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首页 知识大全

产业地产消息(有房企积极拿地,有房企转型求生)

发布时间:2023-05-12 19:16:02

星光电脑为您整理了产业地产消息,还有有房企积极拿地,有房企转型求生 未来整体楼市成交将可能放缓和WeWork如何“拯救”金地商置Ibase关店后的商业地产盘活,下面一起来看观致回来了,还是从前的那个观致吗吧。

产业地产消息

WeWork如何“拯救”金地商置?Ibase关店后的商业地产盘活

对于金地商置来讲,如何继续提高坪效,是其正在思考的问题。但如何做好商业地产运营商的角色,则还需要更长的路要走。
在商业战场上,就算是“亲儿子”也得明算账。
1月9日,金地商置发布消息,宣布与WeWork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联手打造创造者社区。
该消息指出,双方首个落地合作项目是金地深圳威新软件园,位于深圳南山高新区科技园南区,预计于2019年下半年正式对外营业。
值得注意的是,金地商置旗下联合办公品牌ibase原点(下称:ibase)威新店也位于此。而就在15天前,ibase传出消息,将于1月15日暂停该店的运营。
ibase彼时表示,关店的原因主要由于整体经济形势下行,经营不善,已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在租金无法提升,且出租率持续下滑的情况下,项目想扭亏为盈几无希望。
按照市场信息显示,金地商置与WeWork合作后的租金水平,也将高于ibase一倍有余。
而作为金地集团旗下商业地产及创新业务的平台,金地商置在商业地产运营方面一直没有交出有说服力的表现。试水ibase联合办公受挫之后,距离自己原本的目标似乎更远了。
亏损的ibase
ibase威新店曾有它的高光时刻。
2016年初,作为金地商置旗下共享办公的首个项目,金地商置ibase威新店推出前两周已完成超过50%的预租率。
相关人士透露,这间拥有3300平方米办公空间、550个工位的项目,是ibase深圳三家门店里最为成功的一家,时间最早、面积最大、入驻率最高。
该项目入驻率曾一度达到93%,2017年中随着大客户退租,入驻率下降至50%,随后下半年升至80%以上,但2018年初,再次有大客户退租,入驻率下降到30%。不过随后入驻率也重新提升至70%以上。
上述相关人士表示,如果不算入建筑费用,2016年该项目盈利100多万元,2017年盈利200多万元。
但在商业行为中,任何名义的成本都无法剥离于事外,更何况装修成本这一联合办公前期投入的大头。
据接近金地商置人士表示,项目入驻率其实一直以来并不高,只有50%-60%,但前期投入很高,其中装修成本便达到了2000多万。
按照会计准则中对于装修成本摊销的相关规定,企业对于该项成本一般会采取5年左右的时间进行摊销。这也意味着,仅加入装修成本这一项,ibase每年就处于亏损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ibase作为金地商置的联合办公平台,也一直享受着母公司的孵化政策。其租赁的威新软件科技园7号楼,每平方米月租金仅72元。而这里的市场公开价格,每平方米月租金在180元至200元之间。
以3300平方米的总面积计算,ibase每月需支付的租金为23.76万元,较市场价格59.4万元至66万元,每月至少能节省32.64万元。全年算下来,几乎节省下近400万的成本。
虽然地处深圳核心地段,享受着母公司给的优惠政策,但缺乏管理经验、品牌效应的ibase,依然无法适应联合办公这个新兴概念,从而实现自身盈利,似乎已经要被金地商置“抛弃”。
上述相关人士表示:“金地商置从2017年开始,便将主力放在了长租 公寓 项目上,不怎么关心ibase了。ibase很大可能已经要被公司放弃了,不再继续经营。”
金地商置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公司2016年即开始在灵活办公领域进行尝试,公司深刻认识到空间、服务、平台三个要素,对于打造一个具有创新活力社区的重要性。此次牵手WeWork就是看中WeWork社区运营层面的丰富经验,以及遍布全球的创造者社区网络。”
这听起来像是ibase告别前的最后一句场面话。
商办盘活算盘
按照官方资料显示,金地商置旗下共有六大业务板块,包括住宅和公寓的开发销售,以城市综合体为主体的商业中心投资与运营, 写字楼 的运营及物业管理,产业地产的开发、运营及物业管理,超五星级酒店、精品酒店的开发与运营,ibase联合办公及租赁公寓。
联合办公是金地商置业务中的重要一环,但在金地2018年中期报告中,对于金地商置六大业务板块中ibase联合办公及租赁公寓业务板块的表述,改变为长租公寓的投资和运营。
从细节中可以窥探,此次停运深圳核心项目新业务的运营,牵手WeWork,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金地商置经营思路的改变,就像万科一样,对新业务探索、试错后的“抽身”动作。
实际上,金地商置一直是作为承接金地商业地产及创新业务的平台,对于联合办公等新业务的尝试,都是对如何运营商业地产的探索。
在2012年9月,金地收购在港上市的新加坡地产公司星狮地产56.05%股份,并改名为金地商置伊始,金地商置就被定位为金地的商业地产运营平台。
彼时,金地宣称,在未来3到5年内,力争把金地商置打造成为一个具鲜明竞争优势的全国性综合体开发商和精品商业持有者。
但是在过去的几年间,金地商置最重要的业务,一直都是物业销售。
据了解,过去几年,金地商置开发业务收入占整体营业收入总额的占比一直保持90%以上,2016年甚至接近98%,随后在2017年回落,但依然保持90%以上。
金地商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物业销售收入13.27亿元,租金收入1.36亿元,存量物业的租金收入占比依然仅为物业销售收入约十分之一。
按照官方数据,出租物业方面,截至2017年底,金地商置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地运营和在建商业中心项目20个,总建筑面积超过220万平方米;自主开发及轻资产运营的纯产业类项目共13个, 总建筑面积近130万平方米。
金地商置过往公告表示,深圳南山区深圳威新科技园第一、二期项目、北京海淀区中关村清华科技园的搜狐网路大厦以及上海8号桥项目出租率均达到100%。
据新媒体查阅,金地商置在建成的办公楼物业方面,在2015年空置率及收益率区间分别为2.0%-10.0%及3%-7%;2016年分别为5%-10%及5%-7.5%;2017年分别为3%-6%及6%-7.5%。
可以看出,金地商置三年间收益率水平基本保持稳定,空置率方面,从2016年开始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减少。
不过需要留意的是,也是在这三年时间里,金地商置办公楼的办公室物业每平方米日租金范围从0.8- 7.5元变至3.8-6.7元;商业物业每平方米日租金从10.7-33元变至5元。
虽然空置率和收益率数据都较为好看,但是不管是办公室还是商业物业的坪效在近3年都有所降低。
此次与WeWork展开合作,表面上能看到的直接利益关系便是提高坪效,每平方米月租金从72元提升至160元,增长一倍有余。
显然,对于金地商置来讲,如何继续提高坪效,是其正在思考的问题。但如何做好商业地产运营商的角色,则还需要更长的路要走。
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原作者或编辑认为作品不宜上网供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电删除。

有房企积极拿地,有房企转型求生 未来整体楼市成交将可能放缓

近日,深圳5宗地出让引起市场高度关注,不少大房企表现积极,而同时中小房企断臂求生或转型的事件也在上演。事实上,继年初以来,多个城市调控政策力度有所调整,房地产市场出现局部小幅回暖,但近两个月针对局部楼市的销售市场以及土地市场快速升温,部分城市重新收紧了楼市政策。仲量联行认为,前期的楼市“小阳春”只是局部和小幅回暖,在没有进一步政策支持的情况下,未来整体楼市成交将可能放缓。

1

规模房企拿地积极 行业集中度明显

从1-5月的拿地金额来看,碧桂园、融创、新城占据拿地金额前三位。据中指研究院数据,碧桂园5月拿地发力,1-5月累计拿地658亿元,占据拿地榜榜首;融创凭借前4月优势,1-5月以总额653亿元占据榜单第二位;新城继续保持第三名,拿地总额461亿元。TOP10 企业1-5月拿地总额 4148 亿元,占TOP100企业的35.8%;TOP30企业1-5月拿地总额7744 亿元,占TOP100企业的66.8%,龙头房企获取土地资源优势不减,行业集中度明显。1-5月,TOP10企业拿地门槛为281亿元。5 月,碧桂园继续保持较大的拿地力度,单月拿地262 亿元,同比增长 28.4%,环比下降 25.7%。碧桂园5月高溢价补充土地资源,分别在洛阳、嘉兴、扬州等城市拿地,溢价率均超过100%,其补仓意愿可见一斑。

近期土地市场比较受关注的是,进入6月以来,万科在土地市场动作频繁,甚至不惜高溢价拿地。据乐居财经不完全统计,6月17日-21日一周万科共拿地8宗以上,总拿地金额超过106.67亿元,拿地区域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其中5宗位于重庆。另外,6月21日,雅居乐首次拿下京城宅地,雅居乐以31.8亿元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河西区地块收入囊中,楼面价39625元/平方米,溢价率41.3%;6月24日,越秀以总价590800万元、楼面价56128元/平方米拿下深圳宝安区尖岗山地块,越秀首次进入深圳。

对此,克而瑞分析称,目前土地市场分化明显,虽然个别城市土拍火热,“高溢价地块”频出,但并不具备普遍性,规模房企也并未出现2016年“疯抢地王”的情况。尤其在补仓需求得到满足以及未来拿地当年开盘难度增大的情况下,百强 房企的投资节奏会进一步放缓。且从近期土拍热点城市政策调控力度来看,未来拿地仍需保持谨慎,盲目获取高价地并不可取。

2

部分中小房企断臂求生或转型

在规模房企积极拿地的同时,一部分中小企业却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有些申请破产,有些为缓解流动性问题转让一些项目股权以求生存。

近日,宁波最大的房地产企业——银亿集团宣告破产,申请破产清算,负债500亿元。银亿在公告中指出,今年以来,银亿集团、银亿控股持续面临流动性危机,虽竭力制定相关方案、通过多种途径化解债务风险,但仍不能彻底摆脱其流动性危机。

另外一家通过积极地去杠杆、降负债断臂求生的泰禾,在转让杭州蒋村、南昌茵梦湖、泰禾广州院子等项目股权后,泰禾集团执行副总裁葛勇近日表示,目前,泰禾整体的有息负债金额已经比2018年底有了非常显著的下降,2018年底时泰禾集团的有息负债在1370亿元。

在资金流动性危机下“又活过来”的粤泰集团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集团董事长杨树坪表示,粤泰集团向世茂集团转让旗下部分项目的部分股权,这种转让属于当下地产行业市场常态,未来将以此次与世茂合作为契机,全面探索转型升级,在养老、健康和产业地产等特色地产领域。不过,粤泰集团在转让旗下5个地产项目的不同份额股权给世茂集团后,目前国内外仍有多个项目处于在建在售状态,在北京、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以及柬埔寨还持有大量待开发的土地储备。“在当前房地产调控趋严,融资渠道趋紧的环境下,中小型房企面临极大的挑战。粤泰集团将扬长避短,积极转型,发挥中小型企业‘船小好调头’的转型优势,选择在健康、养老、产业地产等特色地产领域精耕细作,把地产开发经验与新兴的产业相结合,以新型的合作开发模式开拓市场。”

3

融资或进一步收紧,房企转战海外发债

融资渠道趋紧,今年5月,银保监会明确要求商业银行、信托、租赁等金融机构不得违规进行房地产融资,此后6月初更是有消息传出,监管层已经将一些拿地激进、制造高溢价地块的企业纳入监管,并准备暂停地王企业的债券与ABS发行。6月13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陆家嘴论坛上直接指出了防止房地产的投资行为。这也预示了未来房地产调控仍将不放松,融资可能进一步收紧的信号。据克而瑞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17日就已有十余家房企发行及拟发行海外债,预计发行规模将超30亿美元,其中如中南建设于6月11日就宣布了其境外全资子公司已完成了3.5亿美元的高级无抵押定息债券发行,此后6月12日,华南城也宣布成功发行于2021年到期的6000万美元优先票据。除此之外,雅居乐、蓝光发展、新湖中宝、融信中国等也都宣布完成发行美元债。

克而瑞分析认为,2019年下半年,房地产信贷政策或将继续收紧。而对于房企而言,境外债虽然具有较高融资利率,但在境内融资不断收紧的当下,发行海外债仍是维持规模增长的必要途径。未来如何在融资渠道上寻求进一步的突破,如何有效地降杠杆、降负债,将会是未来房企们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挑战。

4

未来区域一体化“城市群”将加速发展

一二线城市仍是房企投资拿地的重点,但已经回归理性。从近期广州土地市场来看,在经历了此前连续多轮的高光表现之后,从番禺东环街宅地流拍开始,又出现了从化一宗地中止出让、一宗地底价成交的“冷门事件”,克而瑞广州区域首席分析师肖文晓认为,这反映了在有保有压的调控政策之下,开发商的拿地策略亦是有所取舍,即便在热门城市也不会一味追高。实际上,从一手住宅的成交数据来看,广州市场今年的“回暖之路”仍有不确定性,最明显的证据就是5月和6月上半月的一手住宅成交量同比由正转负,结束了此前三个月“三连阳”的表现。上半年,广州住宅用地供应527.94万㎡,成交437万㎡,同比分别增加250万㎡和135万㎡。根据2019年土地供应计划,下半年广州还有相当大量的土地入市,这也让有意进入广州的房企有了选择的理由。

继年初以来,多个城市调控政策力度有所调整,房地产市场出现局部小幅回暖。但近两月,针对局部楼市的销售市场以及土地市场快速升温,以苏州为代表的部分城市重新收紧了楼市政策。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主基调下,全国住宅市场整体保持平稳。仲量联行中国区研究部总监姚耀表示:“短期来看,货币供应增速保持稳定,楼市政策放松力度有限,住宅市场整体成交量持续增长的可能性较小。从长期来看,拥有产业升级前景以及持续人口净流入的城市的住宅需求会得到有力支撑,尤其是区域一体化的‘城市群’将加速发展。”

深圳奥林巴斯停产原因是什么?

深圳南山科技园闻名全国,而在北环大道与科技北二路交汇处,坐落着一个环境优美的工业园区,这就是奥林巴斯(深圳)工业有限公司。而在昨日,奥林巴斯(深圳)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小松享通过广播向全体员工正式宣布:深圳工厂于5月7日起停产停工。如今,深圳许多工业厂房都变身成为了商业综合体,“工改工”大背景下这些工业园区未来会走向何方?

意料之外

也在情理之中

在证券时报记者得到的《停工停产通知》里,奥林巴斯(深圳)工业有限公司表示,受世界范围内相机市场缩小,中国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等宏观经济因素影响,目前公司经营前景严峻,集团内部不得不进行业务调整。小松享在《告部分员工书》中写道,2008年以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数码相机市场规模逐渐萎缩,作为主力工厂的深圳工厂运转率降至顶点时期的20%。作为新业务,也是创收支柱的外销业务也伴随技术革新步入了产品更新换代的时间,诸多机型在2017年终止了生产。此外,深圳工厂自投产至今已有24年,目前设备逐渐老化,外销业务也无发展空间,所以作出停产停工的决定。

几位深圳奥林巴斯的员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关门对深圳奥林巴斯人来说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指的是消息来得太突然,大家以为至少要后年才会搬。情理之中则是近年随着奥林巴斯集团战略调整,工厂重心都要迁往东南亚,大家都有心理预期。

公开资料显示,奥林巴斯(深圳)工业有限公司系日本奥林巴斯株式会社在深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1991年12月,专业从事传统相机、数码相机及其它相关产品的开发、设计与制造,凭借先进的管理、领先的技术以及一流的设备。奥林巴斯(深圳)工业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已有超过20年历史。对比传统和数码相机的“命运”,奥林巴斯也是命运多舛。2011年,奥林巴斯公司发生了会计造假丑闻,财务报表重新修订导致财务状况十分糟糕。财务丑闻发生后,奥林巴斯中国公司曾对外表示,“事件并未波及中国,公司的发展一如既往地进行,业务一切正常”。

记者在现场看到,深圳奥林巴斯工业园区位置优越,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曾被誉为“花园式工场”。同样是在南山科技园片区,三星位于深圳南山的工厂近日传出整体裁撤的消息。据悉,深圳三星电子通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2月26日,是一家中外合资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美元,这也是三星电子集团在海外设立的首家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有消息指出,本次遣散主要源于生产基地已经转移至越南,业务生产随之也转移到越南。目前,一些外资正积极布局东南亚等较低生产成本地区。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三星在东南亚地区的用工人数达到14万。

厂房多变身商业综合体

在深圳,许多原特区内的工业厂房都变身成为了商业综合体。位于福田莲花北片区的深业上城项目现处位置是原赛格日立厂房,随着深圳快速发展,赛格日立因承受不了这么高的运营成本而迁出,随后深业置地承接了这片土地,将其改造为一个全新的商业综合体。记者发现,深业上城目前涵盖了商务公寓、商业以及写字楼,其中部分商务公寓价格已经突破每平方米10万元。

距离奥林巴斯不远的酷派信息港原本为酷派总部所在地。2012年,酷派信息港旧改项目被列入《2012年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计划第二批计划》。就在去年,酷派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涉及集团合作开发酷派信息港城市更新项目一期、二期、三期的公告。公告披露,2017年10月17日酷派及其附属公司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与深圳市星华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开发协议。双方将共同合作开发酷派信息港城市更新项目一期、二期、三期。据悉,深圳市星华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大股东是深圳市星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之中。若以当前科技园片区写字楼每平方米6万元的价格测算,酷派信息港的总货值可达120亿元。

许多工业厂房变身商业综合体之后“身价”大涨,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企业用工成本、土地成本的不断提升,这也正是促使不少企业被迫撤离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无独有偶,深圳加大力度推进城市更新进程中,“工改工”成为了主力。“工改工”类城市更新是指现状为工业厂房,通过城市更新改造后仍然为产业空间的改造类型,包括改造为普通工业厂房(M1)和新型产业用房(M0)两种类型。据深圳市规土委和各区(新区)城市更新局公布的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深圳市各区(新区)第一季度已批计划立项城市更新项目25个,计划拆除重建用地面积118公顷,其中“工改工”项目占一季度已批计划立项城市更新项目近五成,未来深圳“工改工”项目依然会是城市更新的主力。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目前类似企业出现外迁现象,用房成本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当前深圳土地市场价格出现明显上升。另外,对于深圳市场来说产业地产的用地也出现了很多规划,导致产业地产的成本明显上升。在产业筛选的情况下,很大程度上也会对产业发展带来约束性,即倒逼部分企业外迁。从政府层面看,要积极关注此类企业的发展情况。一方面是要重点关注企业的用地成本和其他成本,另一方面是通过此类用地制度,引导产业更新升级,类似信号一定要明确释放。

观致回来了,还是从前的那个观致吗?

文/腾马丁博士

车图腾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已经被很多人遗忘的观致,最近又有了新的消息。

观致品牌的第三款车型、也是宝能入主后的首款车型——观致7将于8月27日开启预售,定位于紧凑级SUV。

沉寂三年之久,观致,能否从观致7“复活”?

“野蛮人”宝能,又为观致带来了什么?

▍重整价格体系?

看外观,观致7继承了观致MILE II概念车的设计语言,比现有的观致家族更加激进、富有运动感,还采用了悬浮式车顶。

尺寸上,观致7长宽高分别为4679mm/1897mm/1679mm,轴距为2720mm,这组参数要超过CR-V、奇骏等主流紧凑级SUV尺寸,可以算作A+级车型。

动力很值得一说,因为观致7,彻底没了奇瑞的影子。

原来在奇瑞旗下,观致一直用奇瑞的动力总成,最新车型是2018年推出的观致5升级来的观致5S,搭载的是奇瑞全新一代的1.6T发动机搭配七速双离合,性能虽然不弱,但是与瑞虎8的动力系统一模一样,削弱了观致的高端定位。

宝能入主后,直接为观致采购了宝马的发动机。观致7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发动机,其中入门版本车型采用代号为CE16的1.6T机型,动力参数为150kW/280N·m;高配版本则提供CE18,即1.8T发动机,动力参数为170kW/300N·m。

这两款发动机来自于绵阳新晨动力,也就是华晨汽车旗下的动力公司,是宝马和PSA联合打造的“王子”系列,此前在华晨汽车、长丰猎豹的不少国产车型上都有所搭载。目前的信息来看,观致7并未像华晨一样,将“宝马动力”当做主要标签来大力宣传。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定位。

观致的命名体系特别中规中矩,按照时间线顺序上市,从观致3(轿车)到观致5(A级SUV)再到观致7(A+级SUV),定位、售价也越来越高。

从观致7所瞄准细分市场来看,对标车型是CR-V(16.98-27.68万元)、领克01(15.08-19.88万元),再加之观致5的定价13.88-19.49万元,观致7起售价大概率在14-15万元之间。

如此一来,观致7将陷入两难:

一来,如果按照现有定价体系,保持高于观致5的定价,那么沉寂三年之久的观致还能否撑起如此高的价格?实际上,4年前的观致5如此高举高打的定价,正是其市场失败的主要原因,观致7是否会吸取教训?

(观致5)

二来,如果观致7铁了心走量,把起售价拉低,也就是把自身的定位从合资水准上降下来,那么,观致必将面临重新梳理全系产品的定价体系。

因此,观致7所面临的定位问题,折射的是观致的整体现状。

▍造车,还是造车圈地?

地产商跨界造车并不稀奇。但是,如果与恒大比起来,宝能的造车逻辑,似乎有所不同。

宝能跨界造车,是从2017年3月,斥资10亿元注册成立了宝能汽车有限公司开始。2018年1月,宝能正式入主观致。

彼时的观致,已经是连年巨亏,急需新主。作为第一个品牌向上的中国品牌,观致叫好不叫座,奇瑞自顾不暇,宝能接盘,皆大欢喜。

官方数据是,三年以来,宝能为观致投入了超过200亿资金。

奇怪的是,如此“富养”,观致却未见起色,三年来也没什么动静。比起来,许家印踏进汽车圈还有更晚一些,并没有收购现成的汽车品牌,但几年下来几乎拿到了新能源产业链的所有顶尖技术。

真实情况是,宝能观致这几年,产品几乎没有更新、销量停滞、高层频繁更换,并且遭60多家经销商维权,厂商关系极为恶劣。

说起来,2018年也曾出现过一个“小阳春”,观致全年销量同比翻了好几倍。最后查明上牌量才知道,2018年,观致6.32万辆的销量中只有1.1万辆是从4S店销售,其余5.2万都“左手换右手”,内销给了宝能旗下的共享汽车平台“联动云”。很快,2019、2020上半年,观致迅速被打回原形,销量排在最末流。

像不像神州宝沃?不太像。陆正耀的底牌是神州系公司,收了宝沃是为了拼上自己的大出行版图,宝沃虽不重要,但是必要;

像不像恒大恒驰?更不像。许家印一门心思在新能源汽车上换道超车,争取在民族产业这条赛道上复制其在地产业的辉煌成就,所以投入不计成本,汽车作为转型核心。

宝能造车,意不在产业,而在地产。

2018年,宝能内部又一次内部讲话,姚振华直言不讳,将产业地产、产融结合列为宝能系未来发展的重点。

而所谓“产业地产”,就是通过新能源车项目落地到产业园,进而名正言顺地拿地。我们知道,在地产圈,挣钱容易拿地难;而在汽车圈,挣钱难,但拿地容易。

与许家印的“买买买”不同,姚振华的“买买买”不是去全球买造车技术,而是买地、买地、只买地。据不完全统计,成立宝能汽车之后,姚振华近4年时间以来,在各地方政府合作,买地面积近万亩,投资金额高达2000亿元,规划的新能源产能更是接近300万辆。

现实是,宝能汽车只有一个观致,观致2019年卖了2万台,而新能源车型根本不存在。

由此可见,观致,只不过是个幌子而已,醉翁之意不在酒。

同样道理,宝能收购长安PSA,后者位于深圳龙华区、总面积约为137万平方米的工厂,实际利用比例不足4分之一。再看看深圳的房价地价,一目了然。

曾几何时,观致在自主品牌徘徊于10万以内的环境中横空出世,定出近20万的高价,底气就是匠心。如今,造一台好车的初心已经不在,观致7还是不是从前的观致,只能拭目以待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地产股汹涌上涨,预售金松绑传言是否过度解读?

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