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联电池谁代工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绿联数据线是谁代工的吧,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风云闽商 - 一年进账34.46亿,靠卖数据线的这个福建老乡要IPO了
你可能想不到,靠着一根数据线起家也能IPO。
近日,绿联 科技 向深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创业板IPO,并计划募资15.04亿元。就在递表前夕,绿联 科技 两度引入外部资本,其中高瓴资本连投两轮,共出手5.5亿元。
此次冲击创业板,不知其能否在3C消费电子市场的海洋游出新的浪花?绿联 科技 身后,站着一位80后——张清森。
张清森1983年出生于福建,2007年他大学毕业来到深圳,进入一家港资企业从事外贸业务。2009年7月,26岁的张清森离职,踏上了创业之路。绿联也正是2年后,于张清森的创业之路中诞生。
绿联 科技 是一家 科技 消费电子知名品牌企业,年营收34.46亿。主要从袭册事3C消费电子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全方位数码解决方案,产品主要涵拍衫宏盖传输类、音视频类、充电类、移动周边类、存储类五大系列。
01
一个福建人25万启动金
干出一家上市公司
绿联 科技 的故事,开始于25万元的创业资金。26岁的张清森从公司离职,有着福建人天生的生意直觉的他,拿着手头积攒的25万元,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创立“绿联/Ugreen”品牌之前,张清森主要是做外贸OEM代工,做贴牌,以数据线起步。在当时,这样的代工厂在深圳有多少,谁也数不清楚。张清森就是在这样的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坚持了下来。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张清森应该会持续在OEM代工厂这条路上走下去,但就是一次突如其来的“降价事件”,让张清森下定决心进行转型。
2010年7月,张清森正常为国外客户备好货,却收到客户要求降价的通知,原因是竞争对手在用低成本的产品做恶意竞争,货已经做好,一旦订单取消,便意味着所有的货品都积压在仓库,卖不出去,无奈之下张清森只能接受降价。
事实上,张清森的这种现象在当时的外贸环境下很常见,国外品牌主导,国内代工厂在定价方面基本没有话语权。另外,国内代工行业还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很多产品都是“公模”,导致不同品牌商的产品同质化十分严重,除了LOGO不一样,其它就找不出不同的地方了。
品牌化、差异化在张清森看来是更好的出路。
2011年7月,张清森建立了包括自己在内的3人品牌小分队,并启动了绿联数码天猫店,开始发力电商平台。客服、运营、仓库……几乎电商全流程的岗位张清森都干过一遍。
当时,天猫电商还处于野蛮生长阶段,大部分天猫品牌店铺都不是正规公司在运作,带给用户的体验极差,发现了这一点,张清森将策略调整为“用五星级酒店的实力去开沙县小吃”,以高清线为切入后,迅速扩张到数据线的大部分品类,短短三年时间,绿联就在天猫上获得巨大成功。
2014年,张清森又把目光投向海外,陆续进军亚马逊塌腔、速卖通等海外电商平台,开始全球化扩张。
2015年,绿联 科技 的营收突破2亿,这一数字在6年后的2021年变成了34.38亿,翻了17倍有余。
经过10年的深耕,产品已经从最初的自研数据线拓展到涵盖了移动办公、居家生活、户外出行、车载空间等应用场景的设备配件。
回顾创业历程,张清森曾总结道:“从公司成立的第一天开始,就像人的生命最后注定死亡一样,注定了你的公司是走向倒闭的,所以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 好在,绿联 科技 坚持了下来,迎来了一家公司的“成人礼”,张清森,也迎来属于自己的第一个IPO。
02
一年进账34.46亿 高瓴也来凑热闹
身处消费电子领域,绿联对研发投入也十分重视。
截至2021年底,公司拥有研发技术人员565人,占总人数的比例达到22.57%,目前已形成高强度导线成型、毫米波音视频传输、智能倍压控制、智能终端管理系统、嵌入式私有云存储系统等诸多核心技术。
截至上市前,公司及其子公司拥有境内专利 698 项,境外专利 506 项。虽然在境内专利中发明专利仅11项,根据“发明 实用新型 外观”的专利质量评估标准,专利含金量似乎略显不足,但对于 科技 含量相对较低的数码配件来说也足够了。
一根数据线、一些3C数码配件,撑起了绿联的IPO。
招股书显示,绿联 科技 是一家 科技 消费电子知名品牌企业,主要从事3C消费电子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全方位数码解决方案。
目前,绿联 科技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商业模式,实现了在欧美、东亚、中东等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覆盖天猫、京东、亚马逊、速卖通、Shopee等国内外主流电商平台,主要产品在主流平台榜单中均排名领先。
从招股书中能够看到,2019年、2020年、2021年,绿联 科技 营业收入分别约为20.45亿元、27.38亿元、34.46亿元,对应毛利率为35.71%、38.10%、37.21%。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2.2亿元、2.87亿元、2.76亿元。其中,绿联境内和境外市场的营收占比约各占一半。
尽管绿联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速达29.80%,但在净利润增长方面绿联却不尽如人意。2020年度及2021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33.85%与25.88%,净利润同比增长34.60%与-0.37%。
根据招股书信息披露可知,2021年,绿联 科技 的外协成品和主要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基本都面临15%以上的价格涨幅,个别项目成本更是超过50%。而在下游市场,绿联产品销售价格涨幅平均值仅为2.19%,而这无疑是绿联利润不增反减的重要原因。
2021年5月,创始人张清森、联合创始人陈俊灵将原有的3.7028%股份、1.8528%股份分别作价2亿元、1亿元转让给高瓴资本,这一轮估值达到了54亿元。
高瓴资本出手3亿元入股绿联,随后又吸引了深圳世横、远大方略、坚果核力等机构投资者入股,这也是绿联仅有的两次外部投资引入。
IPO上市后,张清森持股为45.27%,陈俊灵持股为17.36%,员工持股平台绿联咨询持股为12.82%,高瓴锡恒持股为8.44%,员工持股平台绿联和顺持股为4.22%。高瓴资本为第一大外部股东。
凭借着一根数据线,从过去十年的“不太引入注目”,到如今,变得炙手可热,乃至上市,绿联 科技 展示了重度垂直、深耕细分领域的力量。
尽管如此,时至今日绿联仍在开发新产品、布局新渠道:从智能硬件、穿戴产品、Type C系列、视频转换器等新品到能有助于与行业相关客户建立良好关系的KA渠道……2018年,绿联在天猫双十一当日完成了1600万销售额,体现出强大的品牌力量。
虽说同属于消费电子行业,智能手机、电脑、平板、 汽车 消费电子等价值较高的消费电子设备占据了市场份额大片江山,数据线、音频线等却只能作为“边角料”出现。
绿联以卖数据线的形象进入消费者心中,至今数据线仍是其业务主流。或许,对于3C消费电子而言,绿联已经用实际行动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618下单入手的绿联100W氮化镓充电头,3C1A四口使用体验怎么样?
给MacBook Pro M1购买的100W氮化镓充电头,多设备充电的时候就可以一拖四了。
京东发货还是蛮快的,收到手的就是拿个塑料袋岩判打包,好在包装盒有塑封不然担心买到别人退货的了。
买绿联是因为我对这个牌子很放心,做工和用料都不错。这次入手的100W氮化镓是有4个口(3C1A)均支持快充。
绿联这款氮化镓充电头输出参数如下,USB-C1/C2输出:5V=3A、9V=3A、12V=3A、15V-3A、20V-5A、3.3-21V=3A(100W Max),USB-C3输出:5V=3A、9V=2.5A、12V=1.88A、3.3-5.9V=3A、3.3-11V=2A(22.5W Max),USB-A输出:4.5V=5A、5V=4.5A、5V=3A、9V=2A、12V=1.5A(22.5W Max),总输出功率:100W Max。
打开包装盒就可以看到绿联氮化镓充电头了。
从包装盒里取出来就四样:使用说明书、产品保修卡、100W氮化镓充电头、铝合金端子头的编织线。
这根铝合金端子头的编织线做工挺不错的,长度有1.5m,支持5A大电流,最高支持100W的功率输出。
氮化镓充电器的造型跟MacBook Pro M1原配充电头体积差不多大小,充电头外壳是哑光磨砂涂层摸上去蛮舒服的。在一侧的右下角有标注100W的标识,也是为数不多粗帆改100W氮化镓充电头里颜值颇高的一款产品。
在另一侧有绿联的品牌logo,插头是可折叠收纳的减少占用排插和墙面插座的位置,放收纳包里也不容易刮花其它电子产品。
4C1A的接口布局,其中USB-C1、USB-C2支持100W快充输出,USB-C3和USB-A均支持22.5W快充输出。
给绿联代工的这家制造商是雅晶源 科技 ,隶属于香港AMC集团下属的开关电源专业生产厂家。在品质和安全方面还是值得信赖的。
绿联的氮化镓充电头拿在手里很有分量,对我来说还是十分满意的。
每个接口直接的间距都较为宽裕,不会影响四个接口同时插四根充电线使用。
铝合金端子头的编织线,好在是充电器配套的线缆不需要再额外购买。
以后在家除了可以给MacBook Pro M1充电还可以给iPad Pro、iPhone、华为手机进行充电。
在MacBook Pro M1仅有的两个雷电3接口上,彼此的间距不会互相影响到。
实测在MacBook Pro M1电池里查看到交流充电器信息,瓦特数(W):100。
189元入手100W氮化镓充电头怎么想都不会觉得亏,随包装内标配的充电线也是铝合金端子头的编织线明显是超值了。现在一个氮化镓充电头插着充MacBook Pro M1,还可以给iPad Pro和iPhone充电,就不再需要插两个充电头轿答了。
绿联和闪魔充电器哪个好
绿联和闪魔充电器相比较,绿联更好。绿返御联是一家专业的移动数码产品电池制造企业德先电子的旗下迟旦品牌,生产多漏旦岩种型号和类型的电池和一些相关的制品,产品也得到不少用户的好评,性价比相对于闪魔要更高一些。
干掉华强北档口的绿联要上市了丨IPO观察
文 | 周有辉
编辑 | 彭孝秋
深圳又一3C品牌冲上市了。
近日,绿联科技向深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创业板IPO,并计划募资15.04亿元。递表前夕,绿联科技两度引入外部资本,其中高瓴资本连投两轮,共出手5.5亿元。
从天猫、京东起家的绿联科技不仅在国内3C配件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还因在2014年抓住了亚马逊出海风口,在海外也广为市场所知。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绿联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20.45亿元、27.38亿元、34.46亿元,对应毛利率为35.71%、38.10%、37.21%。境内和境外市场的营收占比差不多各占一半。扣非后净利分别为2.2亿元、2.87亿元、2.76亿元。
图:绿联科技2019年-2021年的营收变化
从财报可以发现,2021年的绿联科技已经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局,营收虽然保持增长,增长率达25.88%;但扣非后的利润增速没有保住上一年的超30%增长,反而扮孙直接由正转负,下滑了3.82%。下滑原因在于研发投入和股权激励费用大幅增加,两项费用合计相比去年增加了8552.87万元。
另外绿联同样受到上游采购成本的影响,其采购的芯片、线材以及代工厂成品的价格都普遍上涨。
从具体的产品端来看,绿联科技的拳头产品是传输类3C配件,营收占比超过了三分之一,这也是其品牌形象的最深烙印。传输类产品包括扩展坞、集线器、网卡、网线等,主要用于不同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数据传输需求。
图:绿联主要产品
其余两类主要产品为音视频类和充电类厅裤链,包括TWS耳机、快充充电头、移动电源,都属于这两年竞争最为激烈的3C细分品类,多家创业公纯陪司和上市公司都在此争相角逐。
于境内境外的电商红海中拼杀10年,靠一条数据线起家的绿联科技能否成功冲击创业板?
一、国内电商、跨境电商“两条腿”
总结绿联科技取得商业成功的因素,可以分为两个,一是搭上电商红利,二是倾注资源做品牌。创始人张清森就曾表示,“我们的成功在于不贪心,找准了一个细分行业,花足够的精力去做重度垂直,同时搭上了电商迅速发展。”
渠道布局是各家3C数码配件品牌竞争策略的重要区别,例如安克创新两年前上市时超过80%的营收来自于亚马逊欧美市场,品胜电子更看重国内线下经销商和加盟商渠道,还有更大一部分的市场份额被头部手机品牌如小米、华为、OV自身所把控。
绿联科技的主要营收基本都来源于电商销售,覆盖了京东、天猫、亚马逊、速卖通等主流平台。张清森入驻电商平台的初衷也是为了做出一个品牌,拿到高溢价,而入局的时间点恰逢了电商平台重推品牌战略的起点,从而吃到了平台给予的流量红利。
图:绿联科技2019年-2021年的线上线下营收结构
2009年,刚从大学毕业两年的张清森看到了深圳电子制造市场如火如荼,一头扎进创业大军。得益于其在港资公司积累的外贸经验,为国外客户做代工生产数据线成为绿联科技主要的利润来源,昂贵的原厂数据线也在当时养活了绿联在内的一票创业公司。
但是刚创业一年,张清森就厌恶了同行恶意的价格竞争,随即放弃代工业务,内部组成三人小团队转向天猫商城。
当时天猫商城的3C配件品类挤满了深圳赛格电子的档口老板,因为后者的大部分收入仍然来自于线下柜台,使得他们的天猫店基本谈不上服务体验和所谓品牌。
张清森在团队中担任客服后,看到了远没有被满足的消费者需求,以及国产品牌在这一庞大市场中的缺失。因此,绿联选择自己开发模具做自有产品(山寨品牌为降成本多用“公模”),并且将客服作为重要部门去提升客户体验。
以高清电视的数据线为例,当时的货品大多以1.8米,即6英尺的出口用数据线为主,绿联做出了0.5米,1米,1.5米,2米,3米,5米等等长度,这套做法如同一股清流,一下在国内市场做出了知名度。用张清森的话比喻,就是“用五星级酒店的实力去开沙县小吃”。
2014年,嗅到商机的绿联又通过亚马逊加入了出海的阵列。彼时在国内电商战争前节节败退的亚马逊中国,转而重注中国卖家的出口业务,将跨境电商提到重要的战略地位。
不过,转向出海更是绿联的一个无奈之举。这一年的互联网一线公司看到首次展出物联网设备的CES展后,纷纷布局智能硬件,美名曰”打造生态系统“,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就是移动电源、智能手环和电子秤。
互联网公司在智能硬件的“肉搏”也波及了3C配件市场,为了对抗内卷,张清森试图在亚马逊复制国内电商的成功。入驻半年,绿联亚马逊单日销售超过了2万美金。
随后一年,绿联开始整合供应链,将模具厂、贴片厂和组装厂等上游供应商引入自身的工业区内,大幅降低了产品成本。绿联科技前五大供应商中的三个——深圳湘凡科技(占比13.93%)、菲炫电子科技(占比6.19%)、协源科技实业(占比4.10%)就和其同处在深圳龙华区的龙城工业区。
图:绿联科技与主要供应商的地理距离
经过10年电商战场上的竞争,绿联科技在国内国外市场都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力。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绿联科技的线上收入分别为16.82亿元、22.49亿元、22.86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达到了82.42%、82.35%、78.14%。
因为国内3C数码配件品牌大多还未上市,无法精确看到绿联的竞争力。一个可供参考的数据是,2019年绿联在国内市场的线上收入为8.63亿元,而Wind数据显示,彼时我国3C数码配件的整体线上销售额为406.89亿元,所以粗略估算2019年绿联在国内线上市场的占有率约为2.1%。
图:国内3C数码配件的线上销售情况
二、缺乏核心技术,依赖外协成品
对比安克创新在多个3C品类都推出不同的品牌,绿联的品牌矩阵相对单一,在下游消费市场的认知中仍然是“卖数据线网线的3C品牌”。
并且,即便是传输类产品为业务现金牛,绿联这一核心产品的生产模式仍然是采购外协成品,自有产能非常薄弱。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绿联科技外协生产金额占比一直高达75%。
图:绿联科技产品2019年-2021年的产能、产量和销量
最近三年绿联科技一直试图自建工厂,提升产能。但是因为3C产品迭代周期快,难以保证工厂的质量和价格,其自有产能占比不升反降,反而喂饱了强大的上游供应商。
具体而言,以绿联上游的第一大供应商湘凡科技为例,从最早的传输类产品开始,湘凡科技跟随绿联的快速发展,接连为其生产音视频类、充电类和存储类产品。湘凡科技工厂的月出货量达30万个,产值近5000万元人民币。绿联每年向其采购的金额均超过了2.6亿元。
在更早的发展阶段,绿联还通过“类小米模式”,寻找头部品牌供应商来生产高性价比产品,拓展新品类。例如绿联科技前五大供应商之一深圳显盈科技,其客户有Belkin、大疆创新。Belkin和绿联的核心传输类产品几乎一致,前者在2018年被富士康以8.66亿元的价格收购。
因此,过于依赖供应商生产的模式或将是绿联未来发展的掣肘。如果进一步分析其研发投入,就能更清晰地看到这一迹象。
2019年至2021年,绿联研发投入分别为0.64亿元、0.95亿元和1.5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17%、3.47%和4.54%。虽然这一数值低于行业均值,但如果对比深圳传统3C跨境大卖1%~2%的研发费用率,绿联的投入也相对可观。
图:绿联科技2019年-2021年的研发费用率与同行对比
不过绿联的问题在于研发人员占比相对较少,2503名员工中仅565名为研发人员,总员工数较少的安克2019年拥有822名研发人员,占比超过了53%。
为什么这是一个关键点?因为3C品类分支众多,涉及的核心技术各异,市场规模却都相对较小,整体的市场规模在2019年为406亿元。与此同时,3C配件公司要横跨多个品类,并且都拿到品牌的高溢价,必然要有大量的研发投入,这包括了人员和资金。但是从人员构成来看,绿联的研发和营销投入权重大体相当。
研发投入较少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品牌难以突破“性价比魔咒”。招股书显示,安克创新同类产品的销售单价基本是绿联科技的2-3倍,当然不可否认安克充电宝所塑造的品牌形象更具技术感。
同时,绿联横向拓展新品类时,仍然选择沿用“UGREEN绿联"主品牌,而处于中低端价格带的3C产品恰恰是大厂和创业公司的必争之地。尤其是在上游成本普涨的情况下,其品牌在下游可控的利润空间也被急剧压缩。2021年就是颇具镜鉴意义的一年。
如下图所示,2021年,绿联科技的外协成品和主要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基本都面临了15%以上的价格上涨,个别项目的成本涨幅超过了50%。但是在下游市场,绿联产品销售价格的涨幅平均值仅为2.19%。可以说这是其利润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
图:绿联科技2019年-2021年的产品采购成本变化
三、高瓴连投两轮,创始团队套现3亿元
绿联科技的上市信号最早显露于去年6月,高瓴资本出手3亿元入股绿联,随后又吸引了深圳世横、远大方略、坚果核力等机构投资者入股,这也是绿联仅有的两次外部投资引入。
2021年5月,创始人张清森、联合创始人陈俊灵将原有的3.7%股份、1.85%股份分别作价2亿元、1亿元转让给高瓴资本,这一轮估值达到了54亿元。
结合现金流量表显示的筹资活动吸收资金变化,这轮的3亿元属于两个创始人私人套现,并未用作公司运营。招股书还显示,三年时间绿联科技共实行了6次现金分红,总金额达3.4亿元。
图:绿联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
2021年6月,绿联科技引入新一轮融资。高瓴资本再次投资2.5亿元,深圳世横、远大方略、坚果资本分别投资2000万元、1500万元、1500万元,这一轮的投前估值上升至57亿元。如果算上拟募集资金,本次上市将共计吸引21亿元的外部资金。
不过有趣的是,高瓴在第一次入股时曾安排顾劼翔作为董事,但在绿联上市前夕的4月2日,顾劼翔出具辞任函,称因个人身体原因辞去公司董事职位。后来补选的董事陈艳为绿联科技自身的创始团队高管之一。
在15亿元的拟募集资金中,绿联计划将5.51亿元投入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对存储类产品研发实验室、音视频类产品研发实验室、充电类产品研发实验室等事业部进行优化整合。此外,3.9亿元用作建设总部运营中心,4.5亿元用作补充流动资金。
IPO上市后,张清森持股为45.27%,陈俊灵持股为17.36%,员工持股平台绿联咨询持股为12.82%,高瓴锡恒持股为8.44%,员工持股平台绿联和顺持股为4.22%。高瓴资本为第一大外部股东。
图:发行前后的股权结构变化
董事方面,绿联科技的持股高管也有错综复杂的家族背景。绿联高级售后服务主管张碧娟为张清森的妹妹,仓储经理李庆珍为张碧娟的配偶,外贸运营主管曾秋洋为绿联监事雷淑斌的配偶。可以看到,这些人员把持了绿联相当重要的供应链、售后及海外业务几大板块。
在国内国外电商环境屡屡遭遇“黑天鹅”的情况下,绿联科技作为一线的互联网3C品牌,在吃下一众主流电商平台的发展红利后,显然还需要在产品力和品类扩展上再次证明自己。
作者名片
绿联钢化膜是谁代工的
绿联厂家。绿联钢化膜是绿联旗下的产品,是绿联厂家进行代工的。该产品一经发售广受无数的好评和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