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首页 知识大全

华师大毛尖真名是什么(毛尖上海女作家、)

发布时间:2023-05-13 23:44:02

星光电脑为您整理了华师大毛尖真名是什么,还有毛尖上海女作家、和毛尖的个人轶事,下面一起来看华东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分享吧。

华师大毛尖真名是什么

毛尖的个人轶事

不理、不买,纯粹读书
毛尖的先生王为松是上海书店出版社的社长,在两个与书为伍的人家里,一进门,客厅的醒目位置上便是一排浩浩荡荡的书墙。但毛尖说,书还是放不下,指指桌下两个纸箱,“还有很多打着包没有拆开呢,很多人到我家里看见就问,你们是不是要搬家啊。我都很不好意思,说我们刚搬来,人家问多久了呀,我更不好意思,说已经一年半了。刚结婚那阵,人家跟我们说,你们怎么像私奔一样,两个人东西就堆在一起,也没好好理理,现在还是,永远都处在私奔阶段。”
在那么多书中要找本书无疑是个大麻烦,不过这不归毛尖操心,“原来我们住在天钥桥路的时候书还是有分类的,搬到新房子之前,王为松信誓旦旦地跟我说,到时你要什么书,我马上找给你。但现在又乱了。”她看看那排书墙,摇摇头,嘻嘻笑着,“我那个书房更乱”。她把我们领进去,大概十来平方米的地方,书塞得漫天漫地,架子上放不下,就堆在地上,地上堆满了就竖向发展,于是书就像爬山虎一样节节上延,捡书的时候必须上蹿下跳,而毛尖显然对“整理”这件事没有任何奢望。放任书房里的书恣肆地蔓延开来,“王为松是上海人,有时看不过去,就会帮我理。但他现在就很绝望,觉得没什么希望收拾好了。”
除了整理书,王为松如今还要负责购置书,“结婚前我和他各买各的,结婚后我发现我买的书他都会买,所以现在书就归他买,他上班在书城嘛,我要看什么书就让他带回来。所以现在我好像搞得很庸俗,一天到晚只知道买衣服,连书店也不逛。”毛尖开玩笑般地自嘲。
不买书,不理书,于是,毛尖就一心一意地看书,她愿意很随意地看书,读的书也杂,在看一个作家的书时,有时会突然延伸到相关的其他书去。“其实我觉得看书不是一条线追踪,常常会散发到外面去。比如我看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书时就会突然去看她一个朋友的书,然后再回过头去读。有时看到别人书里提到一本书,我就会很好奇的,去找来读读,这慢慢变成一个阅读的方式。”她放松地坐在沙发上谈自己的阅读观,这个姿势很孩子气。
“以前在香港读书的时候,我会在网上买书,现在觉得麻烦,运费贵,时间又长。所以我也会托朋友买书进来,我还是蛮喜欢看传记的,于是一些海外的传记,人家告诉我,我就托人买进来。”她有一架子的各式传记。
杂食动物的毛尖,很少向自己的学生开书单,“我以前觉得学生大量散读是很好的事,但现在觉得真的要求泛读的话,他们就会都去读通俗的,比如《哈里·波特》,指望他们看完后去看狄更斯,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我总归想他们读完后往前走走哦,但结果他们都往下走,去看更加通俗好读的。所以我上课时就要求他们读一点和专业有关的书,不太可能把我的书单给他们,我觉得挺难的。”她对现在学生的现况是颇有些沮丧的,觉得似乎都不怎么看书的,“我问学生看什么,一般都只看杂志,很少看书,当然他们很坦诚,但他们也不觉得有什么难为情的;我们以前即使不看也会说几个出来,撒个谎,因为会觉得不看书很丢脸的。”停了一会儿,她笑嘻嘻地告诉我们,“我有段时间做助教,学生交作业的时候,旁边就画一个漫画,我觉得他那么认真的样子,就也不好意把分数打得很低。” 非常好玩的是王为松和毛尖夫妻两个对书的观念截然不同。毛尖在书的态度上简直大方得令人诧异,“我什么书都可以外借,没什么特别宝贝的。既没有什么特别珍贵的书,也不那么珍爱书。上次有位老先生送了我一本张爱玲第一版的小说,我们华师大的陈子善老师当时就觉得眼红,不过他也没问我要,可能觉得不好意思。但我真觉得没什么关系的,没有什么不能送人的。”毛尖的脸上带着些许得意的狡黠,言外之意是陈子善没开口,开了口就给了,所以问题不在她身上。
但王为松把书看得很紧,总是叮嘱妻子不要到处乱借,还把一些老版本的书收起来放好,不过毛尖显然不把它们放在眼里,“我才不喜欢看老书,觉得脏兮兮的”。
在王为松把书一本本往家里带的同时,而毛尖则一批批地把书往外扔,她宣称要把沙发底下两排书都扔掉,“太烦了,对我儿子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所以我就想把它们统统都扔掉。我是很喜欢扔书的。没有收藏意识,我觉得挺烦的。我爸爸以前家里很多书,床下都是人民文学,所以我从小就有一种阴影,我想我长大以后一定不过这种日子,结果还是过上了这种日子。真是你在哪里出生就在哪里生活。”
但王为松对书也有着抵死的坚守态度,毛尖觉得他的书实在太多了,并且特别不能理解,“又不会去做研究的,他买只是觉得它在文学上蛮重要的,他说以后万一会看,那我说你以后万一会看的时候去买啊,这书肯定有的。但他就觉得先买下来踏实。”然后又转而很宽慰地说:“其实结婚以后已经好多了,我们捐掉了不少书,乡村小学建图书馆,好多书就送出去了。”“但我每次把书扔出去,他就要再看一遍,又扣下很多,像个贪吏一样。”她哈哈笑着。 如今毛尖重新开始了她的读图时代,原因在于她那两岁的儿子,王子乔,这是《山海经》上一个神仙的名字。她开玩笑说这个名字最起码不会让儿子麻烦,讲起自己的名字趣事,毛尖兴致盎然却又哭笑不得,“太中性化,容易被人家当成男性。我读研究生的时候,他们竟然把我安排在男生宿舍。我去换,人家还特别不高兴,说你怎么是个女的。”
王子乔当然也是毛尖的小神仙,亦是毛尖惦记着扔书的理由———生怕书倒下来伤着这个顽皮的小祖宗。家里四处散满了各式各样的玩具,与各式各样的书混杂在一起。不过毛尖显然对屋内生气盎然的杂乱很满足。据说王子乔同志曾经很拽地撕掉了《慢慢微笑》,还曾爬到毛尖的电脑桌上,一阵乱敲,刚写好的文章被删去几百字。不过妈妈也不生气。
儿子开始识字之后,她也跟着读图。“我儿子在那里看,我也看,我觉得我以后会跟着他慢慢把这一课补上来。我小时候很少看童话书。我们当时除了连环画没什么图画书。我很喜欢连环画,很多电影,什么《保密局的枪声》,都做成连环画。我后来看到有插画的安徒生《海的女儿》,就很奇怪,为什么头发画成那个颜色。”
她找出儿子的图书给我们看,一本本地介绍,说这是“写小老虎和小熊的故事,我觉得好可爱啊,它们俩一块生活,有一次,小老虎病了,它还变心了就去跟小兔子好了。画得特别有意思,画一个痰盂罐,让小兔子坐在痰盂罐上,我就特别喜欢看。《雪人》也画得很好,没有文字嘛,就很温暖的。我最喜欢的还是《父与子》,我觉得很经典的。”
“现在看这些,觉得童年好像又被召唤回来了,因为我似乎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童年期,蛮早熟的。想重新回到一个浪漫的境界。其实很多人看几米漫画什么的,都是去重新体验童年吧。”显然,毛尖把这些童书作为很重要的书籍去阅读,这个两岁孩子的妈妈俨然还像一个充满童心的小孩。

毛尖上海女作家、

毛尖:新左派作家她就是毛尖。毛尖是现在越来越受关注跟欢迎的一个杂文、散文作家。她的一本新书叫《乱来》,光看这个书名就知道是很逗趣的一个书。毛尖的散文,一向被人认为是才气洋溢,而且是有一种很聪明、很皎洁的一种智慧在里面。特别是当她在损一些人物,在谈到一些人物的时候,这种效果更强烈。有人误以为“毛尖”是笔名,因为此茶太出名,毛尖说:“是真名,我姐姐叫李枫,跟我父亲姓。我随母亲姓,我外公生了两女儿,想要一个跟他姓的孙辈,因此我这名字在我出生前就起好了,主要因为我外公爱喝茶。”
毛尖随笔散发炒菜煮饭的烟火气
毛尖的随笔感受直接,臧否褒贬也少了许多遮遮掩掩。她说田壮壮的《小城之春》,“搞得壮了点”;说上海不是一个幽默的城市,“连小偷也没有想象力”;她说正当壮年的第六代导演个个都做大师状,“动不动就要和我们普罗的理解力赛跑”,“溜达谁呢”?其实“人民不稀罕”,有本事“给点真的肉吃吃”。说80后现象到底是“正在发育”的声音,被“市场一油炸,哪里还有什么童年可言?”的悲哀。全都是批判,却又不见丝毫上纲上限的大批判言语,也不是王朔那种无知者无畏的“痞子”腔。在我看来她的随笔多多少少继承和发扬了上海批评界的遗风。那种可感的语言,尖刻的批评,那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的姿态,读来犹觉亲切、熟悉。
我猜想这或许也与“专栏”写作有关,因为一般来说专栏作家个个都是“快枪手”,引经据典的“学院派”显然用不上,而斯斯文文、软软绵绵的语言也不足以在当下众声喧哗的时代里发出自己的声音。
毛尖:著名专栏作家,电影评论人,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在新加坡、中国的香港和上海等地报刊开设专栏,著有《非常罪 非常美——毛尖电影笔记》等,译有《上海摩登》(李欧梵 著)。

华东师范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错过悔一生?

你好,答主是华师大的学生,首先就说一下英语公选课吧。毕竟作为“华东女子英语大学”,华师对大家英语的要求还是蛮高的hhh。

个人最喜欢的英语老师是教《英语短篇小说》魏葆霖老师!他可以说是大牛级的人物了。老师人很和善,心态很年轻,还会跟学生开玩笑,一点架子也没有!!!这让我们上课的氛围也是比较轻松的。

而且老师思想很开放(是真的很开放!!!)、前卫(紧跟时代),会将一些道理穿插在小说中讲给你听,也会鼓励学生批判思维。总之,这是一位很有人格魅力、也很有涵养的老师。但同时也很有原则的啦,反正要是想水水过去的分数肯定就难看了。

上课的感觉就是英语课的同时,又受到文学素养的熏陶,外加对一些社会现象和人生的思考,不会失望的!答主作为一个理科生感觉自己每节课下来灵魂都升华了呢。不过还是建议英语水平好点的同学选,毕竟课程还是有难度的TAT。

第二位就是袁崇刚老师,也是一位大牛。虽然看到有回答已经写了,但是作为一只生物狗还是想来介绍一下我们生物系的老教授haha(∩_∩)。po一张照片哈哈哈。

老师之前是在系里教生理学的,现在退休了开了门精品课《人体科学》。他不仅讲述和人体有关的知识,同时会科普一些你所不知道的“常识”,生动形象而且很实用!!!期末会给题库什么的。而且老师也是很和蔼,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有时候闲聊也收获很大哦。

谢谢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华东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分享?

华东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分享

一、写在前面

在此前,我想回溯一下大学四年的旧路,也是我考研的起点。考研的源动力部分便是源于高考带来的失落,大学报道的第一天对我来说却是“逃离”的开始。经过大一一学年的学习,我陷入了无以名状的虚无中。一方面是平常的学习模式几乎就是高中的循环,老师授课、记笔记、期末背诵,好像是预先设计好的程序,为了所谓的学分和排名将自己组织到这程序之中,与我想象的大学、学习文学的方式都有所偏离;另一方面大一我要是在写一些文学性的文章,看的作品也是当代作品居多,一种不自知的反叛让我对现代文学史产生了疏离感与误解,甚至对现代文学的课堂提不上兴趣。

就在那时,我想更多地去了解别的学校的中文系的学习方式,关注了复旦、华东师大中文系的公众号,也就是在华师大公众号我看到一篇老师指导用后经典叙事学分析作品的学生佳作。对当初没有接触过理论的我来说,原来文学还可以这样分析,这就是我读到的第一篇文学评论,那是一次由内而外的知性震颤。2017年11月,在当代文学史课上老师讲到钱谷融的“文学是人学”,那时我也关注了钱先生在不久前仙逝的消息。在图书馆借到了钱先生的《钱谷融论文集》,也是了解华师大中文系的起端,于我来说便是“神启”的瞬间,或曰“回心”的发生。后来又读到王晓明的《所罗门的瓶子》、《近视与远望》,更深刻地了解了华师大的学术传承。2018年初加入了“哼哈二将”的小组,看到了我读过的第一篇论文,后来在毛尖老师的随笔里看到老华师大的后门、丽娃河畔中文系的轶事。3月份,在B站看到黄老师几年前讲的《大话西戏》,一代人的情感结构深嵌其中。2018年暑假专门去过华师大一次(果然很偏),不过暑假校园很静谧,我像一个漫游者闲逛,风景在目击中定格。

2019年2月份便是我准备考研的开始,回到学校后正好看到华师大举办夏令营的通知。大学几年,基本都是上课、逃课、自己看书,没有正规的学术训练,自己“野路子”慢慢摸索。正值这个机会,也想好好写篇论文,不想结果就当作试炼好了。2月中旬到3月,除去考研的间息,每天抽出2个小时来写论文,前期准备考研其实也达到了每天12小时(因人而异,我其实经常自习就没太累)。7月参加了华师大中文系的夏令营,9月份没拿到本科推免,继续考研。

这段历程不只是考研,对我来说也是大学四年终于发现了“自我”,理解文学的意义的过程。

二、考情分析(信息战!)

今年现当代文学初试竞争还是很激烈的,400分的界限近两年已经被挪移、突破、推进。因为时间过于漫长,贮存的能量逐渐消散或内耗。考虑到今年文学考研各个高校的改革,备考方案和答题策略相比从前也需要较大变化。专业课一作文由两篇增加到三篇,考试时才知道(不愧是华师大),记叙文100分、两篇议论文各25分;另一变动是语言文字学的同学和文学的同学作文都是上面这三篇。记叙文是从钱谷融先生考核学生一直保留的传统,他以前就夸过许子东的写作不错。记叙文关键还是真情实感,无需担心文笔不好,今年的作文《我身边的他/她》其实每个人都能有话说,尤其是说真话。第一篇议论文将小说的嬗递与文学史结合起来,较为综合,需要梳理小说发展的脉络,可以援引古代评论小说的名句加以例证;第二篇写语言文字与科学技术,我脑洞比较大…因为不是语言文字专业,我更多从西方文论的后人类理论、赛博格、语言中心主义和视界转换一些方面谈,还有就是华师大的应用语言实验室以及未来文字的转型、“双语红利”等方面来论述。其实看到这题就知道郑伟老师出的了。

文学基础今年变动非常大。题型、重点都变了。填空题取消了,论述题变成四个都得选了。现代文学的郭沫若戏剧、外国文学的中世纪文学(近十年没考中世纪)、意象出大题(以前出过名词解释)基本上都是以前没有考察或者说近几年都未出过的题目。其实题目发下来还挺惊的,确实变动很大。也决定了今后的847复习需要更加系统全面,虽然莎翁的问题剧名解是原题(近三年都考察了莎士比亚),但是名词解释的风格,如沉郁顿挫可以对比以往的真题规律还是变化很大的。今年的灵晕说,可能很多人在这上面失分了。之前我也发过,由于译介的原因,光晕、灵晕、灵氛、灵光的翻译都存在,还是需要多读理论原典,多掌握理论家核心概念的不同表述。本义“aura”在翻译中的多变,正说明了本雅明的魅力哈哈哈,因为本雅明对于考试来说他的理论本身就很重要。

简答题最后冲刺期还是需要把关键词掌握,以免出现偏题,可自己发挥拓伸。中世纪虽然很久没考,但《神曲》可以说是中世纪的重点,作品内容、主题二重性都需要掌握;意象这题,很明显是朱志荣老师的美学研究重点,只不过今年考了大题。再次需要梳理不同时代古代文论关于意与象,意象与意境关系的论点,从“言不尽意”、庄子的“得意忘言”,到汉魏时期陆机《文赋》“意不称物”、《文心雕龙》“意翻空而易奇”,唐皎然、司空图的意境说,宋代严羽《沧浪诗话》、清代王国维的名句都需要背诵积累。到最后冲刺期可以找朱志荣的论文来看。我认为古代文论今后不可忽视,以往可以不看,但今后可以挑些重点来记忆。虽然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教程》也有涉及,但这本书实在不行,不看也罢,挑些意象、意境、陌生化看即可。以往经常出的茅盾、赵树理、汪曾祺、沈从文等作家是因为华师大的研究中心,以及有老师是研究会会长,或是开设相关作家的研究生课程,所以经常出题。(考研是场信息战,一定多关注老师动态)但是今年考郭沫若,其实是我没想到的。除了书上的“失事求似”、浪漫主义、时代精神的常识性要点,我开始freestyle了。如我从女性主义理论切入,他的历史剧中多是女主人公,我想到了“性别反串”的文化政治,及其背后的男权意识形态;以及从黄子平老师关于《故事新编》的论文能得到启发,时间性的角度。因为取材战国,过去的时间嵌入当下,过于因此成为现实的“注脚”,过去也被寓言化了。同时也借用了本雅明的关于时间的论述,使这个题答出了自己的特色。所以即使没重点准备也不用担心,灵活使用理论结合文本分析表达。

论述题今年古代文学还是考词,观察以往真题,每年几乎必考词。尤其是李清照、苏轼的“词自是一家”等论点,都需要把词的整体脉络来梳理,以及背诵古代对于词的评论名句。虽然今年考的较偏,“明无词”。但基本上还是词的延伸,可以从共时和历时几个角度来答。如相比宋代词的区别;同时代相比小说、戏曲文体的边缘地位;明代社团现象,如前七子称文贬词等现象;以及词的文学性、社会性与音乐性的嬗变等发面来答。一定要答出思维的综合性。现当代文学考察的通俗小说区别,这题还是很大的。我第一反应便是唐小兵的代表论文和书籍,《蝶影花纷飞》和《再解读》的序言。然而,复试我还是抽到了通俗小说,可能确实看得书多,从晚清—五四鸳蝴—左翼“革命恋爱”欲望动力学—延安(白毛女、赵树理、土改小说)—十七年的革命通俗小说都可以说。但是我可能比较理论化,还是需要文本细读更多谈谈作品就更好了。PS:感觉是罗老师出的题目,唐小兵的《再解读》的后面推荐便是罗老师,这本书还是非常有奠基性的,建议都要读。文论的古希腊悲剧很重点,外国文学分析诗歌:新批评和历史分析相结合即可。

三、专业课补充

在上文中我已经详细分析了今年考题和以后的复习方案的变化,在下面我就不再展开赘述,说一些自己的笔记心得和备考安排吧。

考研的专业课笔记都是自己整理的电子版笔记,因为可能我的考研过程比较不同,在第一轮(2月—6月)的时候我就想要把自己的笔记作到最好的状态,后面几轮不需要加入太多东西。所以第一轮电子笔记,我一直在看专著,除了一般考研推荐的《十五讲》系列,包括大学期间看过的汪晖的《反抗绝望》、竹内好的《近代的超克》、蔡翔的《革命/叙述》我都专门选择了最精华的论点加入笔记中,还要关注学术动态,2019年5月4日正是五四百年纪念,出了很多文章。我又从中填充了很多内容。古代文学因为一直知道华师大的词学中心,像朱惠国老师他们的论文其实在第一轮我都有在看,此外还看了程千帆、叶嘉莹等先生的《唐宋词十五讲》《风景旧曾谙》一些论词的专著。外国文学除了徐先生的《西方文学十五讲》,还有纳博科夫、吴晓东的《从卡夫卡到昆德拉》都是在当时看的。文艺学主要看得比较杂,从卡勒的《文学理论入门》到伊格的《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当然,这本书基本是考研必备了》…常读常新),还有本雅明、詹姆逊、福柯的一些书都可以看,理论体系逐步建构起来。所以除了学校提供的基本的文学史参考书目,我主要的精力是放在专注的延伸和拓展上。在文章最后,我会列些读过的一些书目。

在第一轮,除了整理笔记(大框架脉络和具体的电子笔记)外,背诵的工作主要是朱东润的作品选,尤其是诗词的背诵,为后来的古代文学举例打下基础。

6月—8月,是我继续看专著的过程,继续完善自己的电子笔记。有一点很重要,一开始就要抓住真题的规律,我专门做了彩色的真题分布规律表格。就像我在前面说的,考研是场信息战,一定要从真题来把握老师的研究方向和动态。古代的词学;外国文学从前偏重后现代、俄国文学,近几年偏重文艺复兴、19世纪浪漫派,当然还不能忽视今年出的中世纪与文艺复兴交叉点的但丁;文艺学的意象、陌生化、加达默尔、新批评等等。

9月—11月,基本上笔记添加的已经够多了,可以开始背诵了。刚开始背诵最好全面些,有些注释、不重要的内容也需要掌握。因为后来就不会注意琐碎的方面了。基本上以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记忆,非常痛苦,每天都要回顾复盘,但是痛苦过后会发现背诵的内容在考场便可灵活运用。后来做出了调整,可以扩充艾宾浩斯的容量和弹性,把最容易忘记的部分加以巩固。

12月:最后冲刺。一定要再看一遍老师的高下载论文,结合老师近期动态进行预测。比如中文系首页的老师讲座,好像就有厦门大学刘奎老师12月去讲了郭沫若…还有一些意象、浪漫派,老师最近出的专著都要关注。最后的背诵是以关键词为主,无法像刚开始那么详细。但是只要全面系统,以关键词为线索,就能自己发挥,甚至在考场的紧张空间闪现新奇的火花哦。

专业课一作文前面已经具体说了。具体时间是在10月份,一周练笔一次,议论文和记叙文。我练的其实主要是记叙文,理论自己灵活运演成文就可以,记叙文一定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中文系的学生文笔都不会太差的。当然如果写作水平不好的也可以听听新祥旭一对一的写作课,老师会针对性的指导,总结写作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四、一些参考书目

当然都只是个人看的一些书,初试还是要抓住基础书目。可以在豆瓣搜一些研究书单,结合报考学校老师的研究方向。当然还有一些文学评论的公众号,以及B站上陈晓明、张清华、复旦古文学、朱惠国老师、台湾文学课程等等一些有价值的视频可以看。

考试要求的基本书目:

现当代文学:《现代文学三十年》,可以补充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当然,北师大、南大都有自己的书,但是三十年还是最为经典的。还可以加入许子东理想国出版的《现代文学课》,非常好,说实话。

当代文学:洪子诚《当代文学史》、陈思和《当代文学史教程》(挑着重点作品看看就行,主要是讲作品》、陈晓明《当代文学史》(个人推荐,比较理论化,很新颖。华师大给的书目是没有的)。

个人推荐:加入洪子诚《问题与方法》、《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稍微看看就行,主要看论文精选,别的价值不太大)《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

古代文学:袁本《古代文学史》,游国恩不用看,可以加入复旦大学骆本文学史。

外国文学: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可加入《西方文学十五讲》,纳博科夫文学讲稿部分选读,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

西方文论:朱立元《当代文学理论》、马新国《西方文论史》(很厚,只挑重点的古希腊悲剧理论、康德、黑格尔一些常考的来看就行)、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入门》(个人推荐,通俗易懂)。

文学理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基本上不考了,可以挑着意象、意境、陌生化一些看,这本书一直为人诟病写得太烂)。

古代文论:这个要重点说一下,以往没考过大题,但今年改革了专门考了意象的简答题。这个是华师大朱志荣的研究方向——美学上的意象、意境要重点看他的论文。因为古代文论太多了,没必要全看。推荐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

现当代文学复试书目:王晓明等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非常经典的编著,里面收录的经典文章建议初试就可以看,整理论点笔记)

最后祝所有人都逢考必过!!!

毛尖上海女作家、

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