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发精油就是以前的头油吗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请问发油和护发精油的区别。护发精油可以用来做造型吗,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请问发油和护发精油的区别。护发精油可以用来做造型吗?
干胶、发油和啫喱都可以定型,护发精油是护发的没法做造型的哈,而且用了后跟两天没洗头一样。
护法精油和头油的区别
纯度不一样
护发精油是干什么用的
护发精油作用有很多,它能够改善受损发质,抑制头皮屑滋生,为头发增添了不少的光泽,改善头发出现油腻干枯的现象,最重要的是它还能滋养头发。
护发精油是能够滋养头发,它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很小,能够快速的被头发所吸收,它能够渗透到毛鳞片里面,帮头发补充营养成分,还能够改善丰乳粉的发质。把精油能够按摩头皮能够渗透到头皮的内部,强化头发的内部结构,让头发从内而外变得更加强韧,发质也会变得很好。
古代头油是一个什么东东?
文/孟晖
古代女性在头发上刷头油,是通过头油来固定发丝,相当于今天的定型啫哩。头油也是护发素,给头发以营养。《本草纲目》强调,茉莉花有催生毛发的功效,用茉莉花制的头油适合掉发的人来使用,而水仙花制的香泽能“去风气”。
皎皎白纻白且鲜,将作春衫称少年。裁缝长短不能定,自持刀尺向姑前。复恐兰膏污纤指,常遣傍人收堕珥。衣裳著时寒食下,还把玉鞭鞭白马。
唐代诗人张籍的《白纻歌》,写一位新婚的女性为同样青春年少的丈夫制作春天的衣衫。刚结婚不久,她与丈夫还不够“熟”,连丈夫的身量尺寸都含糊,又不好意思直接向丈夫询问,就拿着刀尺跑到婆婆面前去请教。
诗人对于传统闺中女性的羞涩与含蓄,真是有很入微的观察。虽然是这样传统的婚姻,但是并不妨碍女主人公对于新婚夫婿的一腔感情,这种感情不是通过语言,而是通过最细心的体贴流露出来。
忙碌中,她的耳环掉落了。她想到,耳环常在鬓边垂晃,难免会蹭到头油——“兰膏”,此时如果自己去捡耳环,手指沾到耳环上的头油,再摸衣料,就会把雪白的衣料也沾脏了。
于是,她就叫旁人来替她拾起耳环。耳环对于女性是多么重要的首饰啊,但是,此刻,比起丈夫的衣料来,竟不算什么了。
手下忙着,她心里喜滋滋的:等春衣制好,寒食节就到了,夫婿穿着雪白的一袭新长衫去踏青,手持玉鞭,跨下白马,轻驰在春风中,多么神气啊!
传统上,中国女性最重视护发、养发,头油一向是最重要的化妆与美容用品。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绵长的传统,也被今人轻易遗忘了么?
外域“香泽”
?
早在1500年前,也就是六朝时代,女性的头油就经历过一次“拿来主义”。在此之前,头油原料取自动物脂肪,如猪脂,但在汉代通西域之后,胡麻引种入中国,于是,胡麻——也就是芝麻——所制的香油,就成了头油的时髦新材料。
另外,头油一向强调以芳香取胜,因此得美名曰“香泽”。战国秦汉时代,是在猪脂中加入天然的兰草、蕙草,因此也被称为“兰膏”、“兰泽”。
随着陆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各种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香料,也被与芝麻香油一道运用到头油中。《齐民要术》中有“合香泽法”,把北朝时代制造香泽的配方、工序保留了下来。
第一步,把几种香料裹在新丝绵里,放在清酒当中浸泡;然后,芝麻油、猪脂按2:1的比例放在铜锅里,再倒入浸过香料的清酒;待煮沸以后,下入泡过的香料,小火慢煎一天。
从这里所出的配方,可以最好地看到香泽在该时期所处的变迁过程。原料已并不止于“泽兰香”,也就是古老的兰草这一本土香料,油料也不再仅靠动物脂肪。
鸡舌香、藿香、苜蓿、胡麻(芝麻)都是在汉代通西域和收复南方之后,从各地引入中原的新事物。中国香料史上划时代的巨变,恰恰在香泽这样的生活细节中清晰地折射出来。
梁简文帝《乐府》诗云:“八月香油好煎泽。”(明人杨慎《丹铅总录》卷四“香泽”)本来不太好理解,读过《齐民要术》中的方子才明白:诗中的香油是指芝麻油,是当时做香泽必须要有的一味原料。
实际上,在其后的漫长年代里,芝麻油始终保持着在香泽制造中的这一重要地位。到了唐代,制造香泽的配方中就彻底不见了猪脂的踪影,完全由香油替代了它的作用。
因此,《白纻歌》中的那位普通唐代女性,她乌发上的“兰膏”,可是暗暗散发芝麻香油与多种香料的复合香气呢!
花香入发丝
但是,中国不是一个轻易就满足、就停止进步的民族。到了宋代,南方特产的各种芳香花朵被开发出来,从此,中国女性的一头青丝便散发着沁人的花香。
在宋代,最流行的是“香发木犀油”(香油浸桂花),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桂花油”。关于这一头油的制作工序,宋人陈敬所撰《香谱》“香发木犀油”一条有详细的记录:
凌晨摘木犀花半开者,拣去茎蒂令净,高量一斗,取清麻油一斤,轻手拌匀,捺瓷器中。厚以油纸密封罐口,坐于釜内,以重汤煮一饷久,取出,安顿穏燥处。十日后倾出,以手沘其清液,收之,最要封闭最密。久而愈香。如此油匀入黄蜡,为面脂,馨香也。
在那个时代,桂花(木犀花)是刚刚流行起来的新鲜事物,因此被用以为头油发香。清早摘下半开的桂花,拣择干净,与香油按一斗花配一斤油的比例放入瓷罐中,再用油纸厚厚密封罐口,然后把瓷罐安顿在蒸锅里,大火沸水蒸一顿饭的工夫。
下火之后,还要让瓷罐在干燥的地方静置十天,让桂花充分吸收油分。最后,把罐里的内容倒出来,用手用力攥挤桂花,挤出的香油便散发着桂花的芬芳,这就是最后的成品了。
据南宋人陈元靓《事林广记》“宫制蔷薇油”方,那时也用柚花、茉莉、素馨制作头油及面脂,所记录的工艺则大同小异——是先把一块降真香料投到香油中,在火上蒸熟,然后,去掉降真香,放入香花(或柚花或茉莉或素馨),密封浸泡。两种方法相比较,显然是陈敬《香谱》所介绍的制头油方法更加经济便利。
古代的“护发素”
对于头油的改进,并没有到此为止。随着茶业的兴起,茶油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所谓茶油,就是用茶树子所榨制的油。到了明代,茶油制的香泽,已经成了闺中梳妆的必备之物,原因在于只有茶油才能最好地吸收茉莉等花的香精:
韶、连、始兴之间,多茶子树。以茶子为油……燕、吴人购之为泽膏发。谓非是油则玫瑰、桂、兰诸香不入。(清屈大均《广东新语》“食语·油”)
清人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则指出:“茶油——甘凉,润燥,清热息风,解毒杀虫,上利头目。……蒸熟用之,泽发生光。诸油惟此最为轻清……岂他油之浊腻可匹哉?”同书“桂花”条道是:“亦可蒸茶油泽发。”“玫瑰花”条云:“浸油泽发。”
另外,在清代著名食谱《调鼎集》中,“鲜玫瑰花”一条介绍:“阴干露水,矾腌,榨成膏。入茶油,即玫瑰油。……矾腌者,只宜浸油,不可食。”并说:“桂花同。”
由此可知明清时代头油的制法:把采摘下的玫瑰或桂花在背阴处晾干,再加入明矾,腌制一段时间,压榨成花泥膏。然后,把花泥膏放到茶油中,密封后上火蒸熟,再浸泡一段时间,就得到了芳香的玫瑰油、桂花油。
根据那一时代的记载,茉莉、素馨、水仙、蔷薇、兰、蕙等香花香草,都被用来制作头油。甚至还有一种特殊的“露花油”,因为香气馥烈,成了热门的出口货,“洋舶争买以归”(《广东新语》“食语·油”)。
《广东新语》告诉我们,在明清时代,无论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燕、吴人”)都从广东韶州等地收购茶子油,其目的就是为了制作头油。由于全国范围的巨大市场需求,当时茶树的种植已经专业化,分化出“茶子树”(今天称为油茶树)的种植与榨油这样一个分支行业。
“韶、连、始兴”所种的“茶子树”,显然已经不是为了收茶叶,而目的只在生产茶油。明清时代的化妆品市场,其规模岂不是很惊人吗?甚至,还有露花油这种热销“国际市场”的拳头产品!
古代女性在头发上刷头油,是通过头油来固定发丝,相当于今天的定型啫哩。另外,头油也是护发素,给头发以营养。早在东汉,刘熙《释名·饰首饰》即云:“香泽者,人发恒枯悴,以此濡泽之也。”
民国头蜡广告
另外,有些偏方制成的头油,还具有生发、黑发以及保健的作用,《本草纲目》就强调,茉莉花有催生毛发的功效,用茉莉花制的头油适合掉发的人来使用,而水仙花制的香泽能“去风气”。
《随息居饮食谱》的作者王士雄是清代名医,在他看来,“茶油”的优点多多,“甘凉,润燥,清热息风,解毒杀虫,上利头目”,而且比起其他种类的植物油,茶油“最为轻清”。
如果说六朝时以芝麻香油代替猪脂,确实是一次材料上的进步,那么,今天单单风行欧洲特产的橄榄油,而全然忘记祖宗贡献给世界的茶油,则未必明智。
橄榄油、熏衣草香精油就一定好过茶油、玫瑰花膏么?用天然植物油与天然香花香草制作健康环保的护发油,十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就是中国人的擅长!
(作者:孟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