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电脑为您整理了碳酸锂价格即将暴跌,还有碳酸锂价格暴跌,解决了最大顾虑,电车“降价潮”要来了和碳酸锂跌破40万元/吨,电动车大降价的时候到了,下面一起来看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 李想:理想汽车不会降价吧。
碳酸锂跌破40万元/吨,电动车大降价的时候到了?
种种迹象表明,电车开始打价格战的主客观条件都已经具备了。
根据上海钢联3月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目前的均价报38.25万元/吨。从去年11月碳酸锂价格飙涨到60万元/吨至今,仅仅只过去了三个月时间,碳酸锂价格的跌幅已经超过了30%。
去年所有人还在抱怨碳酸锂价格的疯涨,导致电池成本不断上升。因此而延伸出来的“车企打工论”一度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在终端消费市场,许多电动车因为电池成本的上涨而价格上调,甚至让人觉得买车等于买电池,此时买到就是赚到。
但其实在去年就有业内人士指出,碳酸锂的价格高企存在部分厂商炒作的成分,其实际需求远不如预期。果不其然,这种观点在2023年得到了印证。
而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在今年初向主机厂推出的“锂矿返利”计划似乎暗示着碳酸锂价格还将会进一步下调。所谓的“锂矿返利”计划,其中的重点简单的说,就是与宁德时代战略合作的主机厂,在三年内向宁德时代采购的电池比例不低于80%,那么就可以有一半电池的价格按照市价计算,一半电池的价格以碳酸锂材料20万元/吨的价格进行计算。
以宁德时代目前不可动摇的行业龙头地位,即使有潜在的竞争者,但显然还没有必要对主机厂做出真正意义上的“让利”来保住市场份额。那么推出这个返利计划的背后,必然是宁德时代对未来碳酸锂价格的进一步下跌是有充分预期的,或者是说宁德时代有能力以规模优势来压低碳酸锂的价格。换言之,在一到两年甚至更短的时间里,碳酸锂价格很有可能就会跌到20万元甚至更低,回到2018年之前的水平。
要知道,目前动力电池成本几乎占到了一辆电车总成本的60%。这不仅导致电车的价格居高不下,也导致许多主机厂是在亏钱造电车。如果电池价格能够下降50%,意味着电车至少从成本上就有了可以降价的空间。再退一步说,即使不降价,主机厂的亏损变少了,也可以将省出来的成本投入到配置增加、新功能开发上,让电车的性价比变得更高。
另一个价格战要开打的理由是,市场正在变得越来越“卷”。
如果时间回到两年前,可能很多新能源车企都会谦逊的说,我们要共同把新能源蛋糕做大,我们与燃油车会长期共存。但是,目前新能源品牌越来越多,占据着各个细分市场,新能源市场已经不再是蓝海,而是红海。随着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接近30%,新能源车企对燃油车市场的野心已经再也掩饰不住了。同时,从1月份的销量数据就可以看出,市场需求的下滑让各家新能源车企订单池中的储备已经不多了,市场需要新的刺激。
于是2023年2月中,先是比亚迪秦PLUS DM-i借着改款直接把入门价格下探到了10万元以内,直接喊出了“油电同价”的口号。这已经是没有任何掩饰的,赤裸裸的要抢夺合资品牌燃油车的基盘市场。
到了3月的第一天,零跑同样是借着推出零跑C11增程版的时机,调整了全系产品的价格。发布会现场大屏幕上打出的“选车看零跑,价值有参考”,简单而又直白。如果说“重新定义15-20万选车标准”这样的说法还太文绉绉,那么朱江明干脆就更明确的表示了:“零跑追求的不只是油电同价,而是要真正做到电车比油车的购买价格更低。”
而更多没有喊口号的新能源车企们,如蔚来、小鹏、哪吒们,其实也都在默默的以各种形式在逐渐释放优惠。
大战一触即发。
这种战前的焦虑甚至已经蔓延到了传统车企身上。丰田bZ4x限时优惠6万、日产艾睿雅限时优惠6万,虽然说是“限时”,但其实大家都知道,价格降下来后基本上就不会再有涨回去的可能了。而本田在华的两家车企,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在最近甚至干脆推出了包括电车和油车在内,全系最高补贴68000元的“疯狂”举动。
最后总结一下,2023年由电车率先掀起的价格战已经开始,而且很快就会蔓延到包括燃油车在内的全行业。到了打价格战这一步,其实对企业来说并不是件好事,但行业的饱和度又确实到了要用这种方式优胜劣汰的时候。对于消费者来说,则是一件受益的好事,无论你是打算买一辆电车还是油车,今年出手都不失为最近两三年里的一个最好时机。(文/优视汽车 老炮)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优视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碳酸锂价格暴跌,解决了最大顾虑,电车“降价潮”要来了?
时间飞逝,来到4月,3月的降价潮余温犹在,但是细心的小伙伴们应该会发现,降价的车型主要是传统燃油车,而大多数新能源车都还在观望中。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在目前的汽车市场上占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就是制造电车成本比燃油车更高,尤其是电池材料。
不过最近,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也开始疯狂降价,4月3日,据上海钢联发布数据,部分锂电材料报价下跌,电池级碳酸锂暴跌1.25万元/吨,均价报23.25万元/吨,然而就在4月4日,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再跌0.85万元/吨至22.4万元/吨,要知道,去年碳酸锂价格最高达到了60万/吨,相比之下,20万级别可以说是电池“白菜价”。
即便如此,碳酸锂原材料还有下跌的可能。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表示,现在已经下降到24万元/吨,按今年的形势预估,碳酸锂电池价格还会进一步下降,探到10万元以下也不是没有可能。
伴随着电池价格下浮的变动,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将随之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油电同价”不再只是口号
从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构成来看,电池成本相对整车环节占据 42%,电机和电控分别占据 10%以及 11%。新能源汽车的“三电”模块电池、电机、电控是核心动力总成部件,累计成本占比约 60%,大幅超越传统整车,这是电车贵与燃油车的主要原因。
如今碳酸锂价格下跌就意味着电车车价也将有不小的波动。有数据统计,单位碳酸锂价格每降低10万元,带电量为70KWh的纯电动汽车电池成本相比锂价高位时就会降低0.85~1.5万元,如果车企能让利于消费者,意味着新能源车的售价将会下调1万元左右。
今年自比亚迪把新能源汽车价格压至10万以下以来,虽说是开启“油电同价”时代,但实际上新能源汽车和同级燃油车相比仍然是偏贵的。在市场主流混动产品中,燃油版与混动版价差都在2万以上,如丰田凌放、广汽GS8价差2.3万,本田CR-V价差更是达到2.6万,碳酸锂价格下跌将极大地缩减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之间的差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油电同价”,降低消费者的购车门槛。
“换电成本”不再是顾虑
部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处于观望状态,很大一部原因是考虑到电车电池寿命有限且换电池成本过高。要知道,国内多数车企生产的纯电动汽车,由于要充分获取国家最高补贴,基本上都装载了60kWh左右或更高的动力电池,进厂加大致4万元左右,而车主更换一套则需要7万元以上,相当于再买一辆微型车高配版的价格!
基于此,车企们也纷纷推出了“首任车主终身质保”、“三电终身质保”等政策,但其中诚意有多少就一言难尽了。显然,这样的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消费者对“换电成本”过高的顾虑。
因此,碳酸锂价格下降的迹象将从源头上降低换电成本,于车企而言可以很好地解决其盈利问题。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称,碳酸锂价格每变动10万元/吨,会影响蔚来汽车约2个点的毛利率,若降到十几万元每吨的水平,就可以释放8个点的毛利率;于消费者而言,换电成本的降低也将进一步刺激大家购买新能源汽车。
写在最后
通过碳酸锂价格的下跌,我们不难看出,电动汽车价格下调的空间仍然很大。同时,面对锂资源短缺的问题,成本低、资源丰富的钠离子电池将成为国内新能源的破局之战,随之而来的是电车造车成本降低,至于电车是否下调,得看个车企是否愿意让利,因此,你是会选择让子弹飞一会儿等电车降价再下单还是早买早享受呢?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知事,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锂价格为什么暴跌?
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供需失衡。近年来,全球锂电
也行业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对锂资
原的巨大需求,导致供需失衡,
一些地区的碳酸锂供应过剩,价
下降。行业进入成熟期。锂离子电池
技术已经发展至成熟阶段,各大
二商的竞争日益激烈,导致碳酸随着区域时间和对问题的认知不同
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 李想:理想汽车不会降价
易车讯 日前,理想汽车CEO李想通过社交媒体表示,碳酸锂无论如何都要大幅降价了,因为需求远远不如预期。 不过当有网友问起:“理想会降价吗?”,李想回复到:“不会”。
李想通过社交媒体表示:“根据上险量的初步统计,2023年1月+2月,乘用车上险量同比2022年1月+2月下跌超过25%;此外,新能源乘用车的占比超过30%了。 结论:碳酸锂无论如何都要大幅降价了,因为需求远远不如预期。 ”
近日,据从事碳酸锂收购业务的行业内部人士爆料,当前碳酸锂的价格,每天都在掉,一天一个价,给多了也不敢收,该人士还预计在3月份,碳酸锂的价格可能还会继续下跌,并且目前还看不到止跌回暖的迹象,而碳酸锂正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材料。
上易车App搜索“超级评测”,看专业、硬核、全面的汽车评测内容。
碳酸锂暴跌,叫不醒装睡的人
怎么涨上去的,就如何跌下来。
汽车市场价格战热闹,电池原材料尤其是碳酸锂的市场行情,也随之波动。显而易见,两者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因果,而是贯穿了整个产业链条的相互影响。
回顾过去,以碳酸锂价格飙涨为由,不少车企哭天抢地,转头便将多余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而今,碳酸锂价格暴跌,叠加价格战的大环境,新能源车企们又是否愿意重新把价格调回来?
事实上,降本增效永远是工业制造发展的关键,汽车行业尤为如此。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致使汽车产业非常依赖于规模经济,特斯拉之所以能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一骑绝尘,依靠的也是规模化作用。
简单来说,规模越大,平摊的成本越低,所以特斯拉才有了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价空间。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蔚小理也好,小米、集度也罢,新造车势力们,只要是未来发展的不错,都需要经历一次类似特斯拉降价的阶段。然而不巧的是,当价格战的号角吹响,一切都变得身不由己起来。
平心而论,如今的棘手之处在于,消费者需求减弱,车企不降价就没有市场份额,没有市场份额就难以形成规模,没有规模就很难平摊成本进行降价,而车企越不降价就越没有市场。如此循环往复,情况只会越变越糟糕。
而另一方面,作为动力电池核心原材料的碳酸锂,成本价格一路走低,可以说是今年汽车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好消息。至少从造车成本上来讲,碳酸锂每下跌10万/吨,每台车就能节约3000元的成本。
那么问题来了,车企们真的甘心,顺势而为、降价放水吗?
周期与趋势的碰撞
显而易见,以碳酸锂为首的动力电池原材料,正在进入下行周期;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历程,也巧合地来到了关键节点。
两者的碰撞,不仅仅会对上游原材料供应商造成影响,更将推动整个汽车行业格局发生变化。
人们印象中,除了比亚迪和特斯拉之外,恐怕只剩下蔚小理这样的造车新势力,才算得上新能源汽车品牌。
究其原因,在今年价格战之前,汽车市场曾经有过一次营销大战,“500万内最好的家用SUV”“50万以内最好的SUV”等宣传口号,层出不穷。借着去年声势浩大,蔚小理得以逐步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然而随着后疫情时代的来临,消费者观念开始发生巨大改变。与广大消费者所期望的性价比不同,以蔚小理为首的新能源车企,反而依旧坚持着“高端”的标签。
如此一来,它们都去做高端,20万以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谁来主导?
毫无疑问,这次碳酸锂价格的断崖式下跌,为传统车企的转型,带来了契机。
与传统燃油车不同的是,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是主要门槛,而动力电池的成本,在其中占比更大。随着碳酸锂价格下降,动力电池成本必然下滑,传统车企就可以借此,进一步摆脱动力电池的枷锁,着重在用户广为诟病的设计、体验上发力。
而在中低端市场层面,尽管如何也绕不开比亚迪的影响,但20万以下的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动车型、纯电车型,依旧是一片蓝海市场。恰巧,对于该价格区间的车型,人们的需求也是更为旺盛。
油电同价不会是终点,随着碳酸锂的进一步下探,规模优势的成本分摊下,电车会比油车更便宜。到了那时,传统汽车品牌下的“新实力”,将会比无依无靠的“新势力”,更具备优势打价格战。
12万的C6告诉我们,没有卖不出去的车,只有不合适的价格。抛开品牌形象的伤害不提,不少造车新势力其实也只剩下降价一条路可以走,比如零跑、哪吒……
放大到整个产业链,关于“新能源产业链的困境”,坊间最近流传着这样一段话:磷酸铁在等铁锂厂给单,铁锂厂在等电池厂给单,电池厂在等车厂给单,车厂在降价等消费者买单,然而消费者都套在了新能源股票上。
如此荒诞的一幕,却阐述了大部分的行业事实。毫不夸张地说,本次碳酸锂价格暴跌,撬动的是整个汽车产业链,甚至可以说推动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更进一步。
那么,接下来呢?
油车与电车的转折之战
如赣锋锂业董事长李良彬所言,锂盐有60万元一吨的昨天,就可能有10万元一吨的明天。
随着碳酸锂价格的持续下跌,宁德时代的“锂矿返利”计划,想必已经没有了那么大的吸引力。相对应的,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们,也不得不吃下昨日之因果,承受高收益之下的高风险。
而那些囤积居奇、高位站岗的中小厂商,只能独自面对破产的风险。
据知情人士透露,国内某动力电池龙头产能利用率严重下滑,开工率40%左右,而且前两个月,排名前几的电芯厂开工率都不高。连带着更上游的正负极材料、电解液供应商等,也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
请注意,如今的市场,已经不再是曾经的繁荣市场。2023年以来,俄乌战争、后疫情时代、美国加息、地缘政治等一系列负面因素接踵而至,动荡不安的大环境下,使得整个汽车行业承压甚重。
一方面,汽车行业需要承担经济复苏的大任,保住增长;另一方面,刚刚走出疫情阴霾的消费者,紧缩了消费需求,油车也好,电车也罢,都面临着需求量、订单量减少的窘迫。
此时,3月即将耗尽,以武汉雪铁龙发起的燃油车补贴降价大战,也将暂告一段落。之后的市场走向是愈发内卷,还是趋于冷静,依旧无从得知。但可以确定的是,经此一战,新能源汽车的份额会愈发向上。
乘联会数据显示,虽然2月的乘用车销量有所回升,但自今年以来,不论是零售量还是批发量,均同比大幅下滑,高者下跌近19%。
而顺着乘联会数据进一步查看,大盘如此下跌趋势下,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销量,反而出现了逆势飙升的情况。尽管其中比亚迪“居功甚伟”,却也能看到市场发展趋势。
无独有偶,李想也发出了类似预测,声称到2025年,新能源的乘用车占比会达到70%以上。
关于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车型,坊间一直存在着颇多争议,如:里程焦虑、充电焦虑、动力电池成本高……然而,大势不可逆,时代正推动着整个汽车行业向前。
不难预见的是,接下来的日子里,会有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企,逐渐形成规模优势,进而占据到足够多的市场份额。
它们或许是奋斗在一线的造车新势力,也可能是传统品牌孵化出来的“新实力”,但绝对不是那些装睡、对新能源熟视无睹的“顽固份子”。
事实上,碳酸锂暴跌,给了新能源汽车正式进攻燃油车的底气。尽管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都在价格战的困局之中,但也只有经历几番这种血与火、生存与死亡的历练,才能熔炼出真材实料。
既然舞台已经搭好,那就静待各大品牌的粉墨登场、大显身手吧。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公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