的饲料添加剂工业已初具雏形,部分维生素、酶制剂和微量元素等产品已能自己生产,满足国内市场需要,但其发展仍滞后于饲料加工业,不能满足饲料工业生产的需要,每年不得不从国外大量进口。蛋氨酸等某些添加剂国内还不能生产或生产不足,需要长期进口。2000年我国进口蛋氨酸3.1万吨,进口赖氨酸及其盐5.3万吨。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小而分散,竞争能力差,科研开发能力不强,产品更新换代慢。
4.3 需加强饲料原料、饲料产品流通环节的管理
有些地区和企业原料采购渠道不畅,对饲料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饲料原料的自由采购得不到有关法规和部门的支持,使得饲料企业原料需要量无法满足,饲料原料价格提高导致饲料产品成本加大。同时由于饲料产品流通环节的薄弱,一方面给假劣产品进入市场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随着饲料产品品种和数量的增加,饲料加工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饲料产品的销售越来越依靠中间的流通环节,需要靠完善的市场机制使饲料的生产者、经销者和使用者在利益分配上趋于合理。
4.4 缺乏行业管理手段,宏观调控乏力
国家和各省区均设立了饲料工业行政管理机构,制定了“饲料管理办法”,发挥了行业管理的职能作用。但由于我国饲料工业兴起迟,发展快,宏观调控手段和行业管理体系的建设滞后于行业发展的需要。饲料工业是涉及到医药、化工、矿产、畜牧等多个部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尚缺乏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机构和职能手段,无法对各个部门进行协调统一集中力量解决问题。
5 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的趋势
《中国饲料工业1996-2000年发展战略》提出了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的世纪目标,满足2000年、2010年、2020年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养殖业模式对饲料的质和量的需求,实现能量和蛋白质饲料基本自给,添加剂逐渐实现国产化,饲料科技水平、配合饲料质量、饲料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步、稳定、协调发展。这一战略提出了发展目标,也为饲料工业新世纪发展指明了方向。
5.1 饲料工业继续保持发展势头
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采取综合措施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扩大内需。国内养殖业市场前景广阔,将给饲料工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空间。随着国民经济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完满实现,饲料工业已经具备了各方面发展的条件。
5.2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我国饲料工业产量继续增长,但产品结构、企业结构的调整将加快。在产品结构方面,浓缩饲料和预混料比例继续提高,配合饲料中全价颗粒饲料的比重加大。饲料添加剂的发展步伐将进一步加快。随着养殖业养殖结构的调整,饲料产品种类的结构也不断调整。奶牛饲料、特种经济动物饲料、宠物饲料等所占的比例将提高。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大型化、集团化、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更加显著,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
5.3 饲料的科技含量日益提高
从发展可持续饲料工业的长远角度,环保性饲料、生物饲料将不断得到开发、推广及应用。能减少环境污染,对畜禽和人类安全无害,改善畜禽产品品质的饲料将受到人们的欢迎。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精细化工等技术将在饲料产品的开发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饲料工业的基础研究将不断深入。在饲料原料方面,将重视开发新型高蛋白质饲料,提高现有饲料资源利用率。同时,将加强动物营养基础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单胃动物氨基酸利用率和理想氨基酸平衡模式以及反刍动物蛋白质和能量新体系,完善和提出新的畜禽营养标准。

饲料机械销售的前景怎么样?

饲料机械这几年发展的特别快,和饲料行业是一样的,十几年前是起步阶段,现在已经是成熟阶断,所以市场穗弯的需求量不会很大,我在饲料行业已经10年了激腔,所以知道一些,做这一行还真不如做循环消费品,你想想,假如你做一个客户,他用了你们的产品以后,再次使用的机率非常的低,但如销售农产品、快速猜铅闷消费品就能循环消费,也就是说做一个客户,他会经常和你打交道,每月从你这里进货,每月让你赚他的钱,何乐而不为?

河南省饲料行业综合实力十强企业有哪些?

河南省饲料行业综合实力十强企业有哪些?

郑州金百盛饲料有限公司
郑州大北农实业有限公司
郑州裕嘉金元饲料有限公司

河南省金河饲料有限公司
河滑销知南牧鹤饲料添加剂有限公司

河南省饲料行业综合实力十强企业有:郑州金百盛饲料有限公司 、郑州大北农实业有限公司、郑州裕嘉金元饲料有限公司、河南省金河饲料有限公司、河南牧鹤饲料添加剂有限公司。

饲料行业前景:

从饲养对象产量占比情况来看,猪饲料产量占比最大,其次是肉禽饲料和蛋禽饲料,水产饲料和反刍动物饲料占比相对较小。

从不同特征饲料产品的产量占比情况来看,我国配合饲料在各类饲料产品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浓缩饲料和预混饲料的产量占比相对较小。

从饲料行业的生产区域情况来看,我国饲料行业生产的区域集中度并不高。

总体来说,我国饲料行业需求很不错,市场前景非常良好。

求“山东省橡胶行业综合实力五十强企业”企业名单

第三届“山东省橡胶行业综合实力五十强企业”评选近日揭晓。其中包括山东玲珑橡胶有限公司、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等二十四家轮胎制造业企业;山东东岳工业橡胶有限公司、青岛喜盈门双驼轮胎有限公司等四家摩托车轮胎生产企业斗世;青岛橡六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安能输送带橡胶有限公司、莱州市橡塑厂等十五家胶管、胶带及橡胶制品生产企业;山东单县化工有限公司等七家助剂、机械及骨架材料生产企业。

常州有哪些综合实力强的光电企业

名气最大的是天合光能,是在纽约上市的公司;后起之秀是亿晶光电,但不在常州市区,是在常州金坛开发区的光伏基地信消。在金坛开发区光伏基地还有很多光电企业,你可前往选择一下。

南阳的综合实力在河南省排第几啊

第三

河南省饲料机械成套设备十强企业都有哪个公司

龙昌机械,东方红机械,和协机械,吉姆克机械,洛达机械,这几家都是比较有名气的厂家

南阳市的综合实力在河南省排第几

2006年度河南各城市人均GDP
郑州市: 2002/724 = 27652 河南 01
济源市: 180/68 = 26471 河南 02
洛阳市: 1332/660 = 20182 河南 03
焦作市: 699/350 = 19971 河南 04
三门峡: 412/230 = 17913 河南 05
许昌市: 712/460 = 15478 河南 06
鹤壁市: 219/150 = 14600 河南 07
漯河市: 377/265 = 14226 河南 08
平顶山: 672/510 = 13176 河南 09
濮阳市: 456/365 = 12493 河南 10
安阳市: 645/545 = 11835 河南 11
新乡市: 633/593 = 11593 河南 12
南阳市: 1201/1100=10918 河南 13
开封市: 472/490 = 9633 河南 14
商丘市: 646/840 = 7690 河南 15
信阳市: 586/805 = 7280 河南 16
驻马店: 571/850 = 6718 河南 17
周口市: 678/1110= 6108 河南 18
河南各市2004GDP
河南8815亿
郑州 1375亿*
洛阳 908亿*
南阳 892亿*
周口 531亿*
许昌 500亿?
平顶山 473.6亿*
新乡 462.90亿元*
商丘 460亿元*
驻马店 454亿元*
安阳 >450亿?
焦作 447.7亿元*
信阳 439.8亿*
开封 340亿元*
濮阳 319.8亿元 *
漯河 285亿*
三门峡 273亿*
鹤壁 157亿元*
济源 122亿*
2005年河南部分城市GDP情况!(部分城市不祥)
河南---10535.2--14.1%
郑州---1675.0---16.4%
洛阳---1110.0---16.5%
南阳---1030.0---14.5%
许昌----620.0---14.5%
周口----606.0---12.9%
焦作----570.0---17.0%
商丘----557.2---14.5%
安阳----545.0---15.0%
新乡----550.0---16.0%
开封----416.0---13.6%
漯河---321.1---15.8%

河南综合实力排名前5的城市有哪些?

1.郑州
作为省会,天时地利,其优势显而易见.
2.洛阳
刚刚被评选为中国十大魅力城市!很厉害!不过空气质量在全国城市中竟然是后十名!这也是因为其工业基础雄厚啊!
3.焦作
近些年发展很好的一座城市,以煤炭等重工业发展起来的城市!最近旅游经济异军突起!城市干净整洁!与同样重工业出身的平顶山要好!河南第三城应该是她的!不过可能有很多兄弟城市不服气!全国综合竞争力96名!人均GDP80名!焦作的前景应该很好!在未来的中原城市圈中应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4.安阳
工业基础雄厚,地理位置优越,正在建设邯安机场,更给其增加优势!且位于石家庄郑州之间,利于发展!安阳与邯郸虽然是邻居,但是两座城市的竞争关系更为明显,南边东边不远的鹤壁,濮阳也对其有挑战!不过全国竞争力第82,河南第四说明她有一定的实力,但是人均GDP较低!应该是个拥挤的城市!
5.平顶山
工业基础与焦作安阳相当,但是其他方面不如焦作突出!交通也不是十分便利!能从一无所有发展到现在也不容易!
经济发展优良城市:洛阳 焦作 安阳 漯河 郑州等
城市建设优良城市:濮阳 焦作 鹤壁 洛阳 漯河等
生活环境优良城市:濮阳 济源 漯河 鹤壁等
旅游发展优良城市:焦作 洛阳 开封 济源等
区域影响力大的城市:郑州 洛阳 安阳等

粮油机械的原理,分类以及前景怎么样?

为了回顾我国粮油机械工业的发展历史,最近我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并从
谢健、张元培等权威人士那里了解了一些我国粮食加工机械的发展历史。通过这些
活动,使我得出这样一种认识:我国粮油加工业的发展给粮油机械工业提供了广阔
的发展空间,而粮油机械工业的进步又促进了粮油加工业的大发展,可以毫不夸张
的说,它们是一对孪生兄弟,谁也离不开谁。回顾历史还使我们认识到这样一个事
实:我国的粮油机械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进口到出口的
过程,才造就了今天这样一个繁荣、先进的局面。
一、我国粮油机械工业的兴起
粮油机械工业是粮油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粮油机械工业包括米、面、油、饲
料加工设备的制造;粮油仓储、运输设备的制造;粮油食品深加工以及包装、计量
、销售设备;粮油检测化验仪器设备。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的粮油工业大多以简单而原始的作坊为主。除上海、天
津、北京、广州、武汉、沈阳等几个大城市外,绝大多数地区都是用土磨、土碾和
土榨加工粮油,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操作笨重,生产环境差,经济技术指标低州蠢下
的状况可想而知。有一定规模,像样的加工企业屈指可数,而且这些企业的生产设
备大多是从国外进口,更为严重的是,全国没有一家专门生产粮油机械设备的制造
厂,这与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和农业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随着我们国民经济的恢复
,尤其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的粮油加工产量增加迅猛,而为数众多的粮
油加工企业设备陈旧,年久失修,无力承担这样的任务,急需进行更新改造。为了
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当时的粮食部决定建立粮油机械厂,实行专业生产,并随即于
1958夏天在青岛市首次召开了粮油机械工作会议,制定了粮食部门发展粮油机械规
划,这次会议拉开了全国兴建粮油机械工业的序幕。当年十月,即在北京东郊面粉
厂机修车间的基础上,建立了北京粮食机械厂;次年三月经国务院批准,又将无锡
市重工业部门所属的机械制造厂和化工部门所属的橡胶滚筒厂移交给粮食部,合并
成立了部属的无锡粮食机械厂,同时批准上海市粮油机械制造厂划归粮食部直属管
理;1964年又在郑州钢板油库建设工程队的基础上,扩建为粮食部郑州粮食机械厂
。至此,初步形成了粮食部门自己的粮油机械制造的骨干力量。
1965年,在全国各行各业开展备战备荒的背景下,有计划地对沿海大城市骨干
企业实施内迁计划。粮食部门先后将北京粮机厂与生产榨油机械产品的天津市同义
和机械厂合并迁往山西省长治市,将上海粮机厂迁往湖北省安陆县,将无锡粮机厂
的砻谷胶辊车间迁往湖南省常德市;与此同时将地处西部地区的四川绵阳粮机厂和
甘肃永登粮机厂收归粮食部扩建为直属企业。最终形成了无锡、安陆、长治、常德
、郑州、绵阳、永登等七个粮食部直属粮机厂。使米、面、油加工和仓储运输机械
设备达到了的配套成龙,批量生产的水平。
在粮食部建立直属粮机制造企业的影响下,为适应各地粮油工业的发展,各省
、市、自治区相继兴建了一批由省市、自治区粮食厅(局)、直接管理的粮油机械
制造厂;一些条件较好、粮油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县级粮食部门也建设了一批粮
油机械厂;不少大中型粮油加工厂内设置机修车间,实行修造结合,致使我国在二
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就拥有了相当规模的粮油机械制造能力。
为支持和促进粮油机械工业的健康、协调发展,原粮食部粮油工业局通过计划
安排,进行宏观指导。将粮油机械的产品分为部管、省管和厂管三类,以国内粮食
部门为主要销售对象,按照需要逐级平衡。其中七个直属粮食机械的生产计划纳入
全国计划,承担着制造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不适于分散生产的产品,根册好陪据当年的基
本建设计划和设备更新的需要,实行全国统一分配;省管产品,除了为本省粮油工
业发展生产提供产品外,部分产品也要纳入全国分配;一些地、县粮油机械厂制造
的产品和厂管粮油机械产品,大多属于生产工艺中的附属、简易、少量的产品。主
要根据当地和本省需要生产,一般不作全国统一分配。但不论哪种产品的年度生产
计划,都要纳入全国计划,按照“以需定产、择优安排、定点生产、联合成套”的
原则进行综合平衡,并组织原材料物资供应。与此同时,在安排年度生产计划时,
每年都要组织粮机产品的产需双方签订供销合同,以防止盲目生产,保证各地粮油
工业的发展需要。
经过二十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国的粮油机械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据统计资料
表明,到1985年,全国独立核算的粮袜此油机械制造厂达233家,粮油机械工业总产值
3.8139亿元;固定资产总值3.4323亿元;粮油机械产品产量合计为9.8万吨,砻谷胶
辊27.59万只。我国粮油机械工业的兴起,为新建、扩建和改造粮油工业企业提供了
装备,初步满足了粮油工业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土磨、土碾和土榨式粮油加工
作坊被彻底淘汰,也结束了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了粮油加工工业的机械化和生产
工艺的连续化。在全国范围内,粮油工业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过去若干年来给
人们印象中的粮食加工工人所谓“绳捆孛绑”“进去十八,出来八十”的尴尬局面
,以及在云贵高原流传的“冷吊酒,热榨油,女儿莫进打油楼”的谚语,都成了历
史的笑谈。全国成品粮油的加工从数量上到质量上都满足了当时的市场供应,保证
了军需民食,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到1985年,全国成品粮食产量达到5000多万
吨,其中大米2265多万吨、面粉2525多万吨、杂粮225多万吨以及植物油250多万吨
。粮油工业总产值达243多亿元,在中国食品工业中居首位。
粮油机械工业的发展,也创造了粮油工业出口援外的辉煌。以小型砻谷机,碾
米机和200型榨油机为代表的产品,每年出口达数千台之多,合计创汇2600多万美元
。其中“东方红”牌粮机和“双狮”牌砻谷胶辊成为东南亚市场上的畅销产品。承
担我国政府对第三世界经济援助的粮油加工厂项目达30多个,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
政治、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如:援助缅甸和阿尔及利亚的碾米厂
、援助赞比亚的玉米面厂、援助几内亚的花生油厂、援助罗马尼亚的葵花油厂以及
援助马里的碾米附属稻壳发电厂项目等等,这一系列的成绩,都体现了粮油机械工
业几代员工辛勤劳动的成果,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二、我国现代粮油工业的发展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我国的粮油机械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的发展过程,为我国粮油及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
地看到,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我国的粮油机械产品在制造质量、单机性能、成套
水平、大型和关键设备的研制以及机电一体化程度等方面还相对滞后,粮油工业各
项经济技术指标与国外先进设备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只能满足当时在计划供
应条件下成品粮油加工的需要。为适应我国粮油深加工、企业逐步向大型化方向发
展,粮油工业实现现代化,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快粮油机械工
业的发展步伐,实现粮油机械工业的现代化。为此,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
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了粮油设备的选型、定型、标准化;“七五”攻关和引进技
术消化吸收战略;与此同时国外知名企业在中国合资、独资建设粮油机械厂的出现
,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粮油机械工业的发展。
(一)粮油设备的选型、定型、标准化工作,推动了我国现代化粮油机械工业
的发展。
从1976年末开始,国家工作的重心逐渐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向转移。在粮油
工业行业,针对我国粮油机械设备型号杂乱、规格繁多、通用性差、成套性差、经
济技术指标落后等状况,由当时的主管部门商业部按照国家提出的对现有机械设备
要进行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以及对选定的设备进行重新设计,淘汰落后设备的
总体要求,决定对碾米、制粉和制油设备进行选型、定型、标准化工作。此项工作
,在原商业部的统一规划下,由科技司、粮油工业局和商科院三个单位组成米、面
、油设备的选型、定型、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由科技司牵头对上联系,立项申请
经费;粮油工业局负责选定型和标准化的方案审定、组织设计、试制、试验和鉴定
,协调工作进度等工作;商科院拟订有关标准化的技术方案、参与设计、试验等工
作。领导小组成立后,分别于1978年下半年至1979年上半年召开了选型、定型、标
准化工作会议,确定了碾米、制粉和制油设备的选定型方案,明确了工作分工,落
实了设计、制造和生产试验计划。确定了近百种300多台设备作为标准化、系列化、
通用化的工作内容,其中油脂加工选定了清理、剥壳、分离、破碎、轧胚、蒸炒、
压榨和浸出成套设备、精炼成套设备等共56种175台。为全面考核单机的技术性能和
配套后的整体性能,选定型方案决定将新设备组成两条生产线,即日处理80吨的菜
籽、棉籽预榨浸出生产线;和日处理50吨的精炼油生产线。分别安装在湖北武穴油
厂和上海油脂二厂进行实际生产条件下的全面考核。整个选定型和标准化工作,从
1979年2月西安选定型工作会议开始至1987年7月在上海对油脂二厂精炼油生产线通
过技术鉴定为止,标志着碾米、制粉和制油设备的选定型、标准化工作的全部结束
,前后经历了八个春秋,包括从一系列的规划开始,到制订方案、设计、审定、试
制、安装调试和验收鉴定等,在我国粮油机械制造业发展史上,堪称是一项庞大的
里程碑式的系统工程。参加这项工作的有各地粮油工业主管部门的领导、粮油科研
院所、大专院校、有关粮油机械制造企业和粮油加工企业中的工程、设计人员成千
上万。这项工作的胜利完成,为我国粮油工业和粮油机械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我
国粮油加工设备批量出口和成套对外援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后续开展的粮
油加工设备“七五”科技攻关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锻炼
的队伍。
(二)“七五”攻关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缩短了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我国到二十世纪末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引
下,我国经济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中与建设小康
社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息息相关的食品工业也同步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对于食
品工业的基础工业——粮油工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粮油加工产品一贯以“老三样”
为主的的局面受到严峻的挑战。精米、精面、精油的需求呈直线上升的趋势。面临
我国粮油机械工业制造的设备大多不能满足精深加工的需要,而且各项经济技术指
标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的实际情况,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在原商业部粮油
工业局和各省、市、自治区粮食局的共同协作规划下,有计划的引进了一批具有国
际先进水平的米、面、油加工成套设备。粗略统计,到九十年代中期,全国共引进
各类粮油加工成套设备330多套,其中大米加工设备40多套,面粉加工及谷朊粉生产
设备200多套,油脂浸出、精炼、低温豆粕生产设备、人造奶油、起酥油生产设备和
可可脂生产设备等91套。
为了替代进口和节约外汇,自1987年起,在原商业部科技司和粮油工业局的统
一规划下,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国产化工作列入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在
实施中与粮油设备选定型和标准化工作一样,组织动员了全国粮油科研院所、大专
院校、粮油机械制造企业和引进设备的粮油加工企业的力量,按照引进技术国产化
的方案,将引进技术中的先进工艺和关键设备纳入“攻关项目”。通过“七五”攻
关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实现了部分引进技术设备的国产化。以油脂加工为例,通
过“七五”攻关和消化吸收,完成了自清式离心机、脱皂离心机、脱水离心机、阿
玛过滤机、真空脱色塔、脱臭塔、液压轧胚机和环型浸出器等新一代油脂专业设备
的设计和试制任务,并建成了一条日处理50吨的油脂连续精炼生产线,安装在合肥
油厂,经近五年的试运转,各项指标接近和达到引进设备的水平。随着“七五”攻
关项目和引进技术设备消化吸收国产化的实现,使我国的粮油工业和粮油机械制造
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进一步缩短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工作,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粮油机械工业发展。据原内贸部工
业司统计,到1996年,全国独立核算的粮油机械厂有271家,粮油机械产品产量达
26.7万吨,其中榨油机械为1.85万吨、磨粉机械为2.85万吨、碾米机械为1.87万吨
、食品机械为0.4万吨、通用机械为1.81万吨、饲料机械为0.82万吨、售粮油机械为
0.29万吨以及袭谷胶辊36万只,粮油机械工业的产值达20.32亿元(当年价格)。与
八十年代中期相比,不但产量、产值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尤其在产品品种和质量上
,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这一事实验证了我国粮油机械工业的快速发展历史。
(三)引进和利用外资,提升了我国粮油机械工业的现代化水平。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粮油工业引进和利用外资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自1993年起,我们鼓励有声望的国际粮油设备制造商到中国合资或独资兴办粮油
机械制造企业。从此,先后有瑞士、日本和美国等知名粮油设备制造商兴办了无锡
布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佐竹机械(苏州)有限公司和武汉皇冠友谊油脂工程有限
公司。这些合资、独资企业的出现,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国际最高、最新的制造技术
,同时又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不仅给我国的粮油机械制造行业引入了竞争对手
,带来了压力,同时又使我们的企业把压力变成求生存谋发展的动力。在这段不寻
常的发展过程中,又赶上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解决和克服国有
企业历史遗留的包袱和管理机制上存在的弊端,各地粮食部门对原来的国有粮油工
业包括粮油机械工业进行了管理体制和所有制方面的改革,至今绝大多数企业完成
了重组、改制。经过这一脱胎换骨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焕发了
粮油机械工业的生机和活力,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粮油机械制造工业的快速发展,涌
现出一批新型优秀的粮油机械制造企业。例如江苏牧羊集团、正昌集团和巨能机械
有限公司;湖北永祥粮机公司和安陆天星制油设备工程公司;河南开封二粮机;湖
南郴州粮机厂和湘粮机械厂;浙江耀江粮机厂和齐鲤粮机有限公司;河北南皮机械
有限公司和张家口粮机厂;天津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以及山东黄淮粮油机械集团
有限公司、大连宝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和陕西衮雪制粉机械公司等等。可以这样说
,这十多年是我国粮油机械工业又一次最好最快的发展时期,我国粮油机械工业产
品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许多产品已经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而为我国粮油
机械在新的起点上,实施新一轮的“走出去”战略,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三、我国粮油机械要走出国门
我国粮油机械工业从1958兴建开始,已经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历程。这一发展过
程凝聚着全国粮油科技和粮油工业几代人的辛勤和劳动,是来之不易的。
随着我国粮油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粮油机械设备的制造大国,
可以预料在不久的将来,还将成为粮油机械设备的出口大国,这不仅是粮油机械工
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我们同行业内人士的责任。我所以这样说是根据以下几点理由
的:
第一,从国际环境方面来看,我国成功的外交政策和我国国际地位空前的提高
,给粮油机械产品走出国门创造了极好的条件。正如大家都十分清楚的,现在,“
中国制造”这个词,在国际上反响很大,不论是在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在尚处于贫困
的地区,“中国制造”的商品到处可见,但是在与国际民生有着密切关系的中国制
造的粮油加工机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却见得不多,这是一个严峻的现实,当然也是
我们“走出去”的机遇。
第二,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粮油机械工业不断创新和
应用高、精、尖的加工手段,不仅使产品表面平整度和光洁度与国外先进设备相差
无几,而且内在质量也有很大提高,这是在十年以前无法做到的。
第三,设备性能先进、可靠。现在我国有相当一些粮油机械产品其性能和经济
技术指标已接近和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同时,随着我国基础工业的技术
进步,粮油设备中采用的原材料和各类基础通用件的质量可靠性有了明显提高,如
各种泵类、阀门、换热器、气动元件、电机和自控元器件等,从而进一步保证了主
机设备的可靠性。
第四,设备产品门类齐全,可以适合不同用户的需要。由于我国粮油资源丰富
,品种较多,地区差异较大,粮油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各异,客观上形成了我国的
粮油机械能制造能力可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各类粮油生产及其不同生产能力企业
的需要。
第五,价格合理。我国粮油机械产品的价格与国外同类产品比较,具有较大的
价格优势。适合于不同国家特别是国民经济和粮油加工业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用户
的需要。
最后,国家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走出去。例如: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
间经济贸易优惠政策等,粮食贸促分会和中国进出口银行进行了多次联系,积极争
取为粮机出口和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取得优惠信贷支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肯定的说,我国的粮油机械可以走出过门,而且应该走出
国门,大好时机,不容错过。但是怎样走出国门?我们认为既要满腔热情,又要科
学冷静,避免盲目行动、一哄而起。为此,我提出以下意见:
(一)要抓紧建立一个统一的对外联络的平台,避免单枪匹马,各自为战,提
倡大家一起到国外找市场,搞推销。回顾过去60—80年代的粮机出口,就是首先通
过中国贸促会组织的国外巡回展览,我们组织重点粮机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演
示、讲解工作,从而逐步给了国外同行一个感性认识。与此同时积极组织有关企业
参加每年两次的广交会,结交了一些国外老客户,逐渐形成粮机产品的批量出口。
目前这种机制已经发生了变化,应该说条件变得比过去更好,更有利。首先我们早
已有了行业的中介组织,如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和中国贸促会粮食行业分会(简称两
会),它们本身的职能就是联接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它们的宗旨就是为企业
服务,国家赋予他们直接组织企业到国外办展、参展的职能。事实上,最近几年已
经为此进行了前期准备工作。例如去年九月与新疆自治区粮食局共同举办了中国—
中亚粮油企业合作发展论坛。国家粮食局出资,国家粮食局副局长、中国贸促会粮
食行业分会会长张桂凤同志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中亚各国30多位代表参会,我国
十多家粮机企业到会作了产品推介活动。会议取得了一个共识,希望中国与中亚各
国尽快组建一个常设联系机构,初步定名为“中国——中亚粮油合作发展促进会”
。这个构想得到了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实业家委员会的首肯,并表示拟将其纳入上合
组织架构以内。与此同时,去年12月中国贸促会在昆明召开了中国——南亚商务理
事会,旨在发展中国与南亚各国间各领域的经济贸易合作。粮食贸促分会有幸被吸
收为会员单位,粮食贸促分会的田雨军同志出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这些都显示了
搭建粮油机械出口机制的平台已经基本成形。特别应引起我们关注的是,今年5月28
日,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将率50多人的代表团访问俄罗斯和中亚诸国,粮食贸促
分会及部分粮机企业的代表将随团前往,并在哈萨克斯坦召开中国粮机推介信息发
布会,携带了近百家中国粮机产品资料在会上作介绍,我希望这次会议之后,在粮
机行业“走出去”这个问题上,“两会”将与各企业加强沟通和联系,及时交换信
息,共同策划“走出去”的具体实施方案,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见到实效。
(二)集中精力,选准目标、避免重复、少走弯路。我之所以提出这个意见,
是基于历史上的经验。前面我已讲到,我国的粮油机械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
不可否认,我们的国外市场主要是那些粮油工业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具体的讲就是
非洲、中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曾经与我们有过交往和了
解,特别是在非洲遗留有我国政府援建的数十个粮油加工厂项目。这些项目一度对
该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同时给当地人民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建立
了深厚的友谊。去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高峰会之后,又掀起了新一轮的中非热,国
家出台了一些鼓励政策。现在,这些国家的粮油加工状况大都没有多大变化,这正
是我们“走出去”的机遇所在。
(三)练好内功、建立诚信、站稳脚跟。要使我国粮油机械“走出去”,不能
凭一时的热情,不能图眼前的利益,而应当有一个统一的、长远的规划和措施,特
别是要练好内功。我这里所说的内功,一是要有一批会外语、懂技术、善经营,才
能够“走出去”的人才。二是要有适应“走出去”的运行机制。新疆自治区粮食局
到中亚考察粮机市场的同志得到的反映是,那里确实有广阔的市场,我们的产品在
质量,价格上很受欢迎,但人家却不放心,因为我们有的企业把产品卖出去,拿到
钱就万事大吉,毫不考虑售后服务问题,如果这样“走出去”,其结果只能是走一
处,败一处,而且不仅是败坏一个企业的声誉,很可能要连带中国产品的失败。因
此,要做到能够真正走出去,站稳脚跟就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包括许多扎扎实
实的工作和配套措施,需要我们集思广义,认真对待。去年在新疆召开的中国—中
亚粮油企业合作论坛会上,国家粮食局张桂凤副局长向中外到会代表引用了“诚招
天下客”的古语,并且当面承诺中国出口产品将保证做好售后服务工作。这是代表
政府主管部门许下的诺言,凡是想“走出去”的企业必须认真落实。历史的教训,
无数的事实证明,没有诚信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是对自己的产品不负责任,我的意
见还是不要“走出去”为好。
(四)要有耐心、多渠道,开辟国际市场。实现“走出去”的战略必须具备足
够的耐心和毅力,今天提出的“走出去”也不仅仅是卖出多少台设备就了事,还要
着眼到国外去办合资、独资企业,这就包含了资本和技术的输出内容。可以说,这
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里,我要提醒在座的同行
,一定要冷静思考,科学对待,做出成绩,期待再创粮油机械产品对外经济合作的
新辉煌!
来源:农机设备总网

生产饲料加工机械企业有哪些上市公司

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