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教育康乾好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康乾盛世”表现在哪些方面,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康乾盛世”表现在哪些方面?
“康乾盛世”的表现:①政治清明,社会稳定;②边疆地区得到巩固和发展;③经济发展迅速,耕地面积扩大,国家财政收入增加;④人口大量增加;⑤资本主义萌芽得到缓慢发展。
“康乾盛世”迅速消逝的原因:
(1)“康乾盛世”期间的西方国家:①工业革命开展并基本完成;②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向深度和广度发展;③资本主义加紧对外侵略步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
(Ⅱ)“康乾盛世”期间的中国:①长期推行“闭关自守”政策,造成中国日益落伍于世界;②大兴文字狱及沿袭明朝八股取士制度,禁锢了人民的思想;③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影响社会的进一步发展;④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严重束缚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侵略,力图使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理想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西对比,中国渐趋衰落。
认识:封建盛世政治清明,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是值得肯定的,但它也打上了阶级烙印,农民仍深受沉重的压迫和剥削。
启示:①统治者闭关自守,盲目自大,使盛世迅速丧失;②坚持改革开放,跟上世界潮流;③调整生产关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④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提高民族凝聚力;⑤重视科技教育,增强综合国力。
扒一扒康乾盛世的皮,其实当时只是表面光鲜,内里却是腐朽不堪
题/扒一扒康乾盛世的皮,其实当时只是表面光鲜,内里却是腐朽不堪
文/土老帽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清朝入关之后,出了两个好皇帝康熙和乾隆,康熙甚至被吹嘘成千古一帝。而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代,甚至被美化成康乾盛世。其实所谓的康乾盛世是经不起推敲的,很大程度上是清朝自我吹嘘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可以说那个时期是一个相对的盛世,所谓相对的盛世,是相对于明末清初战乱时期的饿殍遍野,和近代百年内忧外患时代的民不聊生,清朝统治的268年里只有康乾时代,相对好些,如此而已。
(康熙像)
康乾时代从1662年康熙继位一直到乾隆1796年让位给嘉庆持续130多年,这一百多年是清朝相对安定的时期, 社会 经济得到恢复,政治上也相对稳定,但是把这一段 历史 放在中国 历史 背景下来研究,它算不上是盛世,理由如次:
(乾隆像)
人们现在还称康乾盛世,一个重要的理由是,当时清朝的经济总量是世界第一位,但是不要忘了,清朝的人口也是世界第一,而且占了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按人均值来说,清朝的经济就很一般了。而且清朝的经济质量无法跟西方相比,因为西方完成了工业革命,清朝还是个农业国,虽然有少量的手工业,但绝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工业。
即使单纯比农业,清朝的农业也无法跟西方比。当时清朝人均占有粮食200公斤,而美国人均接近1000公斤。英国每个农场都有一台蒸汽机,而清朝使用的还是最传统的耕作方式。而英美农业在经济中只是一个小的组成部分,而清朝却几乎是其经济的全部。
这样综合来看,清朝的经济其实没法跟西方列强比。
当时的西方各国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而清朝还沉醉在天朝帝国的美梦之中。西方列强早已虎视眈眈,要瓜分清朝这个自我感觉良好的落后腐朽的国家,而清朝不仅一无所知,还空想怀柔四夷,要让四夷来朝。清朝在政治上已经落后于西方一个时代而不自知。
(乾隆接见英国使者,还喜欢端架子)
从康熙开始,就确定了清朝的对外政策,而他所确定的政策基本上是闭关锁国的政策。这个康熙非常奇怪,他个人非常喜欢西方的现代科学,他请来很多西方的传教士给他讲授现代科学知识,他也确实是当时清朝最渊博的学问家。但是悲催的是现代 科技 从来也没有走出皇宫,没有跟清朝的经济和生活发生联系。相反,康熙非常排斥对外贸易,基本上奉行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而且从他之后一直到乾隆卸任,一直没有改变。清朝跟西方只有有限的贸易,而且清朝跟西方人贸易的目的也根本不同,西方贸易是为了追逐利润,而清朝的贸易是为了怀柔四夷,完全是出于政治目的,而清朝的政治又是远远落后于西方的。
人们动不动就批评清朝的闭关锁国,其实闭关锁国的最大责任应该归于康熙。
清朝经济的落后和 科技 的落后是一致的,清朝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经济,也没有现代意义上的 科技 。清朝基本上在吃 科技 文化的老本,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留下的 科技 文化,在康乾时代基本上没有什么发展。反观西方, 科技 文化可以说突飞猛进,蒸汽机和各种机械在工业上广泛运用,而工业的飞速发展又反过来推动 科技 的进步,西方经济和 科技 的这种良性发展,在清朝丝毫也没有发生。
中国历来重视科举取士,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基层文化的发展。但是在所谓的康乾盛世,老百姓能读书的却很少,大量的农民大字不识一个。当时的中国根本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承担国民教育的是私塾,而能读得起私塾的又寥寥无几。
而且三位皇帝都大兴文字狱,对思想文化的破坏不说空前绝后,至少也达到 历史 上的一个高峰。
(文字狱才最能反映康乾时代的 科技 文化状况)
最能反映康乾盛世成色的是百姓的生活,17世纪,一个英国使团来到清朝,其中有一位名叫约翰·巴罗的使者这样写道:“一登上陆地,发现到处是触目惊心的贫困,跟我们想象的样子完全不一样……每次接到我们的残羹剩饭,总要千恩万谢,我们泡过的茶叶,他们贪婪争抢……百姓异常消瘦,民众吃糠咽菜度日……”
(康乾盛世的黎民百姓)
所以所谓的康乾盛世,是一个假象,甚至是一个笑话,它不过是清朝给自己脸上贴的金。真正的康乾时代,危机四伏,早已为后来的落后挨打拉开了序幕。如果真有所谓的康乾盛世,就不会出现1840年鸦片战争那样的惨败。因为距离乾隆卸任才只有40年,一个刚经历盛世的清朝不会衰落到那种地步。
康乾盛世出现的原因?
1、经济上,全面恢复明末以来遭受残破的经济,大力发展农业,为盛世的到来准备了丰厚的物资条件。从顺治开始,特别是康雍乾三朝高度重视农业生产,以农业为国本,极力发展农业经济。这集中地体现在康熙所表述的思想。
2、政治上,清朝入关,首要整顿吏治,从严整顿,大得民心。明末吏治腐败,是其亡国的主要原因之一。清朝统治者,时时以明亡为戒,大力整顿吏治,扫除明末以来的贪风和颓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坚持国家大一统,制定并实施正确的民族政策,安定边疆,消除边患。
3、在思想文化领域,康雍乾三朝牢固地确立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兴学校,办教育,培养大批人才;大力推进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整理典籍,大量编纂如《四库全书》等为时代标志的图书,实集传统文化之大成,这对盛世的形成起到很大作用。
扩展资料
18世纪中国的康乾盛世,特别是1759年清朝统一新疆后出现的“全盛”局面,无论是在疆域版图上,还是在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统治能力、文化繁荣程度上,都远远超越前代,创造了中国传统社会繁荣昌盛的奇迹。
最高统治者乾隆皇帝则将持盈保泰作为自己的主要施政目标,即当事者处盈泰之时,更滋敬慎之心,以保持事物的完满状态。18世纪中后期,清朝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统治集团丧失了进取的动力,在持盈保泰的口号下,不少人不择手段地为己谋私利,政风败坏,社会矛盾逐渐趋于激化。
在18世纪,对清朝全盛背后潜伏着的严重社会危机感觉最为敏锐的是著名理学家、大学士蔡新。在他看来,当时的清朝,貌似繁荣,其实存在着不少隐忧,如贪图安逸,不计久远,政令繁琐,政风颓废,物力艰难民生渐困,士风萎靡,人才渐缺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康乾盛世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康乾盛世已有忧患意识 乾隆努力维持盛世现状
康乾详细资料
康熙帝简介
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名玄烨.世祖顺治皇帝第三子.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顺治十一年(1654年)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天表英俊,岳立洪声.顺治十八年,顺治皇帝驾崩,圣祖时年八岁,即位,翌年改元康熙.史称康熙皇帝.康熙皇帝一生坎坷,八岁丧父,九岁丧母.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康熙皇帝临危不乱,勤于读书,精通历史,地理,算学,医学等诸多学科.在祖母孝庄文皇后的辅佐下,智擒鳌拜,裁撤三藩,收复台湾.历史上有名的康熙盛世自此发端.康熙皇帝一生崇尚孝道.对其祖母,母亲皆极为尊敬.他的母亲孝康章皇后去世后,几十年来,对其嫡母孝惠章皇后恭顺有加,每年亲自侍奉孝惠章皇后赴热河避暑.在其病重期间,每日前往寿宁宫探望,直至皇后驾崩.康熙皇帝对其祖母,太宗之庄妃,世祖生母孝庄文皇后更是恪尽孝道.不但每日前往慈宁宫问安,还在孝庄文皇后生病时几次步行至天坛,为其祈祷,言愿以己之寿命换祖母万寿.孝庄文皇后驾崩后,康熙悲痛万分,亲视其入殓,断发着服,庐次于慈宁宫外,正直除夕佳节,群臣请其回宫,未允.回宫后,仍然每日去慈宁宫,睹物思人.康熙皇帝,一生励精图治,政绩卓著.除却上文所提,康熙皇帝积极抵抗外国势力侵略,与俄国精确边界,两次亲征准葛尔,定鼎天下,完成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因其文治武功,后人称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驾崩于北京京郊畅春园,享年69岁,庙号圣祖,是为清朝唯一有圣字庙号的皇帝.康熙皇帝在天有灵,其仁德在乾,功勋于坤,必将流芳百世,光照千秋!
乾隆皇帝
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他在将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的同时,也亲手将它带向低谷,他是影响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
弘历是雍正帝第四子,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于雍亲王府。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年号乾隆。
弘历幼年天资聪颖,颇受皇祖康熙帝宠爱,曾为其慎择良师,进行多方面教育。雍正元年(1723年)被密立为太子,十一年封为和硕宝亲王,开始参预军国要务。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去世,弘历即位。由此,他站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至高点,开始施展其“文治武功”。
乾隆帝的“文治”表现于他在政治、经济上的作为和文化上的贡献。
乾隆帝即位后,政治上矫其祖宽父严之弊,实行“宽严相济”之策,整顿吏治,厘定各项典章制度,优待士人,安抚雍正朝受打击之宗室。经济上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全国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之势。从乾隆初年至中期左右,是乾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备受后人称颂的时期。后期倚重于敏中、和珅,尤其宠信贪官和珅,加之乾隆帝本人年事已高,致使吏治败坏,弊政丛出,贪污盛行,使乾隆帝辉煌的一生罩上了阴影。
乾隆帝儒雅风流,一生著文吟诗,其诗作竟达四万二千余首,几与《全唐诗》相埒。又重视文物典籍的收藏与整理,令将内府珍藏编成《石渠宝笈》、《西清古鉴》等。乾隆帝最突出的文化成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编纂巨帙《四库全书》。然而与此相悖的是他大兴文字狱,焚毁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文化典籍,使其“文治”黯然失色。
乾隆帝还曾六下江南,六莅五台,奠孔林等,数十次木兰秋狝,多次于避暑山庄宴见西北边疆少数民族首领,这些举措对发展经济、巩固统治、安定边疆产生了重要作用。但乾隆帝的视角还仅限于中国本土,对同时期已经蓬勃发展的欧洲各国的科学文化尚无足够的认识。
乾隆帝的“武功”主要是对边疆的战事,虽有胜有负,有义与不义,然而他皆自诩为“十全武功”。
乾隆帝执政60年后,虽禅位与其子颙琰,但又以太上皇的身份进行了3年统治。他不仅是中国历代帝王中寿命最长的皇帝,而且也是实际执政时间最久的皇帝。
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帝去世。卒谥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庙号高宗。葬河北遵化清东陵之裕陵。
“康乾盛世”为什么不被史学家们所认可?
“康乾盛世”之所以不被史学家们列入古代盛世名单,有两个原因;第一,康乾盛世比起古代历史上其他盛世,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第二,康乾盛世其实只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假象,纵观全世界而言,那个时期的清朝不仅固步自封,还为日后的屈辱历史埋下了种子。
先来谈谈第一个原因,中国古代的盛世里,无一不是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统治阶级励精图治。就拿唐朝时期的开元盛世来说,在经历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后,唐朝的国力十分强大,而且多年没有战乱,人民安居乐业,同时人们的思想也是比较开放的,不仅在国家层面能做到万邦来贺,在人民层面也能做到生活幸福。
而康乾盛世时期虽然大清国力也很强大,但是朝廷中却是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汹涌。光是康熙时期,朝廷中就多次出现贪污腐败盛行之事,后来的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多次打压,但是实际上都没有对这样的情况实现“质”的改变。而且康乾盛世期间,人们的思想其实是非常封建的,不仅要求男生剃头,女性裹小脚,在服饰和礼仪方面更是十分严苛,因此实在不算思想开放,百家争鸣。
再来看看第二个原因,康乾盛世的时间大约是公元1713年至公元1847年,共持续了一百三十多年。在这个时期里,清朝依旧是以农业为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也十分有限。反观西方列强,1765年发明了飞梭,1765年发明了珍妮纺织机,1785年瓦特的改良版蒸汽机等等,在西方列强爆发工业革命的时期,清朝却还固步自封,沉浸在自己的大国假象里,才会导致后来的屈辱历史,用那段血腥又屈辱的历史告诉世界“落后就要挨打”,因此,康乾盛世才不被史学家们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