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首页 知识大全

物流概念(物流的概念)

发布时间:2023-05-04 16:12:53

物流概念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下面一起来看物流的概念吧。

物流概念

物流的概念是什么?

中国的物流术语标准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进行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从供应开始经各种中间环节的转让及拥有而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实物运动,以此实现组织的明确目标。

扩展资料

中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物流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物流体系不断完善,行业运行日益成熟和规范。

七大构成部分:物体的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用户服务、需求预测、订单处理、配送、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厂和仓库的布局与选址、搬运装卸、采购、包装、情报信息。

1、运输

使用设施和工具,将物品从一个点向另一个点的物流活动。

2、库存

库存控制:对库存数量和结构进行控制分类和管理的物流作业活动。

3、包装

包装是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面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4、搬运

搬运是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搬运是为产品的货物运输和保管的需要而进行的作业。

5、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 (distribution processing)是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6、信息管理

对于物流有关的计划、预测、动态信息及有关生产、市场、成本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使物流活动能有效、顺利进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物流简介


物流的概念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从供应开始经各种中间环节的转让及拥有而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实物运动,以此实现组织的明确目标。现代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服务业。

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又称全球物流,指生产和消费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独立进行时,为克服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对物资进行物理性移动的一项国际商品交易或交流活动,从而完成国际商品交易的最终目的,即实现卖方交付单证、货物和收取货款,而买方接受单证、支付货款。

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相比:在物流环境、物流系统、信息系统及标准化要求这四个方面存在着不同。国际物流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国际物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物流环境的差异,这里的物流环境主要指物流的软环境。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国际物流

物流的定义是什么

什么是物流,简单地讲,物流就是商品流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已经不仅仅是商品流通本身,它所指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商品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一系列活动。

“物流”概念最早产生于本世纪50年代,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物流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才已经讲过,物流的涵义也从单纯的“货物配送”发展到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一体的全方位管理,成为国际运输业中一种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

什么是物流?权威的定义是: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为提高原料、在制品和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流动和储存效率与效益而对其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这是美国物流管理协会1985年给物流下的定义。

在现代物流中,信息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商品的流动要准确、快速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离不开信息流动,资金的及时回笼也离不开相关信息的反馈。通过信息在物流系统中快速、准确和实时的流动,可使企业迅速地对市场作出及时的反应,从而实现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良性循环。现代物流是一系列繁杂而精密的活动,要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这一活动,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什么是物流

分类: 商业/理财 >> 贸易
解析:
一、物流的定义
物流中的"物"是物质资料世界中同时具备物质实体特点和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移的那一部分物质资料。"流"是物理性运动,这种运动有其限定的含义,就是以地球为参照系,相对于地球而发生的物理性运动,称之为"位移"。流的范围可以是地理性的大范围,也可以是在同一地域、同一环境中的微观运动,小范围位移。"物"和"流"的组合,是一种建立在自然运动基础上的高级的运动形式。其互相联系是在经济目的和实物之间,在军事目的和实物之间,甚至在某种社会目的和实物之间,寻找运动的规律。因此,物流不仅是上述限定条件下的"物"与"流"的组合,而更重要在于,是限定于军事、经济、社会条件下的组合,是从军事、经济、社会角度来观察物的运输,达到某种军事、经济、社会的要求。
二、 物流的划分
由于物流对象不同,物流目的的不同,物流范围、范畴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物流。
( 一) 宏观物流 。 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 宏观物流还可以从空间范畴来理解,在很大空间范畴的物流活动,往往带有宏观性,在很小空间范畴的物流活动则往往带有微观性。 宏观物流研究的主要特点是综观性和全局性。宏观物流主要研究内容是,物流总体构成,物流与社会之关系在社会中之地位,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社会物流系统和国际物流系统的建立和运作等。
(二) 微观物流 。 消费者、生产者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属于微观物流。 在整个物流活动中,之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具体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在一个小地域空间发生的具体的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
(三) 社会物流 。 社会物流指超越一家一户的以一个社会为范畴面向社会为目的的物流。
(四) 企业物流。 从企业角度上研究与之有关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
(五) 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系统发展很快、规模很大的一个物流领域,国际物流是伴随和支撑国际间经济交往、贸易活动和其它国际交流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六) 区域物流。 相对于国际物流而言,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物流,一个城市的物流,一个经济区域的物流都处于同一法律、规章、制度之下,都受相同文化及社会因素影响,都处于基本相同的科技水平和装备水平之中。
( 七) 一般物流。 一般物流是指物流活动的共同点和一般性,物流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涉及全社会、各企业,因此,物流系统的建立,物流活动的开展必须有普遍的适用性。
(八) 特殊物流 。 专门范围、专门领域、特殊行业,在遵循一般物流规律基础上,带有特殊制约因素、特殊应用领域、特殊管理方式、特殊劳动对象、特殊机械装备特点的物流,皆属于特殊物流范围。
三、 物流的系统及要素
物流系统概念 : 物流系统是由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要素之间存在有机联系并具有使物流总体合理化功能的综合体。物流系统是社会经济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或组成部分。物流系统和一般系统一样,具有输入、转换及输出三大功能,通过输入和输出使系统与社会环境进行交换,使系统和环境相依而存,而转换则是这个系统带有特点的系统功能。
物流系统特点: 物流系统本来说是客观存在,但一直未为人们所认识,从而未能能动地利用系统的优势。 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这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域跨度大,二是时间跨度大。 物流系统稳定性较差而动态性较强。物流系统属于中间层次系统范围,本身具有可分性,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物流系统的复杂性使系统结构要素间有非常强的"背反"现象,常称之为"交替损益"或"效益背反"现象, 处理时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系统总体恶化的结果。
物流系统五大目标: 物流系统目标,也即建立的物流系统所要求具备的能力,一般有五个方面:1、 服务目标。 2、 快速、及时目标。 3、 节约目标。 4、 规模优化目标。 5、 库存调节目标。
四、 物流的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的含义是从采购开始经过生产、分配、销售最后到达用户,这不是孤立的行为,而是一定流量的环环相扣的"链",物流活动是受这一供应链决定的制约的,供应链管理实际上就是把物流和企业全部活动做为一个统一的过程来管理。 供应链有四个要点:
第一, 供应链是一个单向过程,链中各环节不是彼此分割的,而是通过链的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第二, 供应链是全过程的战略管理,从总体来考虑,如果只依赖于部分环节信息,由于信息的局限或失真,可能导至计划失真。
第三, 不同链节上的库存观不同,在物流的供应链管理中,不把库存当做维持生产和销售的措施,而将其看成是供应链的平衡机制。
第四, 供应链管理采取新的管理方法,诸如用总体综合方法代替接口的方法,用解除最薄弱链寻求总平衡,用简化供应链方法防止信号的堆积放大,用经济控制论方法实现控制等等。
物流的供应链管理,虽然指明了企业战略要管全部供应链,但并不是说都要由企业去操作,部分环节在纳入管理前提下,利用社会力量操作也是正常的。
五、 生产物流
生产物流一般是指:原材料、燃料、外构件投入生产后,经过下料、发料,运送到各加工点和存储点,以在制品的形态,从一个生产单位(仓库)流入另一个生产单位,按照规定的工艺过程进行加工、储存,借助一定的运输装置,在某个点内流转,又从某个点内流出,始终体现着物料实物形态的流转过程。这样就构成了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全过程。所以,生产物流的边界起源于原材料、外构件的投入,止于成品仓库,贯穿生产全过程。
生产物流研究的核心是如何对生产过程的物料流和信息流进行科学的规划、管理与控制。
六、 物流技术
物流技术是指流通技术或物资输送(含停止)技术。它和生产技术不同,生产技术是为社会生产某种产品,为社会提供由性物质的技术;而物流技术是把生产出的物资进行移送、储存,为社会提供无形服务的技术。也就是说,物流技术的作用是把各种物资从生产者一方转移给消费者。它包括硬技术和软技术两方面。
物流技术是与现实物流活动全过程紧密相关的,物流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物流活动功能的完善和有效的实现。
七、 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
从社会经济的角度看物流,它属于宏观物流;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物流,它属于微观物流。
宏观,是指综合性全部,构成其全部的主体叫微观。比如,有句成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见森林叫宏观,见树木叫微观。 经济学,有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从整体看国家的经济,而微观经济学是从构成国家经济的企业等构成要素看经济的。
物流也一样,在国家、地区等大范围内整体性地如何操作物流问题,叫宏观性物流。因此,宏观物流要讨论的问题是日本的流通构造如何、其中物流的路径是什么样的、通过什么样的运输机构进行物流中心的运输作业等。另一方面,微观物流要讨论的问题是流通的活动主体制造商和流通业者、运输企业各自是如何操作物流的等问题。或者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不同的商品是如何送到各自不同的家庭去的,这也属于微观。
但是,这样的分类太困难,流通路径问题和各种商品的问题既是宏观问题,也是微观问题,所以,有时用"半宏观"的说法。宏观的着眼点是国家的或地区性的整体物流,微观是从企业经营看物流,半宏观是从总体看商品和商业的物流。于是,宏观物流,考虑的问题是运输结构和作为产业布局的物流据点,还有物流行政等;微观物流处理的问题是企业的物流系统网络、流通中心等内容和计算物流成本等物流管理;半宏观物流,是指各种产品从生产到消费之间的物流路径及物流成本在其商品价格中所占比例等问题。
再让我们从物流成本的角度看一看上述观点。宏观物流,是要调查物流成本在整个国家的经济中占的比例。其实要算出国民生产总值中物流成分,是不可能的,因为运输产业的生产额并不是物流成本的全部,制造商和流通业的生产成本中物流的比例是不知道的。半宏观物流,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格中,有多少是属于物流成本?到流通的后期作业,就会有很多的商品同时流动,所以,要特意抽出特定商品的物流成本,是很困难的。微观物流,各家企业以其独自的方法计算物流成本,可以得出具体数字,但把它们各家的数字加起来,并不等于整体的物流成本,所以,准确计算物流成本,也是很难的。
八、 物流在经济生活中的位置
经济中的流通、经济中的物流、经济中的运输,物流在社会经济中的位置是无法替代的。
"经济"一词来自"经世济民",经济的目的是治国安邦,让人们过上富裕的生活。所谓经济,就是用"价值"观念看人类社会而言的,是指人们为了生活而从事必要的买卖、消费、生产等活动。但经济决不是只由买卖、消费、生活构成的。
企业要销售产品、获取收入,没有流通是不行的,我们消费才为了生活下去,需要购买必要的物品,物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即流通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物流也是经济要素之一,这是毋庸置疑的。
如上所述,经济是由三大领域构成的,即"生产"、"流通"和"消费"。高校的"政治经济"、大学的"经济学"、"经济原理"教的是:构成经济的是"生产和消费"或"供给与需求"。流通是包含在"供给(生产)"中的。
但是,流通与制造、栽培是有本质区别的。现代流通的规模日趋庞大,这是经济的规模、范围扩大的缘故。在日本,工业原材料、新鲜食品从全世界选购,而日本生产的商品销往世界各地。因此,有必要把"制造物品"与"运送物品"分开来考虑。
流通由两个功能--"商流(交易流通)"和"物流(物的流通)"--构成。不过,这两个功能并不像生产-流通-消费那样属于不同的领域,只是把同一个东西用不同的观点加以区别而已。
所谓商流,是对"财(商品)"的所有权的转移而言的,即所有权从厂家、农家、渔家转移到商家的手里,最终再转移到消费者手中,这就是指这样的流动。另一方面,物流是从物资的物理性活动来看其流动的。
除上述两个功能外,可以说流通中还有辅助性功能,那就是信息、金融及其他服务。物流从其活动面可分为"运输、配送"、"保管"、"装卸"、"包装"、"流通加工"、"在库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等,这些活动还可以继续细分。
如上所述,经济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功能,流通是经济中的一个重要功能,物流是流通的重要功能……..它们之间有着如此密切的关连。因此,物流变化,会给整个经济带来影响,经济发生变化,物流也不得不发生变化。总之,要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待物流。
九、 后勤学
在经济界使用后勤(Logistics)一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事。美国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逐渐用Logistics一词不达意取代了Physical distribution一词,七十年代后勤一词引进日本,日本同样翻译成"物流",但是却按新的解释来解释,也即赋与了物流一定新的含义。
后勤和实物分销的区别在于,前者在后者基础上有了延伸和扩展,但本质是相同的,当然,也不能小视这一延伸和扩展,这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这一延伸扩展的控制的基础上,是建立在能管理和协调这么大的系统的基础上,所以本质虽同,水平却有时代的差别。
后勤的思想具有战略性而不着眼于既得之利益,是企业发展的战略举措而不是一时谋取利润的手段方法。因此它不是一项单纯性的职能活动,而企业制定经营战略的一项基本原则。更可以理性地讲:后勤是一种思维方式,按这观念可以建立起企业新的管理模式。
后勤网络的基本实体要素主要有原料产地、制造工厂、配送中心和客户。
后勤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14个方面:(1) 客户服务;(2) 订单处理;(3) 配送联络; (4) 存货控制;(5) 需求预测 ;(6) 交通和运输;(7) 仓库和储存;(8) 工厂和仓库布局选地;(9) 物料搬运;(10) 物料采购;(11) 备件和维修服务保障;(12) 工业包装;(13) 退货处理;(14) 废弃物处理。
十、 第三利润源说
“第三个利润源”的说法主要出自日本。“第三个利润源”,是对物流潜力及效益的描述。 第三个利润源的理论最初认识是基于两个前提条件:
第一、物流是可以完全从流通中分化出来,自成一个独立运行的,有本身目标,本身的管理,因而能对其进行独立的总体的判断;
第二、物流和其他独立的经营活动一样,它不是总体的成本构成因素,而是单独盈利因素,物流可以成为“利润中心”型的独立系统。

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