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烧药可以交叉用药吗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儿童退烧药交叉用药吧,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儿童退烧药两种交替吃
有的妈妈跟我说,她的宝宝有的时候发烧,从晚上到第二天,可以反反复复的,退了又烧,眼看着体温又上到38.5了,但是距离他上次吃药还没过多久,这种药不合适,就想试一下另外一种要药。那么,儿童退烧药两种交替吃?
儿童退烧药两种交替吃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每一种不能超过四次,可以吃六次,可以最多吃八次,可以八次。可以换布洛芬的,不用,可以接着百服宁用的,同一种退热药物不能4个小时以内重复用,是的,不是一种,换美林,现在就可以了,可以,因为这两种不是一类的,38.5°C以上就可以。
一般情况下,普通的发热建议只用一种药即可。安全性的退烧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这二种药物是退烧药的首选,适用于三个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合理使用的话安全性高,但是如果过量使用,也可能会造成肝脏的损害。
当一天只需要服两到三次退烧药就能缓解时,最好是只用一种药。每增加一种药品,药物的不良反应就会增哗闹则加。而且很难鉴别是哪一种药物所导致的,会增弯颂大这个难度。
但是如果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说高烧不退的时候,也可以交替使用退烧药物。但是,一定要注意时间间隔,而且要不同机制两种药物交替使用。比如说对乙酰氨基酚用了两个小时后烧没有退下来,但其最小的用药间隔是4小时,这个时候就不能再用对乙酰氨基酚,只能将另一种退烧药布洛芬,与其交替使用。
两种退烧药隔2小时可以吗
在儿科诊室,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询问。在很多宝妈的观念中,当孩子发烧时,将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交替使用,退烧更快,而且可以减少退烧药的耐药性。宝宝出现反复发热,口服美林和泰诺林给宝宝退热治疗,现在24小时以内已经服用过了四次,体温又升到了38.5度,不能再服用美林或泰诺林退热了,交替使用的也不能超过四次。先物乱棚理降温,温水擦擦身体、热水泡泡脚、多喝水等,也可以考虑口服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中成药退热看看。
一般情况下间隔两个小时可以用两种退热药的,如果宝宝没有基础疾病,没有什么大问题。建议多喝水,可以有助于退热,也可以加快退热药的排泄,减轻副作用!高热是时可以先物理降温!至于两个退热药之间的间隔也需要4小时。中间温度升高可以用退热贴。
退烧药可以联合使用吗?退烧药能交替使用吗?
感冒是一年四季都会出现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感冒会引起发烧的症状,特别是小孩子很容易就感冒发烧了,所以家里多少也是会带圆举准备一些退烧药物的,目前市面上的针对儿童发烧的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这两种,这是两种不一样的退烧药物,那么可一起使用吗?
1、无需交替使用
“退烧药”到底能否交替或联用?
(一)支持者
“退烧药”到底能否交替使用或联用?这个问题确实存在一些争议,支持者从药理学角度说,有药理学证据证明,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且不会相互影响,有良好的耐受性。也就是说,当一种退烧药血药浓度下降时使用另一种退烧药时,第二种退烧药血药浓度处于上升水平,从而达到持续退热的效果。另一方面,为了追求商业利润,一些混合制剂甚至同时含有上述两种成分,以便达到“良好”的退热效果。
有些文献表明,在严格掌握药物剂量的情况下联用或交替使用两种退热药可以取得比单种退热药更好的退热效果,但文献同时指出,并不能比单用更能增加患儿的舒适度等其他获益。如果单纯从药理学角度、良好退热效果、完美的间隔时间给药和剂量把握这四个角度来看,交替使用退烧药似乎是无可辩驳。这也是此前在是否交替使用存在纠纷最大的争议之处。
(二)反对者
单独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的安全性已经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可,有Meta分析表明,布洛芬比对乙酰氨基酚具有更有效退热效果。相比之下,如何联用或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迄今为止没有统一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多少剂量、间隔多久使用两种退烧药会由于缺乏指南或共识而存在较大差异,这显然会增加蠢碧联用或交替使用的风险。
2016年4月中国询证儿科杂志第11卷第2期的《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询证指南(标准版)》明确指出“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布洛芬用于儿童退热,也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交替用于儿童退热(证据级别1B-D)”。Cochrane系统评价显示,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布洛芬或与布洛芬交替使用,降低体温比单用其中任一药物效果要好,但不能改善舒适度。我们在《孩子发烧真的会“烧坏脑子”吗?》一文中指出:“退烧药”并不是为了让孩子体温正常,而是为了缓解孩子的不适,减少孩子由于发热引起的不舒服。所以,交替使用或联用并没有达到我们原本使用退烧药的期望值。
总之,反对者认为:
第一,联用或交替使用目前缺乏共识,会导致剂量或时间间隔等错误,而且这种错误很难避免;
第二,联用或交替使用的安全性缺乏相关数据支持,可能会增加用药风险;
第三,联用或交替使用只能帮助更好的降低体温,而不能改善患儿舒适度,这不符合我们的用药期望。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不推荐为了维持体温而联用两种退热药,但如果为了起到良好的止痛效果,联用或交替使用NSAIDs是可以考虑的。
那么,有些儿科医生可能会问,对于热性惊厥的患儿为了维持比较好的体温范围,是否应该联用或交替使用退烧药呢?
热性惊厥的患儿是否可以
联用或交替使用“退热药”?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答:什么是热性惊厥?热性惊厥一定发生于高热状态吗?
(一)什么是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febrileseizure,FS)的诊断主要围绕年龄、发热、惊厥发作三要素。目前被大多数学者广泛认可且沿用至今的是1980年美国NIH的定义“与发热相关的热性惊厥发作,多发生于3个月~5岁之间的儿童,须排除颅内感染和已知其他疾病引起的惊厥发作;曾发生过无热惊厥者其伴有发热的惊厥也应排除在热性惊厥之外;热性惊厥与癫痫不同,后者是以反复的无热性惊厥发作为特征”。
(二)热性惊厥一定发生于高热状态吗?
以往热性惊厥称之为“高热惊厥”,腔饥后来大量的临床试验和文献研究表明,热性惊厥与发热相关,但与发热的程度并不成比例,也就是说不是体温越高越容易发生热性惊厥。所以现在国内公认的名称是“热性惊厥”而不是“高热惊厥”,与发热相关,而非必须高热。
大多数的热性惊厥发生于高热状态,但是从无论从NIH还是ILAE的定义都没有强调在高热的时候出现惊厥,而是代之以“与发热相关的惊厥发作”或“与发热性疾病相关的痫性发作”。也就是说惊厥未必出现在疾病的热峰,可能在体温的上升期或者下降期出现热性惊厥。早年国内小儿神经病学术会议和NIH都将发病体温定为38.5℃,因此早年也称热性惊厥为“高热惊厥”。
但随后,大量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惊厥的发生并不与温度的高低呈直接正相关,也没有证据表明有诱发惊厥发作的温度阈值,因此,2001年以后国内逐渐采用热性惊厥的定义,不再继续使用高热惊厥。
(三)热性惊厥的患儿是否可以联用或交替使用“退热药”?
就国内而言,《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询证指南(标准版)》明确指出“发作解热镇痛药不能有效地预防热性惊厥(证据等级:1B-C)”。有研究表明,1-4岁热性惊厥儿童(n=230)发热时用布洛芬与安慰剂预防惊厥复发,随访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惊厥复发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样问题,在对乙酰氨基酚的临床试验中得到相同的结论。
以前认为,一旦确诊FS即可考虑予抗惊厥治疗至末次发作和EEG正常后1年。虽然有众多研究表明,长期口服苯巴比妥、丙戊酸及扑痫酮可有效预防热性惊厥的复发,但是从循证医学的风险和获益角度,2008年美国儿科学会已经不再推荐上述药物常规用于预防单纯型FS的复发。长期用药的副作用、依从性困难、而且缺乏足够的数据证明长期用药可以有效降低复发和转化为癫痫的风险。
然而,对于有些发作比较频繁的患儿或家长难于面临再次发作时可以考虑间歇用药。必须强调的是,除了在急性期紧急止痉和根据指南预防用药外,由于病因的复杂性和可能是某些癫痫综合征的首发表现,因此必须积极寻找病因,密切随访。抗惊厥药物对FS的预防尚且不推荐,NSAIDs药物更是不言而喻。
2、儿童安全用药
1.用药时机——优先物理治疗
孩子生病要先把病因弄清楚,再根据病情变化灵活调整应对方式。比如发烧,世界卫生组织建议2个月以内的婴儿禁止使用任何退热药品,如果孩子发烧没超过38.5℃,可以先不吃退烧药,用酒精擦身体或冰袋等物理降温方式。若孩子以往有高热惊厥史,不妨在38摄氏度时就给孩子吃退烧药。
2.服药种类——尽量简单化
原因有二,一是单一成分的药物更安全;二是避免药物作用叠加,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增高。药名带“复方”二字的要慎用,比如复方甘草片,虽然止咳效果好,但3岁以下儿童禁用。
3.剂型剂量——最好儿童装
在造成用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中,用药过量超过40%。儿童用药正确的做法是尽量买“儿童装”,比如针对发烧、腹泻等儿童常见病症,药店里基本都有儿童剂型;若买不到,也切忌自己拿成年人药调配,应尽快去医院就诊,请医生根据体重、体表面积折算等方法指导用药。
4.给药方式——首选口服药
儿童科学用药的顺序为口服、肌注、静脉输液。原则上能口服就不要挂点滴。婴幼儿输液本就比成年人难,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也更高。
小儿美林退烧药和泰诺林退烧药能交替使用吗?
《中国0-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指南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指出:小儿美林退烧药联合泰诺林或和泰诺林交替使用,降低体温比单一使用效果更好,但不能改善发热儿童舒适度。根据孩子的情况,如果单一使用能使孩子快速退烧,最好单一使用小儿美饥冲林退烧药或泰诺林,毕竟吃退烧梁数药是为了让孩子感到舒适,没必要过分追求体温降低的快慢。如果需要,也可以交替使用,用完小儿美林退烧药后6小时用泰诺林退烧药,再过4小时用美林,如此交替,直到孩子体温恢复正常。你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耐受程度,在家里常备小儿美林退烧药和或泰诺林退烧药,孩子发烧腋温38.2摄氏度时橡肢首,马上就可以用药。
宝妈在宝宝高烧不退的时候,交替使用退烧药会有什么危害?
身为家里唯一一个学过医的人,每次家人有个小病小痛的都会先来问问我,这不小外甥女今早发烧了,我又接到了我姐的夺命连环call:“米啊,可把我担心死了,妞妞早上起来体温39度,我给她吃了美林,可是到现在都还没完全退下去,我量了一下还有38.5,已经隔了6小时了,你说我要不要给她再喂点泰诺林啊?”
“别别别,你可千万别”,一听我姐说这话,我就赶紧给阻止了,又是一个对“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交替使用退烧更旦蚂快”观念根深蒂固的焦虑宝妈。
我姐提到的美林和泰诺林就是常用的儿童退烧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很多宝妈应该都不陌生的。或许你们也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我要阻止我姐给我小外甥女继续喂点泰诺林呢,不是说这两种退烧药很安全,而且交替使用退烧更快啊?
好吧,今天大米就给大家重新讲讲。
中国以前的指南是认为对超高热的孩子,可以交替使用这两种药,但去年最新的指南已经明确不推荐联合或者交替使用这两种退烧药了,因为这样会增加用错药或过量用药的风险。所以建议只选用一种,用药量和方法参考说明书使用即可,不要自行减量或加量。
正因为这样,我才阻止的,而且我问了我姐,妞妞现在的精神状态还好的,饭也吃得下,既然洞差已经吃过退烧药了,那就继续观察就可以了。
发烧是每个孩子都经历过的“常见病”,也是最容易让家长担心焦虑的问题,焦虑没啥用,在关键时刻我们还是要科学应对,那么对于家长来说,该如何应对孩子发烧呢?
发烧是指体温(肛温)超过38℃,孩子发烧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感染,还有中暑、过敏等。所以发烧只是表现出来的症状,并不是一种病。
发烧会让孩子不舒服,昏昏欲睡,所以很多爸妈都会赶紧给孩子吃上退烧药,先别急!我们先观察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怎么样,是否有烦躁、哭闹不安等不适反应,一般来说,退烧药的作用就是改善孩子的舒适度,虽然孩子发烧了但是他的精神状态还好的,可以暂时不用药继续观察。
那什么时候给孩子用退烧药呢?中国最新的指南意见是体温39℃就可以用,或者发烧让孩子明显不舒服也可以用。同时,指南认为布洛芬和对乙酰胺基酚是对儿童相对更安全的退烧药,布洛芬只能用于6个月以上的孩子,而且不要给频繁呕吐、脱水的孩子用,以免产生肾损害纳迟皮。对乙酰胺基酚可用于3个月以上的孩子,对呕吐的孩子也可以用栓剂。
对于这两种退烧药的用法用量一定要遵医嘱或者按说明书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烧效果持续大约为4-6小时,布洛芬退烧效果持续大约6-8小时,如果反复发烧,每次都达到用药标准(即39℃),那可以重复用药,为降低副作用的风险,建议两次用药间隔至少6-8小时。
但是不建议联合或者交替使用布洛芬跟对乙酰氨基酚这两种退烧药,大米一开始就把指南新规定搬出来讲了,这边就不在赘述。联合或交替用药降温效果确实比单用一种更好,但是盲目降温只是安抚了家长的心理而已,对孩子来说,多用药反而会加重肝肾损害的风险,不值当。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还是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果吃了药孩子还是一直萎靡不振,或者同时伴有头痛、脖子硬、抽搐、喉咙痛、耳朵疼、身上出皮疹或淤斑,反复呕吐、腹泻等症状,那就不是简单吃药能解决的问题了,就应该上医院了。2岁以下的孩子持续发烧超过24小时,2岁及2岁以上的孩子持续发烧超过3天也应该及时上医院,任何年龄的孩子发烧反复超过40℃的,也要赶紧上医院。
所以,孩子发烧了爸妈不要过分紧张用错了药,而是要多注意孩子的精神反应,警惕一些严重疾病的表现,超过了39℃或孩子不舒服时可以用退烧药,发现不对劲、心里没底的症状就上医院,千万别一味就给孩子交替着吃退烧药哦!
小孩退烧药能交替吃么
A宝妈:孩子反复发烧,吃一种药没到4小时又烧起来了。有人建议交替用两种不同的退帆磨橡烧药,说那样退烧效果好!
B宝妈:我之前就那样交替使用,结果剂量弄错导致宝宝大量脱水和低体温,想想就后悔不已。
A宝妈:那到底交替使用退烧药,是可以还是不可以呀?晕倒我了!
工具/原料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
方法/步骤
1
退烧药,建议只给宝贝用一种!
关于高热时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交替使用的问题,确实是有一些争议。但近些年,很多权威医学机构对这个问题还是有很明确的说法:只选用一种退烧药。
比如国外的儿科教材《尼尔森儿科学》,最新的版本里面依然是明确建议家长只选用一种退烧药。
比如,加拿大儿科医生协会的科普网站,也说的很明确:不要将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交替使用,因为可能导致剂量错误。
再比如,澳洲的NPS网站(政府拨款的非营利循证医学机构),也是不推荐以退烧为目的交替使用这两种药物。
即便是在我国,今年发表在《中国循证儿科杂志》发布的《中国0-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指南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里,也是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联合或交替布洛芬用于儿童退热。下面截图来自这份指南,对为什么不推荐有很明确的解释。
2
交替用退烧药,更多的是缓解家长的“发烧恐惧症”!
我们需要知道,使用退烧药的目的并不是让孩子体温正常,而是缓解孩子的不适,让孩子不那么难受。事实上,退烧药起效后体温一般是下降1-1.5度,而不是正常。
同时,我们还要知道,发烧本身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所以吃完药之后,即便体温在38.5℃以上,只要孩子头疼这些症状的得到了缓解,退烧药的目的就达到了,而不需要追求将孩子体温降到自己所预期的正常。
正如澳洲NPS网站上所说,研究没有显示联合或者交替用药对孩子退烧有什么好处。所以既不建议联合用药,也不建议交替用药。
联合或者交替用药,追求孩子体温正常,只不过是为了缓解家长自己的“发烧恐惧症”,但却可能增加孩子不必要的风险。
3
比发烧更可怕的发烧恐惧症
为什么大家都害怕发烧呢?
美国医学家在2001年对家长做了一个调查:91%的家长认为发烧对身体有害,21%的家长认为会烧坏脑子,14%认为会死亡。
这就是“发烧恐惧症”!发烧真的不可怕吗?如果你五脏健康,完全不用害怕发烧游早!如果你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风湿骨病等老慢病,请谨慎对待发烧。
发烧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当身体发现有入侵的致病源时,就会释放出“致热质”,由血液带到下丘脑。下丘脑收到“致热质”后分析处理,如果是病毒或细菌的话,便开始让身体的新陈代谢加速,产生出多余的热量以升高体温。这就是医学对发烧的解释,注意“新陈代谢加速”的说法,五脏是新陈代谢加速的核心,恢复新陈代谢和退烧也是要靠五脏完成的。
发烧到底有什么危害呢?
医学研究发现,发烧不仅仅能抑制病毒和细菌的繁殖,还能增加CD8淋巴细胞的数量,从而增强免疫功能。因此,发烧不态旁是病。发烧是身体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身体抵抗感染的最主要的功能。
发烧后尽可能不要强行退烧,应该让身体自行完成退烧功能,恢复新陈代谢到正常水平。五脏功能不好的老慢病患者如果发烧就很危险了,一旦发烧很难退烧,甚至会烧坏五脏。“五脏为百病之源”的说法可不是乱说的,想想“新陈代谢”是怎么加速和减速的吧!
END
备注
1
也许还是有人会说,大家是在那样交替使用退烧药的呀!应该不会有啥问题的。小编只想说,孩子的健康容不得有一点马虎,各国的权威机构和研究证据才是最可靠的,不能随随便便跟着舆论一边倒。父母操作失误的话,遭罪的是孩子呢。
如果实在是遇到孩子反复高烧的情况,最好还是去医院诊断下,找出发烧的病因,对症下药才是正解。千万别在家里给孩子乱用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