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首页 知识大全

华为生态圈是什么意思(企业生态圈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4-02-09 16:36:05

华为生态圈是什么意思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企业生态圈是什么意思吧,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华为生态圈是什么意思

华为成立5G汽车生态圈?

华为宣布,与一汽、上汽、广汽、北汽、东风汽车、长安汽车、比亚迪等首批18家汽车企业共同构建5G汽车生态圈,加快5G技术在汽车产业的商业进程.接下来,金投小编介绍华为成缓仔立5G汽车生态圈吗?

华为建立5G汽车生态圈

根据华为官方信息,华为正式成立了5G汽车生态圈,旨在加快5G技术在汽车产业的商过程,共同创造消费者感知的5G汽车.

华为的扰银汪5G汽车生态圈是华为与18家汽车企业合作的产物,汽车智能化成为大趋势时,华为此时入场的时机正好.这18家汽车企业分别是一汽集团(一汽红旗、一汽奔腾、一汽解放)、长安汽车、东风集团(东风轿车、东风小康)、上汽集团(上汽轿车、上汽通用五菱)、广汽集团(广汽新能源)、北汽集团(北汽新能源)、比亚迪、长城汽车、奇瑞控股、江淮汽车、宇通(巴士)、塞力斯、南京依维柯、T3旅游等.这18家汽车企业是最初的合作对象,后期5G汽车生态圈有望继续扩大范围.

5G是目前最受欢迎的科学技术概念之一,作为新时代的基础设施,结合了物联网、无线通信、汽车智能城市等多种新概念.华为作为5G的领导者,不仅保持了通信行业的巨搏消大优势,还逐渐扩大了这一优势.这次5G汽车生态圈的建立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

汽车行业方兴未艾,受到市场的关注,除华为外,更早进入格力、百度等.新能源化、智能化是汽车行业前进的两大趋势,新能源化可能需要在电动和氢能之间选择路径,但汽车智能化已经深入人心,无人驾驶、智能交通、汽车终端化等已经非常深入.汽车智能对通信要求极高,5G技术的高速、低延迟和高可靠性是智能过程的重要保障.

通过5G成为汽车智能过程的热点,华为巩固了5G领导的优势,使5G应用逐渐深入生活.凭借5G网络解决方案的能力,华为大大开拓了自己的汽车网络市场,为众多汽车企业提供了5G车载模块MH5000、5G车载终端T-Box平台等产品和技术,支持5G汽车和5GC-V2X智能网络的应用创新.

建立5G汽车生态圈是华为践行自己18、N战略的一步.1是指手机,8是指车、扬声器、耳机、手表/手环、平板电脑、PC、AR/VR,n是泛IOT设备,丰富的产品为华为构建完善的5G服务生态系统.18N战略非常清晰地表现了华为的全场景智能生活战略,显示了华为以通信优势为中心构筑智能社会的野心.

华为鼎桥生态圈是什么意思

是华为响应网络安全国家战略而打造的数森漏战略举措。
华为鼎桥生态圈是华为响应网络安全国家战略而打造的战略举措,亦是鼎桥作为鼎桥无线通信设备领域的领军企业,推进创新移动化办公操作系统成熟应春扮用的里程碑。薯烂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由任正非于1987年创立,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汽车品评 | 聊聊华为,5G与智能汽车生态圈

文 字?| 秦方辉
设 计?| 小宇宙
在销量低迷,硬件同质化的当下,汽车产品若想在差异化竞争中赢取先机,必须专注于软件技术的提升。
对于积极拥抱新技术、新概念这一点,中国汽车行业似乎有着先天优势。
作为目前最热门的科技概念,5G联结了物联网、无线通信、智慧城市等多种新兴概念,算得上新时代的钢性基础建设。
因此,5G技术携手汽车行业并非偶然,更被汽车业寄予厚望。
随着汽车智能化日渐深入人心,其高速率、低时延和高可靠度,将给智能网联、智能交通、自动驾驶等场景打开全新的想象空间。
而华为作为全球5G技术的领军者,当然不甘心仅在通信领域止步不前。
于是,华为正式开启了在汽车行业的攻城略地。
不久前,华为宣布成立“5G汽车生态圈”,旨在加速5G技术在汽车产业的商用进程,推动汽车产业新的技术革新,共同打造消费者感知的5G汽车。
据了解,这一“5G汽车生态圈”是华为与首批18家车企共同合作的产物,这也是华为迄今为止展开与车企的合作中,涉及到的车企范围及业态最广的跨产业合作之一。
它们分别为一汽集团(一汽红旗、一汽奔腾、一汽解放)、长安汽车、东风集团(东风乘用车、东风小康)、上汽集团(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五菱)、广汽集团(广汽新能源)、北汽集团(北汽新能源)、比亚迪、长城汽车、奇瑞控股、江淮汽车、宇通(客车)、赛力斯、南京依维柯、T3出行等。
据介绍,华为此次成立5G生态圈,是希望通过其增量部件的优势,面向消费者1+8+N的全场景体验以及5G网络解决方案的能力,向生态圈伙伴贡献更多技术、平台和创意,更系统地服务好车企开展5G汽车的创新验证。
“5G汽车生态圈”的建立是华为践行自己“1+8+N”战略的重要一步。1是指手机,8是指车机、音箱、耳机、手表/手环、平板、大屏、PC、AR/VR,N则泛IOT设备,丰富的产品将为华为搭建一套完善的5G服务生态体系。
“1+8+N”战略非常清楚地展现了华为的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显示华为以通信优势为核心构筑智慧社会的雄心。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多次表示“不会直接造车”,但华为却一直在汽车行业积极布局。
我们知道,智能网联服务离不开ICT(信息与通信技术)、车载硬件和软件系统的同时升级,而物猛昌全球领先的ICT服务商就是华为入局车联网的核心立足点。
早在2013年,华为就推出车载通信模块ME909T,并成立了车联网业务部,这是华为车联网谋篇布局的开端。
在之后的六年里,华为围绕云、管、端三大核心半径,逐步涉猎3G/4G/5G移动网络、车载移动通信模块、车载计算平台、T-BOX终端,积蓄实力。
直到被称为5G元年的2019年,华为正式发布发布全球首款5G车载模组MH5000,向生态圈伙伴与众多车企提供了这一模组,以及5G车载终端T-Box平台等产品和技术,支撑5G汽车以及5G+C-V2X智能网联的应用创新。
2019年5月底,华为正式成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部门,瞄准的是提供智能汽车ICT部件和解决方案,加大向智能网联汽车、车载计算、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战略投入。
睿智的任正非曾非常明确的指出:华为不造车。华为将聚焦ICT技术,成为面向汽车的增量ICT部件供应商,帮助企业造好车。
也正是从2019年起,众多国际国内车企基于华为5G车载通信产品与解决方案,展开各种自动驾驶、智能网联、信息服务的创新,让消费者逐渐感知到5G技术在汽车上的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高通公司打算借助5G网络商用逐步落地,与多家德国车企和美国福特汽车达成合作,让搭载C-V2X(蜂窝车联网)技术的汽车于今年投产。
爱立信、英特尔等国外通信巨头,也在设法抢占该领域的制高点。
在对接受新罩扒事物程度较高的中国,本土企业无疑具有更强优势。
相信大家都不止一次听说5G普及后各种天马行空的场景设想了,但究竟有哪些会实现,并且会成为将来的主流,我们现在依然难以判断。
正如3G时代,我们并未设想到4G时代短视频和直播的兴起。
可以预见的是,华为已经在自动驾驶技术上展示了极大的雄心。
“5G汽车生态圈”的建立,短期内首先受益的很可能就是自动驾驶。
提到5G与自动驾驶的关系,就不得不提自动驾驶的两条技术路线: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
其中,单车智能指的是把环境感知、决策和控制执行统统放在车端,即在车辆上堆砌各种雷达、电脑、传感器知稿,硬件成本极高。
因此这类技术虽然发展了十余年时间,并积累了大量实验经验,但仍不具备量产条件。
为此,近两年业内又提出了V2X车路协同的技术路线。与单车智能相比,车路协同既要依靠车端的智能,又要侧重路的智慧。通过路与车辆的云端联网,实现高效的信息协同感知与决策,从而实现自动驾驶。
也就是说,自动驾驶汽车要在全场景、全工况下运行,车路协同被认为是更加可行的解决方案。
技术层面,此前车路协同项目的开展主要基于4G技术,但由于其传输速度最高仅为100兆/S,且网络时延高达50毫秒,对于高速行驶的车辆来说,无法实现精细化操控,从而成为一大技术瓶颈。
而5G通信的传输速率将以每秒数Gb为单位,是现在4G传输速率的数十倍甚至百倍,而且端到端的时延从4G的50毫秒降低至1毫秒,1平方公里内可同时连接100万个网络。
总的来说,5G的低延时、高数据量解决了无人驾驶最重要的技术需求。
有工程师表示,在5G推出之前,每辆车都会搭载一台电脑来进行无人驾驶的计算功能。自动驾驶对算力的需求非常严苛,所需电脑会占去车上大量空间甚至整个后备厢。5G能令车载服务器走上云端,解放车上空间。
“5G的到来,首先能够给车带来强大的感知能力,加强车和路、车和车的互动,推动更智慧的交通体系,甚至智慧城市的实现。”华为战略部总裁张文林预计,未来5G与汽车产业的结合将更加紧密。
综合来看,此次共建“5G汽车生态圈”,或将成为华为及背后一众车企占领未来产业制高点的契机。
不同于手机这样易于普及的快销品,5G与汽车、自动驾驶的结合仍面临不少阻碍。
例如,目前中国实际的基础设施和道路交通条件参差不齐,自动驾驶车辆长期仅限于试运行阶段;
一线城市车辆饱和,限购背景下5G新车难以快速普及;
车辆电子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隐私性均需要提升;
如何控制自动驾驶车辆的成本;
如何评定驾驶员、车辆系统的责任和权力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等等,这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完成
5G、自动驾驶这类关键词,确实为我们带来了眼花缭乱的美好设想。但对于企业和消费者来说,安全性能永远是购车的首要前提。
拥抱即将到来的又一个新时代,而不是背向站立,这样的姿态对于一个领域,一个企业,甚至每一个人,都有着最为实际的意义。
?你准备好了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如何理解商业生态圈

生态圈一般会由一家强大的公司为主导,以自己的业务为核心,寻找上下游产业链的相关企业一起合作(也包括核心企业建立的子公司)。以一定程度的资源共享,依靠各家的优势互补,迅速扩充产品线,共同构建起一个强大的联盟,来对抗别的大企业和商业联盟。国内的话,阿里、腾讯、小米、滑行乐视、华为全都在帆让败往这个方向走,不过因为处于生态圈核心的那家企业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生态模式。要知道无论一家企业做的有多大,口碑有多好,想要开拓一个新的态颤领域都需要付出大量的研发、推广和时间成本来换取一个不确定的市场份额。而如果这个市场的竞争经过了长期的厮杀本身就已经趋于稳定的话,想要开拓这个市场的难度又会以指数级增长。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寻找一家企业来合作就成了一个更好的选择。既能防止竞争对手独占这个市场,又减少了投入和风险。同时合作的另一方,也可以借助着生态圈的资源得到强大的助力,寻找机会实现对领跑者的逆袭。

鸿蒙系统全面解析,诞生背景、技术细节生态圈一文看懂 | 智东西内参

华为6月2日正式发布的鸿蒙系统无疑占据了最近热点话题的C位,虽然不全是赞美的声音,但这种努力打破美国垄断,挑战谷歌、苹果在移动操作系统上垄断地位的尝试必将成为中国 科技 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本期的智能内参,我们推荐兴业证券的报告《华为鸿蒙深度研究》, 从鸿蒙系统的产生背景、开源技术细节和产业链生态圈全面解析鸿蒙系统。

原标题:

《华为鸿蒙深度研究》

作者: 未注明

鸿蒙产生的时代背景,总体来说有六个:

1、数字化的时代背景:数字化新时代的到来需要新的操作系统;

2、IoT 与 5G:5G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操作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

3、中国面临“卡脖子”的挑战:独立自主的研发操作系统是迫切的需求;

4、人工智能的兴起:AIoT场景天然要求多设备智能协同,需要一个适用于各类型机器的操作系统;

5、大数据与云计算:TB、PB级的大数据需要一个能够提供多机互联的操作系统;

6、全球信息安全面临挑战:网络安全威胁呈现多元化、复杂化、频发高发趋势,需要一个足够安清迅全的系统进行保障。

到鸿蒙的出现,操作系统已经经历了四代:分别是Unix、Windows/Mac/Linux、iOS/Android和鸿蒙/Fuchsia。

Fuchsia是由Google自主开发的基于Zircon微内核的开源系统,它可以运行在手机、电脑、智能家电等硬件产品上。

谷歌公司对Fuchsia的预期发展是让它取代Android和 Chrome OS ,统一两者成为一个操作系统。

和安卓相比,鸿蒙与安卓都是基于Linux开发,安卓是基于宏内核结构设计,而鸿蒙是基于微内核结构设计。鸿蒙系统使用C和C++编写,不需要虚拟机这一中间过程,因此运行效率更高。

和iOS相比,iOS和鸿蒙都是致力于万物互联的操作系统,iOS底层是基于Unix的,并且是闭源的,鸿蒙是基于Lmux的, 是开源的。

全球操作系统格局

2012年,华为出于对谷歌如果对其断供就会难以维持生产的顾忌,开始布局自有分布式操作系统。

2019年5月15日,华为敬正蚂被列入了所谓“实体清单”,谷歌Android 服务GMS对华为禁供。

5G迅猛发展,物联网时代来临,多年前的布局使华为抓住了最佳的发展时期。

鸿蒙发展 历史

总体来说,鸿蒙的技术现阶段优势在于开放,但劣势是生态。系统在分布式部署、时延和流畅性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最大短板生态。

构建一个成熟的生态是鸿蒙能否生存下去并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

技术上,鸿蒙系统使用微内核架构。内核是操作系统内最基础的构件,因此内核的设计对于操作系统的外部特性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常见内核结构可以分为宏内核、微内核、混合内核、外内核等。

微内核是较新内核结构,但是它拥有着众多宏内核不具有的优良特性,吸引了很多研究者。

微内核与宏内核对比

微内核架构包含两类组件:核心系统和插件模块。核心系统负责通用功能,不因为业务的变化而变化。

插件模块负责实现具体的业务,可以根据业务的变化而改动和扩展。

微内核架构模式可以将其他应用程序的功能作为插件添加到核心应用程序,从而提供应用的可扩展性、功能分离性和独立性。

微内核架构通常具有以下特征:整体敏捷度高、易部署、可测性高、功能表现优秀、可扩展性强和不易开发。

鸿蒙系统设计

鸿蒙架构的另一个很大优势是依靠分布式软总线、分布式设备虚拟化、分布式数据管理、分布式任务调亮埋度等技术,可以实现多种类、多数量的设备之间硬件的互助和资源共享。

分布式数据管理

分布式软总线

分布式设备虚拟化

鸿蒙系统设计初衷是为满足全场景智慧体验的高标准链接要求,可适配手机、平板、电视、智能 汽车 、可穿戴设备等广泛的终端设备, 将在未来万物互联的智能 社会 中打造下一代操作系统。

鸿蒙当前和未来架构

在技术特性上,鸿蒙有着一次开发,多端部署的特点。

在鸿蒙OS的框架层提供了用户程序框架、Ability框架和UI框架。它们可以支持多终端设备业务逻辑和界面逻辑的复用,这样应用跨设备的开发效率也就得到了提框架层升。

另一个特点是统一OS,弹性部署。鸿蒙os通过组件化和小型化的设计方法,使得针对各种类型的设备可以按需求选择合适的部署方案。

鸿蒙支持多种组件配置方案:1、支持各组件的选择,组件并不是必须被部署,可以按照需要选择合适的部件;

2、支持组件内功能集的配置,可以按照需求选择性的给组件配置功能集;

3、支持组件内功能集的配置,可以按照需求选择性的给组件配置功能集。

除了微内核,鸿蒙的另一大卖点是方舟编译器。方舟编译器可以方便安卓APP移植到鸿蒙系统。

方舟编译器是华为自主研发的编译器平台,它将以前边解释边执行的低效运行方式转变为将Java、C、C++等代码一次编译成机器码的高效运行方式,同时也实现了多语言的统一。

华为官方数据表明,方舟编译器能提升24%的操作系统流畅度、44%的系统响应能力和60%的三方应用操作流畅度。

华为当前的业务可分为四大领域:消费者业务、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和云服务四大业务领域相互协同、共同发展,拼接成华为生态战略布局版图。

华为生态

鸿蒙系统的生态可以概括为1+8+N。1+8+N战略的核心是1 , 即智能手机。智能手机作为鸿蒙生态的核心部分,凭借华为海思自研的麒麟芯片,为其他设备终端提供相应的通信支撑。

正是因为万物互联的场景中手机的重要性,华为始终以全球手机市场第一作为目标。

8是指PC、平板、智慧屏、音箱、眼镜、手表、车机、耳机,这8项将由华为公司亲自研发和参与市场,并且会追求市场领先地位。

N是摄像头、扫地机、智能秤等外围智能硬件,涵盖移动办公、智能家居、运动 健康 、影音 娱乐 、智慧出行五大场景模式。

这些领域是与鸿蒙生态的合作伙伴进行共同开发,在合作过程中,鸿蒙生态将会提供HiLink协议标准,HiAI组件,Lite OS等技术平台,同时将鸿蒙操作系统开源。

2019年8月,全球第一款搭载华为鸿蒙系统的荣耀智慧屏正式发布。

荣耀智慧屏作为当时首个搭载鸿蒙系统的终端产品,突破了传统电视的概念,搭载有鸿鹄818智慧芯片等三颗华为自研芯片和升降式AI摄像头,内置华为系统级视频通话功能,开创了大屏和手机的新交互方式,除了可联控智能家居,还能实现智慧双投、魔法闪投、魔法控屏等功能。

鸿蒙OS + 智慧屏

2021年4月,华为的鸿蒙OS智能座舱正式发布。

鸿蒙OS车机操作系统是面向车的操作系统,与手机同平台。鸿蒙OS智能座舱搭载有一芯多屏、多用户并发、运行时确定性保障、分布式外设、车载网络、多部件等多种应用,提供差异化启动恢复、极速启动、多用户切换、声场控制、多部件协同等功能。

鸿蒙OS智能座船可以及时升级应用,基于其HMS-Automotive平台,开发者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与应用体验,实现人、车、家的全场景协同。

鸿蒙OS + 智能座舱

同时面向车载场景增量还开发有HOS-A子系统,可实现账号、多模输入、用户程序框架、元能力框架、多媒体、公共通信、车机业务启动恢复等功能,使得自动驾驶、导航、视频、音乐和通话等业务能够在智能座舱和其他设备之间实现无缝切换,让智能驾驶变得简单、有趣、享受。

发布会现场透露,目前智能驾驶生态平台已获得30+硬件生态、50+应用生态合作伙伴支持,未来鸿蒙OS将继续加大与 汽车 及应用领域的开放与合作力度,与产业链一起打造智能驾驶的极致体验。

2020年7月,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与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智慧家居领域达成“全方位战略合作关系” 。

2021年4月,作为首批支持鸿蒙系统的家电产品,美的家用智能蒸烤箱S5mini正 式上市,该智能蒸箱搭载了华为鸿蒙系统,同时搭配了鸿蒙系统的一碰连特性,可以快速完成配网。

配网成功后,手机会自动跳转到鸿蒙系统内置的轻量化产品页面,用户可以在页面中获取跟产品搭配的定制食谱,根据菜谱准备食材,即可一键启动机器、机器自动烹饪。

智东西认为,数字商业的终极竞争,归根到底就是操作系统的竞争,全球市值前3名的苹果、谷歌和微软,他们共同特点就是都具备操作系统。鸿蒙的推出,长远来看决定了能否在异构计算时代中取得第四张操作系统入场券的关键。

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