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中冬季的特点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冬季养生的中医理论与养生注意事项有哪些,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冬季养生的中医理论与养生注意事项有哪些?
冬季养生的中医理论与养生注意事项
冬季快要到了,冬季养生成了讨论的话题人们。只要明白了冬季养生的中医理论,无论各方面就知道怎样做。冬季养生的中医理论:冬季养生在于“藏”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
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也当讲“藏”。由于人体阳气闭藏后,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就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
——“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变化。冬季时节,肾脏机能正常,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即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产生疾病。
因此,冬季养生很重要的一点是“养肾防寒”,以下几点是贯彻这一原则的要点,饮食调养:冬季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以“藏热量”为主,因此,冬季宜多食的食物有羊肉
、狗肉、鹅肉、鸭肉、萝卜、核桃、栗子、白薯等。同时,还要遵循“少食咸,多食苦”的原则: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当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
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冬季饮食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因为此类食物属“饮”,易使脾胃之阳气受损。
橄榄雪梨炖瘦肉:
用料:橄榄15克、雪梨50克、瘦肉100克、蜜枣1个
功效:清肺热,利咽生津,清热解暑,滋阴润燥
制作要点:将瘦肉洗净,沸水略煮后切块,雪梨洗净切片再与洗净的橄榄、蜜枣放入炖盅内加清水250毫升,隔水炖2小时即可。
适用人群: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烦热口渴、痰多咳嗽或干咳无痰等肺胃热盛者。
银耳雪梨炖瘦肉:
用料:银耳3克、雪梨50克、瘦肉100克、蜜枣1个
功效:养阴润肺,生津润肠,降火清心
制作要点:将瘦肉洗净,沸水略煮后切块,再与洗净的银耳和切块的雪梨、蜜枣放入炖盅内,加水300毫升,隔水炖1小时即可。
适用人群:咽喉干涸,肺燥干咳或痰带血丝,心烦不寐,大便干结等。
花旗参炖水鸭:
用料:花旗参5克、水鸭120克、生姜1片
功效:益气养阴,清虚热,滋阴养胃,补气利水
制作要点:将水鸭去毛剖好切块略煮,花旗参洗净切片,加生姜一片,放入炖盅内加水250毫升,隔水炖2小时即可。
适用人群:气因两虚,虚热内扰,眠差口干,午后潮热,盗汗,水肿等症。锻炼强身: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事实证明,冬季多
参与室外活动,使身体受到适当的寒冷刺激,可使心脏跳动加快,呼吸加深,体内新陈代谢加强,身体产生的热量增加,有益健康。
精神调养:除了重视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同时,在冬季还要防止
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发生。所谓季节性情感失调症,是指一些人在冬季易发生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现象,并且年复一年地出现。这种现象多见于青年,尤其是女性。
预防的方法是多晒太阳以延长光照时间,这是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
精神调养:除了重视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
首先要加强道德修养,少私寡欲。儒家创始人孔子早就提出“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这是很有道理的。从生理上来讲,道德高尚、光明磊落、性格豁达、心理宁静,有利
于神志安定,气血调和,人体生理功能正常而有规律的进行,精神饱满,形体健壮,这说明养德可以养气、养神。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如
若不然,私心太重,嗜欲不止,欲望太高大多,达不到目的,就会产生忧郁、幻想、失望、悲伤、苦闷等不良情绪,从而扰乱清静之神,使心神处于无休止的混乱之中,导致人体
气机紊乱而发病。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惊则气乱,恐则气下”,这里的气上、气下、气结、气缓、气乱、气消,均为人体气
机失常,而气机失常将导致人体生命活动的受损,倘若能减少私心、欲望,从实际情况出发,节制对私欲和名利的奢望,则可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心地但然,心情舒
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太上老君养生诀》里清楚指出:“且夫善摄生者,要先除六害,然后可以保性命延驻百年。何者是也: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损
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嫉”。这里说的再清楚不过了,否则六害不除,万物扰心,神岂能清静?
“神藏于内”的第二点是:要能调摄不良情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使你不高兴的事,甚至是悲欢、愤怒、兴高采烈。那么,应该怎样办呢?这就要学会调摄情
绪,宠辱不惊。如遇事节怒,宠辱不惊,都是节制法在周摄情绪中的运用。此外,亦可采取疏泄法:就是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宣达,发泄出去,以尽
快恢复心理平衡。
冬季养生注意事项:
黄帝内经》里指出:“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意思是,冬天要早睡、晚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后为益(尤其对于老人而言)。冬季起居养生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穿
衣要讲“衣服气候”,指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应始终保持在32℃~33℃,这种理想的“衣服气候”,可缓冲外界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其次,要注重双脚的保暖。由于脚离
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且慢,因此脚的皮温最低。中医认为,足部受寒,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腹泻、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其三,冬季定时开窗换气有利于身体健康
。其四,蒙头睡觉不可取。冬天蒙头睡觉极宜造成缺氧而致胸闷气短。其五,夜间忌憋尿。由于冬夜较长,长时间憋尿,会使有毒物质积存而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
中医理论认为寒与肾相应,最易耗伤肾的阳气,冬季如何补肾养生?
立冬节气的到来意味着秋去冬来,很多人在冬天会出现膝盖冷疼、夜间尿频、易受寒等现象。根据中医理论,冬季的主气是寒,而寒对应的是肾,所以冬季最容易消耗阳气的,会引起腰膝冷痛等肾阳虚症状。而肾阳虚易累及肾阴,导致肾阴虚、咽干、头晕、耳鸣等症状。因此,在冬季养生时,应先补肾。冬季养肾不仅能增强人的御寒能力,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延缓衰老。医生提醒大家立冬后养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饮食对于补肾防寒非常重要。冬季宜吃羊肉、狗肉等温肾阳、产热高的食物,对身体受寒尤其有益。也可以吃具有补肾功能的食物,如核桃、板栗、桂圆等。黑色食物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鸡等都能进肾强肾。如果将上述食物煮在粥里,不仅可以祛寒,还可以滋补,治病。
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年龄不同,在饮食上也要有忌,要灵活。如肾阳虚者,可吃羊肉、驴肉等有温肾阳作用的食物;肾阴精不足者,饮食宜以鸭鹅肉为主;对于肾阴精华逐渐下降的老年人,冬天可以吃甲鱼、甲鱼、枸杞、山药、木耳等阴品。冬季饮食不宜太咸,因为咸入肾,会引起肾水变凉,有扰心阳。另忌冷食,以免“雪上加霜”,伤阳。
冷脸,也就是用20℃左右的冷水洗脸,能提神醒脑,使大脑兴奋,还能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暖牙,即用35℃左右的温水刷牙漱口。中医认为“牙补肾”,保护牙齿就是保护肾脏。热脚,就是睡觉前用45℃~50℃的热水洗脚泡脚。俗话说,“冷从脚开始”,指的是血液供应不足,热量不足,隔热效果差。所以,每天晚上都要坚持用HOT泡脚,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预防疾病的能力。
肾是先天的,脾胃是后天的。脾肾虚,则气虚,邪气盛。因此,滋补正气在补脾补肾中很重要。中医认为,温润补益无非是艾灸,具有通络活领、活气活血、祛湿逐寒、防病保健的功效。艾灸法补肾阳,最重要的穴位是官元、涌泉和肾俞穴,每日艾灸30~60分钟。关元穴:在脐带以下四横指处,灸关元穴可治一切阳虚气虚证。涌泉穴:是人体的脚底穴,位于足前凹陷中第二、三趾缝头端与脚后跟之间的线的前三分之一处,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冬季养生知识大全
冬季养生知识有:早上晚点起,晚上早点睡;早饭晚点吃,晚饭早点吃等等。
1、早上晚点起,晚上早点睡
中医理论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应该顺应自然的四时变化,合理安排起居休息。著名健康教育专家、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洪昭光教授也指出,当太阳升起时,人体生物钟就会发出指令,交感神经开始兴奋,这就意味着你该起床了。
2、早饭晚点吃,晚饭早点吃
冬天晚起床,早饭也应顺延。因为人在睡眠时,消化系统仍在努力工作,消化一天中吃下的食物。如果早饭吃得过早,会使消化系统疲劳应战。起床后,可以先喝一点水,再不慌不忙准备早饭,给消化系统留下足够的休息时间。
3、早上吃“硬”,晚上喝稀
这里说的早吃“硬”,其实并不是指口感硬的东西,而是营养丰富、能量较高的食物。刘德泉说,早饭吃得好,才能更好地保证一天活动所需的能量。如瘦肉、谷物食品等。但消化功能较弱的老年人也得同时考虑食物是否易消化。
4、早上喝水,晚上喝蜜
中医有句话叫:“早喝盐水晚喝蜜”。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力教授解释说,盐有清热、凉血、解毒、养肾的作用。晨起后空腹喝一杯淡盐水,有助于降火益肾,缓解便秘、改善肠胃的消化功能,且对上火、咽喉肿痛者也有好处。
5、晨练晚一点,晚练早一点
不论是早起锻炼,还是傍晚锻炼,也都需要适应冬天的时令特点。刘德泉认为,选择锻炼时间的一大原则是:见不到太阳不要锻炼。所以,晨练要等到太阳出来后,晚练要赶在太阳下山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体内的阳气不受损。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健身知识:冬季养生分早晚
冬藏是立冬还是冬至?
01
立冬
冬藏,基本意思指的是立冬之时,农家把收获之物贮藏起来。也指某些鸟兽冬季迁徙或蛰伏。立冬,意味着冬季正式到来,气温变化剧烈,容易导致疾病发生,所以人们要“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藏好阳气,做好“冬藏”。
冬藏是立冬还是冬至?
冬藏是立冬。冬藏,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冬季农家把收获之物贮藏起来。【释义】:1.亦作"冬臧"。冬季农家把收获之物贮藏起来。2.指某些鸟兽冬季迁徙或蛰伏。3、内经养生之道:春生夏长秋敛冬藏。
立冬,意味着冬季正式到来,自然界万物凋零。
中医理论认为,人与自然息息相关,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所以自然环境的变化,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在四时气候的正常变化中,每一个季节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冬季的气候特点就是“寒”。如果冬天的气温变化过于剧烈或急骤,超出了人体调节能力的范围,就容易导致疾病发生。
面对“冬寒”,该如何做好“冬藏”,才能适应季节变化,减少疾病的发生呢?
1、“早睡晚起”藏阳气。立冬后,白昼渐短,夜晚渐长,此时的作息不能再强调“早睡早起”,而是要顺应“冬藏”的规律,做到“早睡晚起”。
2、睡觉时要盖好被子,做好保暖措施,起床时间不宜太早,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利于阳气的潜藏。
3、冬季不宜早起晨练,可选择午后锻炼。外出时,要戴好围巾、帽子和口罩,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进行散步、太极拳、太极剑等舒缓且适宜冬季锻炼的项目。在室外不宜呆过久,且气温骤降时最好减少外出。
中医膏方调理脾胃,冬天是最佳时节
胃肠疾病的产生多与人体肝、脾、胃的虚、滞、失和有关,不少老人体内的阳气不足,胃为暖脏,属阳,因而冬季容易犯病。此时进行膏方调理较为适宜。
冬季本来是消化道疾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寒冷,胃肠道免疫屏障功能下降,再加上呼吸时寒气入胃,稍有刺激就容易诱发肠胃疾病。倘若本身消化系统功能就比较弱,就更易诱发急性肠胃炎。
医生建议,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最重要的是切忌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辛辣食物。此外,应规律作息,注意保暖,必要时可遵医嘱预防性服药。为避免严寒受凉,应适时添加衣物,夜间起床活动更应注意保暖。必要时可戴棉兜肚护腹。
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外因方面可以说是受到冷空气的影响,但更主要的是由饮食习惯和作息不规律所导致。慢性胃病患者的发作主要集中在消化性溃疡方面,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食管下端溃疡等,大多有胃胀胃痛、呕吐酸水、胃出血等症状。对于这些慢性脾胃病患者,中医师建议采用膏方调治。
什么是膏方
膏方,又称膏滋剂,融合了中医药博大的精华。医生通过望、闻、听、切患者的病情、体质,依据中医理论,辨证开出处方;将处方药材精心熬制后,再加蜂蜜或胶类药材收膏,就制成便于保存、服用方便的膏状制剂。
其优点是克服了中成药、保健药品千人一方的缺点,实现了个性化制药,又避免了汤药煎煮麻烦、服用痛苦等弊端。膏剂质地滑润细腻,口感好,服用方便,很受患者欢迎。
中医学认为“天人相应”,即人体与天地之气息息相关。随着一年四季气候的不同,人体生理也随之发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人体阳气、阴精均藏而不泻,营养物质能充分吸收、利用和储存,因而在这段时间选择适合的膏方进行调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膏方的作用,使来年阴阳平衡,五脏六腑协调,气血和顺。大多数脾胃病的特点是病程长,易反复,易受气候影响,需长期服药调理。膏方因服用方便,保质期长,更适宜对胃肠病的治疗。
膏方具有“营养、滋补、预防、治疗”的综合作用。在慢性脾胃疾病的患者中,适合服用膏方的主要有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腹泻、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患者。
中医上认为,慢性胃炎多与肝、脾有关,“不通则痛”。临床分为多种类型,膏方调理对于肝郁脾虚、脾胃虚寒、胃阴不足型最为适宜。中医多使用香苏散、良附丸、保和丸、柴胡疏肝散、黄芪建中汤等为基础熬制膏剂。
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适合采用膏方调理。方剂里主要使用太子参、炒白术、北沙参、仙鹤草、丹参、莪术,再加上有扶正抗肿瘤作用的薏苡仁、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中医中药在治疗萎缩性胃炎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有些患者通过中药调理,可以使萎缩逆转,逐渐使胃肠功能恢复正常。
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主张使用保和丸、二陈汤、平胃散、越鞠丸、枳术丸、补中益气汤、益胃汤等进行调理。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胃和十二指肠在没有病理变化的情况下发生的功能性消化功能障碍,上腹痛、反酸、恶心、腹胀、早饱等临床表现的症候群,持续或反复发作,并排除可出现类似症状的其他相关疾病。该病可分为上腹痛综合征和餐后不适综合征两型。
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胃,与肝、脾有关,病机为脾虚肝郁,胃失和降。其中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寒证,较宜用膏方调养。
慢性腹泻如何调理
慢性腹泻是一种长期排便次数过多,或大便不成形的疾病,病机为脾虚湿盛,还与肝、肾有关。主要分为肝脾不和、脾肾阳虚、脾虚泄泻等类型,也适宜用膏方调理。
主要使用藿香正气散、葛根芩连汤、保和丸、参苓白术散、四神丸等来调补。
慢性功能性便秘如何调理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长期排便次数减少、排便量不足、排便周期过长,或排便困难、大便干结,并排除了其他可以解释该症状的疾病。
其病机为大肠传导失常,其中阳虚、气虚、阴血亏虚型患者,适宜服用膏方调理治疗。
主要使用麻仁丸、六磨汤、黄芪汤、润肠丸、增液汤、济川煎等来进行调理。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保健 养生 的重视,许多中药店都在冬季推出了膏方服务。建议大家在选用膏方调理时,一定要先请中医辩证,看药店推出的膏方是否适合自己。最好请中医辩证处方,请中药店按处方配药,制作最适合自己的独家膏方。
(文/周一海 主任医师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