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首页 知识大全

脚链黄金12颗代表什么意思(脚链黄金图片)

发布时间:2023-11-19 08:56:03

脚链黄金12颗代表什么意思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脚链黄金图片吧,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脚链黄金12颗代表什么意思

12颗珠子的手串什么意思

12颗珠子的手串,代表十二因缘或二六之缘。

在佛学中,人间所有的事情都讲究因缘,因缘而生,因缘而去,手串12颗便代表了十二缘起,即人生过程中的十二个前后相续、周流不停的部分,分别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等。

佩戴佛珠的颗数一般为12、14、15、16、18、21、27、54、108颗等。一般佩戴14颗表示观音菩兆侍萨的十四无畏;戴15颗表示让佩戴者坚定一种信仰;戴16颗表示十六种智慧;18颗表示十八界,也是六根、六尘、六识;21颗是表示与佛果功德的二十一个位次;27颗表示小乘修行的二十七个贤位;54颗表示修行中的五十四个阶位;108颗表示消除人世间的108种烦恼。

佩戴佛珠的注意事项

1、远离污秽

远离污秽是佩戴佛珠需要注意的地方之一,因为佛珠是圣洁之物,建议摸过肉或鱼的手先清洗干净再触摸佛珠,平时也不要佩戴佛珠含帆洗澡。

2、一人一珠

佩戴佛珠的过程中不要随意出没他人的佛珠,也不要让他人随意触摸自己的佛珠,同时也不要将佛珠随意丢弃,若不需要佛珠可以赠予亲人或朋友,在佛教内被称为结善缘。

3、注意保养

平时佩戴佛珠还需要注意对其进行保养,例如不要将佛珠放在阳光下暴晒,也不要让佛珠表谈猜雹面积存大量灰尘、污垢,以免影响佛珠的光泽。

手链12颗珠子什么意思?手链12颗珠子代表什么

手链上面串珠子是很常见的了,其中串12颗珠子是比较多的一种,不过很多人在够买的时候并没有很细致的了解,其实每一种颗数都有着不同的含义。下面我给大家讲讲手链12颗珠子什么意思?
手链12颗珠子什么意思
代表“十二因缘”。
一.无明(梵语avidya)-无始烦恼。谓无始以来,妄识于事理迷暗愚痴,无所明了,故名无明。无明有二:根本无明和枝末无明,根本无明乃菩萨所断;枝末无明乃凡夫所修。
二.行(梵语samskara)-造作之义,即指所造作之善恶诸业。由于两种无明为缘,遂引起造作种种善恶之事业。若起无贪、无嗔、无痴等善心,则造善业;若起贪、嗔、痴等烦恼之心,则造恶业。吾人无始以来造业无边握宏,故八识田中之种子亦无量无边。
三.识(梵语vijnana)-本识揽渧。即第八识揽父精母血二渧,名三和合,此为一期生死之开端。
四.名色(梵语nama-rupa)-识暖胚团。名指心识(初投胎之神识),色指形体(父精母血凝成之胚团)。是说明一念爱染,投入母体为名,揽父母赤白二渧,外托暖气成胎为色,此是胎相初成之位。
五.六入(梵语sad-ayatana)-扶尘具形,指眼等六根而言。在母胎十个月中,由名色逐渐六根成长完备,于出胎后,对六尘境界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从名色,而六入,至出胎,中间总共有三十八个七日,皆属胎中位所摄,此为吾人一期生命受用之自体。
六.触(梵语sparsa)-根摄境界,接触之义。根尘和合而成触,此即出胎之位。谓十月圆满出胎,六根遂于外境相接触。当婴孩自出生到二三岁时,天真纯洁,六根对境,但起单纯知觉,当无憎爱分别。
七.受(梵语vedana)-苦乐舍感,即是领受之义。领纳接触六尘境界,内心所感受的违顺等境,生起苦乐感受。当四五岁到十岁左右,年纪稍长,知识渐开,对于饮食衣服玩具等,皆有所求,且能分别好丑,当未生贪爱之心,这是对境所生的一种情启核绪。
八.爱(梵语trsna)-因受生著,即是贪爱。因感受引起之执著。当十一、二岁到十八、九岁之时,已将成年,欲望既开,对于五欲六尘,自然心生贪爱,对于乐受顺境,则起贪爱之心;于苦受逆境,则生憎恶之念。
九.取(梵语upadana)-因执追求,即妄取也。约二十岁后,血气方刚,贪欲转盛,于一切境,广为追求,是名为取。此为贪污欲境的一种强烈趋求。
十.有(梵语bhava)-业牵后有。由爱取二支惑,遂发种种善恶之业,感生未来有生有死之果报。以上三支,爱取又为缘,有支又为因支,因缘和合,又生未来之果。如是有因有果,故名为有。
十一.生(梵语jati)-倒识投胎。此身寿命终时,第八识在一切有情中,依其业力牵引,再去投胎受生,此为未来受报之一种活动。
十二.老死(梵语jara-marana)-生后苦死,即衰老死亡。万法无常,有生必有死,身坏命终名死。众生莫不皆有死,却未必皆历衰老(夭折与横段旁册死),故合老死为一支。自生至死,其间不免种种忧悲苦恼,此为未来受报之一种结果。
手链常见颗数
念珠是佛教的一种用物,是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数的工具,所以也称“佛珠”或“数珠”。通常用香木车成小圆粒,贯穿成串,也有用玉石、玛瑙制作的。一般的念珠粒数有14颗、18颗、21颗、27颗、36颗、42颗、54颗、108颗、1080颗之分。据说,世间有很多烦恼,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拨一珠,就可解除烦恼。因为念佛时,要排除一切杂念邪思,做到心地清净,所以念珠也称“清心珠”。佛教所谓“诚心念一句'阿弥陀佛’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手链怎么挑选
圈数
圈数方面,主要从个人喜好、着装来考量。想要追求时尚,可以选择单圈、双圈的手串款式;如果是追求古典大气,多圈则是比较好的选择。在穿着厚重衣服的冬季,格格也建议佩戴单圈、双圈手串为宜。
珠径
对于手串珠径没有直观概念的亲,可以参靠下图来挑选:一般来说,女性适合佩戴珠径5-12cm的手串,如果是男性佩戴,或是考虑到投资收藏,12cm以上会是很好的选择。
手链珠子保养方法
1、 不要用湿布擦或用水冲洗,更不能用碱水、酒精、有机溶剂擦拭,这样会损坏木质纤维的。
2、环境要适中,就是说要比较温和,不要放在阳光下,不要太干燥或者太潮湿,还有就是不要太脏的地方,防止虫鼠咬。
3、专门的保养油的使用,红木本身的油性就足,平时只要用干棉布擦拭即可,不需要用核桃油之类的东西,要用也只需要用棉布沾上一点点,先在其他地方擦一擦,然后再上,千万不要用的过多,否则会破坏纹路的。

脚链20颗有什么寓意

爱情、健康、财富。
1、爱情:在某些文化中,脚链代表着爱情和浪漫,戴上20颗脚链象征着对爱情和恋人的绝此执着和追求。
2、雀铅健康:从中医角度出发,人体有20个穴位与足部相连,戴上20颗脚链可以刺激穴位,促进身体健康。
3、财富:一些宗教信仰认为顷宏好,佩戴珠串能带来财富和好运,戴上20颗脚链可以增加财富和好运的机会。

手链12颗珠子代表什么意思

代表“十二因缘”。
一.无明(梵语avidya)-无始烦恼。谓无始以来,妄识于事理迷暗愚痴,无所明了,故名无明。无明有二:根本无明和枝末无明,根本无明乃菩萨所断;枝末无明乃凡夫所修。
二.行(梵语samskara)-造作之义,即指所造作之善恶诸业。由于两种无明为缘,遂引起造作种种善恶之事业。若起无贪、无嗔、无痴等善心,则造善业;若起贪、嗔、痴等烦恼之心,则造恶业。吾人无始以来造业无边,故八识田中之种子亦无量无边。
以上两支,属过去因缘,无明是缘,业力是因。因缘和合,遂感生现在苦果,即是吾人五蕴报身。
三.识(梵语vijnana)-本识揽渧。即第八识揽父精母血二渧,名三和合,此为一期生死之开端。
四.名色(梵语nama-rupa)-识暖胚团。名指心识(初投胎之神识),色指形体(父精母血凝成之胚团)。是说明一念爱染,投入母体为名,揽父母赤白二渧,外托暖气成胎为色,此是胎相初成之位。
因六根未成,识心未能显发了别之功德,但有心之名,无心之用,故不称为心,而只称名,且初投胎之时,形体未全,五官未具,不便称身,故只称色。
五.六入(梵语sad-ayatana)-扶尘具形,指眼等六根而言。在母胎十个月中,由名色逐渐六根成长完备,于出胎后,对六尘境界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从名色,而六入,至出胎,中间总共有三十八个七日,皆属胎中位所摄,此为吾人一期生命受用之自体。
六.触(梵语sparsa)-根摄境界,接触之义。根尘和合而成触,此即出胎之位。谓十月圆满出胎,六根遂于外境相接触。当婴孩自出生到二三岁时,天真纯洁,六根对境,但起运纤单纯知觉,当无憎爱分别。
七.受(梵语vedana)-苦乐舍感,即是领受之义。领纳接触六尘境界,内心所感受的违顺等境,生起苦乐感受。当四五岁到十岁左右,年纪稍长,知识渐开,对于饮食衣服玩具等,皆有所求,且能分别好丑,当未生贪爱之心,这是对境所生的一种情绪。
以上五支,总为五蕴报身,即过去因缘(无明与行)所引生之现在苦果。既有此五蕴假身,则炽然起惑造业,随之又成现在因缘,将引生未来之苦果,详情如下:
八.爱(梵语trsna)-因受生著,即是贪爱。因感受引起之执著。当十一、二岁到十八、九岁之时,已将成年,欲望既困顷开,对于五欲六尘,自然心生贪爱,对于乐受顺境,则起贪爱之心;于苦受逆境,则生憎恶之念。
九.取(梵语upadana)-因执追求,即妄取也。约二十岁后,血气方刚,贪欲转盛,于一切境,广为追求,是名为取。此为贪污欲境的一种强烈趋求。
十.有(梵语bhava)-业牵后有。由爱取二支惑,遂发种种善恶之业,感生未来有生有死之果报。以上三支,爱取又为缘,有支又为因支,因缘和合,又生未来之果。如是有因有果,故名为有。
十一.生(梵语jati)-倒识投胎。此身寿命终时,第八识在一切有情中,依其业力牵汪悄陆引,再去投胎受生,此为未来受报之一种活动。
十二.老死(梵语jara-marana)-生后苦死,即衰老死亡。万法无常,有生必有死,身坏命终名死。众生莫不皆有死,却未必皆历衰老(夭折与横死),故合老死为一支。自生至死,其间不免种种忧悲苦恼,此为未来受报之一种结果。

12颗珠子的手串什么意思

十二颗佛珠手串所代表的含义:一般认为,十二颗的佛珠手串表征佛教的十二因缘。因为种因,好种子;缘为助像,如阳光雨露。所谓十二因缘,又作二六之缘、十二支缘起、十二因缘起、十二缘起、十二缘早兆铅生、十二缘心、十二因生,即构成有情生存的十二种条件,是佛教基本教义之一。若依《中阿含经》所说,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佛教认为,有情缘痴而有行,缘行而有识,缘识而有名色,缘名色而有六入,缘六入而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缘有而有生,缘生而有老、死、忧、悲、苦恼等大患所集。在此十二支中,各前者均为后者生起之因,前者若灭,后者即不复存在。陆好因此经中常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佛教经常以此来说明一切事物皆具有相依性,皆由因猜并、缘所成立。并由此理论来说明无常、苦和无我。

0

相关产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