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首页 知识大全

2022除颤仪最新指南(2022电除颤指南)

发布时间:2023-07-24 14:12:02

2022除颤仪最新指南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北京2022年重点场所AED设施全覆盖,什么是AED,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2022除颤仪最新指南

北京2022年重点场所AED设施全覆盖,什么是AED?

AED叫做自动体外除颤仪,是一种急救的设备。我们都知道人在昏迷的时候,有黄金30秒的急救时间。在这个时间内,只要救助及时,就可以挽回一条生命。现在很多地区,都开始在重要地方覆盖AED,就是为了方便对特殊人群进行快速的救治。现在北京市宣布,将在2022年,在全市重点公共场所覆盖AED,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1、危险事件增加

每年都有很多危险的事件,发生在各种公共场所,其中最常见的是地铁。而北京市部分地铁,就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当时有很多人职责,说北京地铁站没有覆盖AED,根本无法对人进行急救。本来这没什么,可是各地因AED救急成功事件出现,让北京陷入舆论中心。随后北京市各个部门开始调整,对AED设备覆盖公共场所进行商讨。很多重点的场所,已经出现了AED设备。

2、2022年全面覆盖终点公共场所

在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后,相关部门提出建议,要在2022年底前,实现重点公共场所AED设备的全覆盖。这个消息意味着,以后在公共场所出现需要急救的情况,人们就可以用AED进行救治。可能有些人觉得没必要,但是这样的政策可以挽救很多生命。现在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就会增高,AED的覆盖对于大城市来讲,是十分有必要的。

3、AED的使用

AED是一种急救的设备,它价格可能要好几万。虽然价格昂贵,但是这种设备有优点,可以供任何人使用。使用方式简单,不会对人造成误伤,就算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也能快速对周围的人进行救援。而AED本身自带检测功能,对有心跳的人不会进行电击,算是“傻瓜式”的急救设备,现在全国各大城市都在着手在公共场所覆盖AED。

除颤仪使用维护保养,读懂这篇就够了

丁香所在医院特地举行了一次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及使用的培训,特地选了生命支持类仪器中的先锋---除颤仪进行培训,由于除颤仪在基础生命支持中的重大作用,兼之使用频率低,造成维护保养知识的缺乏、临床使用误区较多,笔者通过这次知名高级工程师的培训,各临床科室针对性提问,获益较多,选取其中关键问题,通过查找相关文献进行对照,整理成文,以供大家交流学习。
对带输氧管的病人进行除颤治疗时,应妥善安置输氧管,不要将之安放在电极片或电极板附近,以防发生火灾或爆炸。在妥善安置输液管,确保氧气勿外泄情况下,是可以除颤的。
溺水病人浑身是水,故在抢救时需要将其移到干燥地面上,清洁除颤部位,保持除颤部位干燥,然后再进行除颤。
先给予电击还是先进行心肺复苏2015 (更新):  当可以立即取得  AED  时,对于有目击的成人心脏骤停,应尽快使用除颤器。
2010 (旧):  如果任何施救者目睹发生院外心脏骤停且现场立即可取得 AED,施救者应从胸部按压开始心肺复苏,并尽快使用 AED。在现场有 AED 或除颤器的医院和其他机构,治疗心脏骤停时,医务人员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且在 AED/ 除颤器可供使用后尽快使用。以上建议旨在支持早期心肺复苏和早期除颤,特别是在发生心脏骤停而很快能获得 AED 或除颤器的情况下。急救人员如并未目击到院外心脏骤停发生时的情况,则可在开始心肺复苏的同时使用 AED 或心电图检查患者心律并准备进行除颤。 在上述情况下,可以考虑进行 1½ 分钟至 3 分钟的心肺复苏,然后再尝试除颤。 凡是有两名或更多施救者在场的情况,都应在去取除颤器的同时进行心肺复苏。对于院内突发心脏骤停,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或反对在除颤之前进行心肺复苏。但对于有心电监护的患者,从心室颤动 (VF) 到给予电击的时间不应超过 3 分钟,并且应在等待除颤器准备就绪的同时进行心肺复苏。
理由 : 尽管有很多研究对比了在电击前先进行特定时长(通常为 1½ 分钟到 3 分钟)的胸部按压,和 AED 就绪后尽快给予电击两种情况,但患者预后没有出现差别。 在安放 AED 电极片的同时应实施心肺复苏,直到 AED 可以分析患者心律。
能。但对植有起搏器的病人进行治疗时可能会对起搏器造成损害,建议病人在治疗后对起搏器进行检查。
需要拔,除非自带带除颤保护导联的除颤仪。
原则上不允许。尤其是输液钢针,但在紧急情况下,比如病人生命垂危,建立了CVC、PICC、留置针的静脉的通道,是需要除颤的,仅仅依靠基本的 CPR, 也是难以消除 VF 或者使心律恢复至可灌注状态。
当除颤监护仪与病人连接时,不可以进行任何功能性检查,以免病人受到意外电击。
非同步电除颤适应症包括室颤、无脉性室速、无法同步的室速;
同步电除颤适应症包括房颤。阵发性室上;
其他还有心衰、血压下降等血液动力学障碍及药物治疗无效者。
非同步型除颤仪(无R波):除颤时与患者自身的R波不同步,可用在心室颤动。电刺激时无须考虑患者的自主节律,所以称非同步除颤。

同步电除颤:主要用于房颤,电击时,复律脉冲的发放,必须与患者的心搏同步,使电刺激信号落入心室绝对不应期中(R波起始后30ms处),以免刺激落入T波顶峰附近的心室易损期而引起室颤。

单相波360,双相波200j。小儿体重2-4倍。最大小于8倍。
除颤仪每天开机自检,保证能正常开机使用,开机后检查除颤仪电池电量或检查电池是否有电量不足的报警。
检查除颤仪除颤电极板是否在位,没有氧化生锈现象,每天清洁消毒擦拭完毕。
除颤仪心电导联电缆连接完好无破损,电极片连接正确完好。
除颤仪导电膏随设备存放且足量,保证随时可以使用。
除颤仪必须定位放置,所有医护人员应知应会。
稀释的肥皂水、稀释的氨水、双氧水(3%)、乙醇(70%)、异丙醇(70%)。
断开电源和电池。
用柔软的棉球,吸附适量的清洁剂后,擦拭显示屏。
用柔软的布,吸附适量的清洁剂后,擦拭电极板座或设备表面。
必要时,使用干布擦去多余的清洁剂。
将设备放在通风阴凉的环境下风干。
注意:每次使用之后和用户自检之前,对电极板和电极板底座进行全面的清洁
不可在放置有麻醉剂等易燃或易爆物品的环境中使用本设备,以防发生火灾或爆炸;同时应保证除颤监护仪以及其周边区域清洁和干燥。
在开机后,发现屏幕不亮,或者无法进行除颤操作。分析原因,一般都是因为电池故障引发的,若连接交流电后,发现设备运行正常,则表明电池电量不足,或者超出使用寿命,电池失效;如果经过检测,电池正常工作,则表明是AC/DC电路问题。在部分设备屏幕上,会直接显示电池电量,帮助操作人员判断电池容量。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对电池进行充电,或者联系技术人员进行检测和更换。
主要现象是屏幕显示的波形混乱,存在字符抖动的问题。事实上,考虑到设备的运行效果,心电除颤仪本身就设置有相应的屏蔽措施,抗干扰能力较强。但是伴随着各种设备的大量使用,干扰问题无法彻底避免。对此,需要由技术人员做好干扰源的分析,采取有效的屏蔽和防范措施,保证设备功能的稳定发挥。
参考文献
1.2015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
2.谢锐,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培训课程B-除颤培训.
3.鲍怀东,心电除颤仪工作原理及日常维护探讨.经营管理者[J].2017.1:389.

单相波除颤,双相波除颤能量各位多少

单相波除颤仪应直接选择最高能量360J,而双相波除颤仪应选择通常为150~200J。

电除颤是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从而使室颤终止的方法。是治疗心室纤颤的有效方法,现今以直流电除颤法使用最为广泛。原始的除颤器是利用工业交流电直接进行除颤的,这种除颤器常会因触电而伤亡,目前除心脏手术过程中还有用交流电进行体内除颤(室颤)外,一般都用直流电除颤。

心脏除颤器主要由除颤充、放电电路、心电信号放大、显示电路、控制电路、心电图记录器、电源以及除颤电极板等组成,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抢救设备之一。它用脉冲电流作用于心脏,实施电击治疗,消除心率失常,使心脏恢复窦性心律。

扩展资料:

除颤的实际操作过程

1、迅速熟悉、检查除颤仪,各部位按键、旋钮、电极板完好,电能充足。

2、患者取平卧位,操作者位于患者右侧位。

3、迅速开启除颤仪,调试除颤仪至监护位置,显示患者心律。

4、用干布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

5、确定手控除颤电极板正确安放胸部位置,前电极板放在胸骨外缘上部、右侧锁骨下方。外侧电极板放在左下胸、乳头左侧、电极板中心在腋前线上,并观察心电波型,确定为室颤。

6、选择除颤能量,首次除颤用200J;第二次用200―300J;第三次为360J。

7、按压除颤充电按钮,使除颤器充电。

8、除颤电极板紧贴胸壁,适当加以压力,确定周围无人员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

9、除颤仪显示可以除颤信号时,双手同时协调按压手控电极两个放电按钮进行电击。

10、放电结束不移开电极,观察电击除颤后心律,若仍为室颤,则选择第二次除颤、第三次除颤,重复第4~10步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除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除颤器

AED每次除颤功率多少?

心肺复苏的标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按压的频率以前在100/分左右,目前强调在100次/分以上,但不要超过120次/分;
2、按压的深度方面,以前要求在4-5cm,目前要求成人超过5cm,婴儿要求4cm,儿童要求5cm;
3、呼吸和按压的比例目前成人要求是30:2,按压30次连续吹气2次,儿童和婴儿要求15:2;
4、用药方面提倡使用肾上腺素,阿托品目前不常规使用,肾上腺素的剂量以前要求成倍的翻比,如第一次使用1mg,第二次是2mg,第三次是4mg翻倍使用,目前要求剂量是每3-5分钟1mg,可反复多次使用,剂量不提倡翻倍增量;
5、电复率电除颤的使用方面,如现场使用AED自动除颤仪,除颤剂量是固定的,通常为200焦耳、300焦耳、360焦耳,若不使用AED,而是临床工作中使用除颤仪,可直接使用360焦耳,小儿按公斤体重使用,每公斤体重2焦耳的剂量除颤。
心肺复苏(CPR)技术产生于60年代,随着CPR知识的普及与急救技术的培训,近40多年来,复苏成功率不断提高。心脏骤停约50%发生在院外,故院外急救十分重要,应对公众进行CPR的培训,并主张开展公众参与的除颤。复苏后存活的病人中,约有20~40%可留有永久性神经伤残,近几年来,特别强调在CPR过程中加强脑缺血与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成人的生存链是由四"早"组成,即尽早进入急救系统、尽早行初级心肺复苏、尽早除颤、尽早行高级心肺复苏。
一、初级心肺复苏
初级心肺复苏是指支持基础生命活动,迅速恢复重要脏器的供血供氧。包括迅速识别和采取措施,预防心肌梗死和卒中患者发生循环呼吸骤停、对呼吸停止者进行救生呼吸、对心跳和呼吸停止者进行救生呼吸和胸外按压、用自动体外除颤器对心室颤动和室性心动过速患者除颤、识别和清除气道梗阻等。
近年来特别强调应在初级心肺复苏时启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一旦遇到意识丧失的大于等于18岁的成人患者,首先应打电话(phone first)启动急救医疗系统。但遇到成人因溺水、外伤和药物过量所致呼吸心跳骤停者应先行CPR,然后尽快打电话(phone fast)。急救医疗系统可使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救治。
开放气道仍然是心肺复苏的首要措施。气道异物是引起心脏骤停罕见但可预防的因素。气道开通后,应先行气道异物清除。
若未发现正常呼吸,即应立即行救生呼吸。可行口对口或口对鼻呼吸。如有救生呼吸所用的屏护装置(隔板装置、面罩)可采用口对屏护装置呼吸。有条件者可用面罩或简易呼吸器进行救生呼吸。经过培训的救生员可选用气道辅助装置。
在以往的心肺复苏指南中过份地强调了脉搏检查。脉搏检查的特异性只有90%。患者无脉搏而被误判为有脉搏的机率为10%,从而贻误了治疗时机。因此,现场救生员不再要求脉搏检查。正确的做法是:对于没有意识、没有呼吸的患者先予两次救生呼吸,再判断循环征象(听、看、感觉有否正常呼吸或咳嗽,迅速查看有否活动),如没有这些征象应立即胸外按压。卫生保健人员仍要求检查脉搏及循环征象,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胸部按压要注意胸部按压时手的正确位置和姿势,要采用正确的按压方法,如下压与放松时间要求相同,各占50%,按压频率应为100次/分,无论单人还是双人复苏,按压与救生呼吸比率均为15:2。
初级心肺复苏的顺序采用ABC,但亦有些国家采用CAB,两者的结果无明显差别。但尚无人类的直接比较。如果不愿意或不能进行口对口通气,指南规定也可以行单纯按压的心肺复苏。
由于大多数非外伤性心脏骤停是由室颤所致,每延迟1分钟除颤生存率下降7%~10%。因此,200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首次把除颤列入初级心肺复苏之中。公众进行除颤可使除颤时间缩短至3~5分钟。公众除颤是自心肺复苏发明以来在治疗院前心脏猝死方面最大的进步。应掌握初级心肺复苏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s AED)的人员包括警察、消防人员、保安人员、运动指导人员、滑雪巡逻员、航运工作人员、空乘人员、高危患者家庭成员及朋友等。机场、飞机、赌场、公共建筑、综合企业、商场、高尔夫球场等公共场所应安置AED。
二、高级心肺复苏
高级心肺复苏是指进一步生命支持,内容包括继续进行的初级心肺复苏、除颤、给氧、通气和气道支持的辅助装置、循环辅助装置、药物治疗、复苏后治疗等。
迅速除颤是室颤患者存活的主要决定性因素。早期曾有人主张"盲目除颤"以争取时间,但目前所有除颤器上均有心电监护装置,盲目除颤已无必要。建议使用电极板示波,以鉴别晕厥的性质。自动体外除颤器可自动分析心律失常,识别室颤,使操作更简便。室颤可从200焦耳开始,如一次电击无效,应在短期内(3分钟内)以同样能量或增大的能量(200~300焦耳)再次电击,第3次电击可采用360焦耳。单形性室速,无论有无脉搏均从100焦耳开始。多形性室速开始电击需从200焦耳开始。1996年,美国FDA批准双相波除颤用于AED。150J的双相波第一次除颤效果相当于200J的单向波除颤。目前,对双相波除颤的电量尚无一致意见,可采用增加电量或不增加电量方式。
心肺急症时应立即辅助给氧,应吸入100%氧。通气的辅助设施包括面罩、气囊-活瓣装置(简易呼吸器)、自动运送呼吸器、氧驱动―手动呼吸器、气道支持装置(口咽及鼻咽导气管和气管插管)。
人工循环的辅助设施包括间断腹部按压心肺复苏术、高频心肺复苏术(胸部按压频率大于100次/分)、按压与主动胸部扩张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背心、机械心肺复苏、同时通气按压、相性胸腹按压与胸部扩张、开胸心脏按压、心肺转流等。与普通CPR相比,这些替代技术需要额外的人员、培训及设备。通过实施这些技术,在CPR中能增加前向血流20~100%(但仍远低于正常心输出量),目前这些技术仍限于医院内应用,在复苏的晚期或高级心肺复苏失败后应用效果较差。现在尚无资料显示院前的初级心肺复苏中采取这些技术优于普通的CPR。
三、高级心肺复苏的药物治疗
1、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可选择静脉、气管内和心内。周围静脉只有肘前静脉或颈外静脉可选,周围静脉给药时,药物峰值较中心静脉给药低,循环时间较长。为使药物尽快达到中央循环,可采取以下方式:弹丸式快速推注,用20ml液体冲入并抬高该侧肢体10~20秒或插管至中央循环直接给药。中心静脉可选择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离中央循环最近,但并发症较多且需停止心肺复苏。股静脉穿刺容易,并发症较少,但离中心循环较远,需插入一根长导管。气管内给药存在给药品种少和不能反复给药等局限性。心内注射只在不具备静脉和气管内途径时才可选用。
2、抗心律失常
对于快速性心律失常如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首先考虑电复律。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则应在进一步鉴别其性质的基础上选择药物。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宽QRS心动过速应尽量根据病史、12导联心电图、食管心电图明确诊断,在无法明确诊断时可经验性使用普鲁卡因酰胺或胺碘酮,有心功能损害时只可使用胺碘酮。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可首先静脉应用普鲁卡因胺、索他洛尔、胺碘酮或β阻滞剂。利多卡因终止室速疗效相对较差。心功能不全者首选胺碘酮,也可以直接使用电复律。
多形性室速血流动力学多不稳定,可蜕变为室颤。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应进一步鉴别有否QT间期延长。对于QT间期延长所致尖端扭转性室速应停止使用可致QT延长的药物、纠正电解质紊乱。亦可采用静脉注射镁剂、临时起搏、异丙肾上腺素、b受体阻滞剂(在应用临时起搏后,可作为辅助措施)和利多卡因。不伴QT间期延长的室速先行病因治疗,如伴缺血可使用b受体阻滞剂或利多卡因。其它情况的室速可选用静脉胺碘酮、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索他洛尔或b阻滞剂。
室颤/无脉搏的室速应首先进行3次除颤,不能转复或无法维持稳定灌注者,通过应用呼吸辅助设施如气管插管等改善通气,应用肾上腺素、加压素等措施后,再行除颤1次,若仍未成功,可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改善电除颤效果,首选胺碘酮,利多卡因和镁剂也可使用。已有证据表明,除颤不成功的室颤或无脉搏的室速,继肾上腺素后,首选胺碘酮可改善电除颤效果。胺碘酮具有恢复自主循环、改善住院成活率的作用。随机比较胺碘酮与利多卡因,胺碘酮具有更高的复苏成功率。随机比较利多卡因与肾上腺素,在利多卡因组停搏的发生率更高,两者在恢复自主循环方面无区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防性应用利多卡因不但没有益处反而增加死亡率。因此,2004年AHA/ACC急性心肌梗死指南中已不再建议在室颤抢救中应用利多卡因。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快速房颤或房扑,不论持续时间长短,也应立即电复律。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快速房颤或房扑可用药物控制心室率。心功能正常者可选用b阻滞剂、钙拮抗剂或地高辛。对常规控制心室率措施无效或有禁忌时可考虑用静脉胺碘酮。

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