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首页 知识大全

横渠四句出自哪位名人(横渠四句)

发布时间:2024-02-18 08:18:05

横渠四句出自哪位名人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横渠四句吧,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横渠四句出自哪位名人

横渠四句是谁说的?

为北宋大家张载的名言。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将其称作“横渠四句”。由于其言简意宏,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

“横渠四句”出自张载《横渠语录》,原文如下:“为埋弊改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译文:为天地确立起生生之心,为百姓指明一条共同遵行的大道,继承孔孟等以往的圣人不传的学问,为天下后世开辟永久太平的基业。

张载(1020年—1077年12月6日),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三十八位。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因其言简意宏,历代传颂不衰。

扩展资料

“横渠四句”包含下面的意思:

1、 “为天地立心”,程明道说:「天地无心,以生物为心。」又说:「天地无心而成化。」,天地本无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使生之为人能够秉具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圣人之心。

实则,恻隐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仁所弯判由出的起点卜氏。以此马一浮先生总结道:“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

2、“为生民立命”,直接来源于孟子的“立命”的思想。《孟子.尽心上》有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通过修身致教,最后如果能而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即不管一个人的寿命是长是短,都能保持自己的性体全德,那么这个生命个体就可以说已经安身立命了。张载所标示的“为生民立命”,实即为“民吾同胞”来“立命”,其立命在于教,“修道之谓教”,此之谓也。

3、“为往圣继绝学”,故“往圣”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绝学”者,孔孟先儒所弘扬之道学也。对儒学而言,孔子固然是集大成者,而宋的濂、洛、关、闽诸大家,则把儒学拓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真能阐扬承继孔孟先儒之道统者,惟有宋儒。

4、“为万世开太平”,所表达的是先儒也是宋儒的永恒政治理想。“开”期待之谓。“为万世开太平”,实现张载《西铭》描述的文化理想,民胞物与,全体归仁,才能让蔽惑无明的现代人重新回归率性诚明的人类精神家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横渠四句

横渠四句出自哪位名人

横渠四句出自北宋的张载。

张载(1020年—1077年12月6日),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祖居大梁(今指肆河南开封),后迁凤翔、郿县横渠镇。又移长安,遂为长安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

嘉祐唯陵轿进士任签署渭州判官公事,协助渭州军帅蔡挺筹划边防。熙宁二年(1069)为崇文院校书;次年因病屏居,读书讲学;熙宁十年(1077年)同知太常礼院,复以病归。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张载病逝于临潼,时年五十八,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三十八位,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

张载的成就

张载年轻时候就向邠人焦寅学习兵法,并曾想组织兵力对西夏作战,收复失地,21岁的他就向时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主持西北防务的范仲淹上书《边议九条》,陈述自己欲收复被西夏夺去的洮西之地的设想。

范仲淹在延州(今延安)召见了张载,认为张载作为儒生,日后定成大器,便劝他弃武从文,勉励他从《中庸》读起,研习儒家经典。

张载听从了范仲淹的劝告,回家苦读《中庸》,仍感不满意。于是,遍读佛、道家之书,后觉这些书籍都不能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又汪弊回到儒家学说上来。历经十余年攻读,张载终于悟出了儒、佛、道互补、互通的道理,逐渐形成独特的关学体系,终成一家之言。

横渠四句出自哪里?

一、出处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裂坦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出自北宋儒学家张载的《横渠语录》,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概括为“横渠四句”。

二、释义

1、替历代圣贤延续行将绝传的不朽学说,给千秋万代开创永久太平的伟大基业。

2、“为万世开太平”,所表达的是先儒也是宋儒的永恒政治理想。“开”期待之谓。“为万世开太平”,实现张载《西铭》描述的文化理想,民胞物与,全体归仁,才能让蔽惑无明的现代人重新回归率性诚明的人类精神家园。

扩展资料:

横渠四句的深意:

1、在“横渠四句”中,“为生民立命”是四句的核心,天地本无心,生民之命即天地之心。张载开创关学,从天道入手,阐析易经,认为气是宇宙本体、“万物本是饥缺同一”“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2、我们应当注意烂源辩的是,张载是传统社会正式提出“天人合一”一词的人,他在《正蒙·干称》中说:“儒者则因明至诚,因诚至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易》所谓不遗、不流、不过者也。”

3、“横渠四句”清楚明白的总结出了天人合一的终极目的与现实途径,将个体生命的人生价值与天人合一的终极意义统一起来,成为整个传统社会安心立命之所在。

参考资料:横渠四句-百度百科

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