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首页 知识大全

西施壶怎么判断好坏(怎么判断一把壶的好坏)

发布时间:2024-02-09 15:18:05

西施壶怎么判断好坏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怎么判断一把壶的好坏吧,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西施壶怎么判断好坏

紫砂壶的好坏鉴别

可以从壶的外表去判断紫砂壶的质量好坏。

明末的紫砂研究学家周高起说:“砂壶,有晶光者,最为上乘,有润光者,上乘也,和尚光者,最为贼相”。意思是:有晶体光点的紫砂壶,是最好裤蠢首的;有润泽之光的,是很好的;像和尚脑袋油光锃亮的光,为最差。这是鉴别紫砂壶好坏的科学有效之法。

晶光与和尚光的区别,晶光是密集的、有厚度的点光,和尚光是平面光,当光点越来越密,就是光的深度越来越浅,当迫近平面时,就变成了和尚光。紫砂壶,没有绝对全是晶光,也没有绝对全是和尚光。晶光,就是晶相,和尚光俗称玻相,晶相越多,壶越好,玻相越多则越差。

紫砂壶种类

1、供(龚)春壶

龚供春是中国紫砂文化史上的胡数一个开创性的人物。供春壶造型古朴精美,天然温雅,质地纯薄,但非常坚实,胜于金玉。在当年极负盛名。供春所制紫砂壶,款式多样,不一相同,所有壶式中,以“树瘿档袜壶”最名贵,供春树瘿壶简称供春壶。

2、西施壶

西施壶,又名西施乳。细看西施壶,确实很像丰满的乳房,西施壶的壶钮似乳头,流短而扁圆。壶底自然向内收敛,壶身上下一凸一凹,遥相呼应。壶把为倒耳之形,似美女倒垂的发髻,与那壶嘴贯通相融,倒茶时,把手便是美人纤细的腰姿。

紫砂壶好坏鉴别

鉴别紫砂壶好坏的方法有:看质地、看性能、败慎看颜色等。

1、看质地

可以通过质地来判断茶壶的好坏,茶壶的质量越好,它的表面摸起来不是很光滑,但摸起来很细腻,而且会有悬浮的颗粒感,这让它感觉非物枯和常棒,然而,当加入许多化学原料时,它会变得更光滑。

2、看性能

或按性能区分,优质茶壶具有更好的吸水性、保温性和良好的透气性,泡茶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茶本身的香味,口感更好,而劣质茶壶保温性和吸水性较差,泡茶效果不佳。

3、看颜色

好坏也可以根据颜色来区分。茶壶的质量越好,颜色越亮,但给人一种优雅的感觉,这也符合中国茶艺的传统文化。相反,茶壶越亮,整体的意境就越差。

紫砂壶的类型介绍:

1、圆器

圆器壶是最常见的器型,也是紫砂中最多的器型。紫砂壶圆器造型给人一种精简干练的感觉,壶身圆润饱满,整体对称平衡,讲究的是“柔中有刚”“珠圆玉润”。

圆壶中尤其以西施壶颇受欢迎,是圆器众多款式中最经典、最传统、最受人喜爱的壶型之一,西施壶小巧玲珑,光滑饱满的特点,无论是在喝茶还是在把玩的时候,都有一种独特的韵味。西施壶可以说是很多紫砂壶玩家的必藏之壶。

2、方器

方器方中藏圆,寓圆于方,线面挺括平正,线条平稳流畅,壶身庄重沉稳。器型的中轴线、平衡线要精准且富于变化。细节要求囗、盖、把、流应与壶体相称,同时还要求壶盖方向均可任意变换,并与壶口严密吻合。方壶的制作难度远超圆壶,工艺师们常说:“宁做十圆不做一方”,故而业内有“一方抵三圆”的说法。

以上内容参考:百罩盯度百科-紫砂壶

石破天谈紫砂:怎么判断紫砂壶的品质

怎么判断一个紫砂壶的品质,我们可以分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曰泥料;二曰做工;三曰款型。
一把紫砂壶的品质如何,是不能抛开泥料不谈的,泥料的好与否直接决定紫砂的实用性。如果纯粹是观赏性,放在家里博物架,十年也不打算拿来泡茶,倒也无所谓,选个好看顺眼的就行,但如果你还想有朝一日拿来泡茶,就不得不说泥料的问题了。
1.1 紫砂的泥料大类就是紫泥、段泥、朱泥,在此之外的泥料,均可以忽略不计。所有稀奇古怪的泥料,都不是新手所应该尝试的,等你混了几年,明白了紫砂的泥料知识,如果你非要买什么锈色黑金刚,我也拦不住你,不过那种泥料已经无品质可言,当然也就不在紫砂壶的品质判断里面。
1.2 紫泥的品质大致可以从几个方面判断,第一个是含砂量,第二个就是颜色。含砂量可以通过肉眼就可以辨别,那种橙黄色的颗粒就是所谓的砂。颜色的深浅和烧制温度也有关,但老紫泥偏黑是共识。相对来说,紫泥不好看,有点土了吧唧的,但他是基本泥料。底槽清也可以纳入紫泥类,底槽清的颜色偏浅,偏向红色,有润透质感,一把好的底槽清,自带润色与光泽,给人以美感。
1.3 朱泥的情况比较复杂,要辨别渣培朱泥的品质,颇费周折,新手很难做到。不过现在的朱泥一般偏黄,有些发红甚至红的发黑的朱泥,是靠不住的,一般是掺杂很多化工原料的。朱泥的颗粒感不强,含砂量也不足,而且收缩比比较大,一般做不了大器件。这个要靠长期积累经验。
1.4 段泥的情况比朱泥还复杂,因为段泥本身就是杂料泥,所以要想判断段泥的品质,新手几乎不可能完成。大体来说,段泥有这么几类,一种是发青的,一种是发黄的,一种是发灰的。一般来说,灰好于黄,黄好于青。青色的粗糙感最强,料也最难养。灰色的一般是老料,黄色的居多,很多人打着黄金段泥的口号装13,玩的很嗨。还有青黄色的段泥,往往黑点较多,被冠以芝麻段的名头,一直自抬身价。
1.5 除此之外的泥料,已经不适合新手玩,包括不限于黑泥、紫茄泥等。尤其要避免的坑是绿泥,绿泥皆往不可靠。
1.6 有些紫砂壶的壶身上有黑点和爆砂现象,如果你拿到这样的壶,先不要说这把壶品质不好。因为有黑点和爆砂,恰恰说明这个泥料是原矿紫砂泥料。黑点是原矿石中的铁元素,爆砂的情况很多,有一种情况是原矿石中的碳酸钙高温烧制成袜梁念石灰,遇水则爆,属于正常情况。
【有完美情结的人,是买到假壶和次品壶的保证,如果你有完美情结,请远离紫砂。紫砂不完美,不好看,凡是色泽娇艳,油光闪亮,均是专门骗完美情结装13的人。】
1.7 紫砂壶如果有强烈的刺鼻味道,基本是化工料,可以pass掉。
1.8 紫砂壶如果刚买到就发亮,很有可能是商家打蜡或者抹油,已经破坏了紫砂。
1.9 如果紫砂壶有掉色现象,基本是假壶。
色泽娇艳最狠毒,
气味刺鼻添假土,
未用先亮大奸商,
掉色岂能是真壶?
第二部分,关于做工的问题,有很多新手也会被骗。
2.1 网络上经常流传紫砂壶玩倒立的,就是装满水,堵住壶嘴,倒过来,壶盖没掉,就说气密性好。凡是相信这个的,都是初中没毕业的。这是基本的物理知识,西施壶都可以,假壶也可以,灌浆壶也可以。
2.2 壶盖有点松动,是正常的,很多新手纠结于此,认为严密才好,实际上紫砂是喝茶的,如果严丝合缝,不利于盖盖,也不利于日常使用,稍微有点碎茶叶就盖不上盖,这是很悲剧的。紫砂做壶的时候,一般会让壶盖与壶口之间保留1-2毫米。有点松动,是做工本来就该这样做的。
2.3 关于三山齐的问题,不适用所有壶,比如子冶石瓢就不适用三山齐的标准,如果拿着个标准选子冶石瓢,一定买不到好的,而做到了三山齐的子冶石瓢,也不是好品质的标准。
2.4 关于壶嘴和壶把歪的问题,只要不是明显和离谱,不用担心。十个紫告困砂九个歪,做壶做的再完美,烧制出来也有可能是歪的。因为紫砂本身就是有很大收缩比的,不同位置受热不同,可能存在歪的情况。也有一种是做壶师傅的坏毛病,比如爱用手来做某一些特定动作导致的有点歪。完美不是紫砂品质。
2.5 全手工紫砂壶没有半手工紫砂壶做的好,全手工紫砂壶很难做到左右完美对称。人不是机器,没那个能耐。如果你拿到左右不是十分对称的壶,不要轻易说不好。首先看是不是全手工做的。如果你接受不了手工作品,那就不要去买全手工紫砂壶。
2.6 全手工紫砂壶在壶身内壁会留一些接痕之类,不好看,但不是品质不好,还是那句话,喜欢完美,请远离紫砂,人做的东西,完美不了。
第三部分,关于壶款的问题。壶款太多,但是要说哪种壶款品质好,恐怕用短篇很难勾画清楚。简单说一下常见款的毛病,让你心里有个数。
3.1 西施壶的毛病是壶流短,位置在上,所以西施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流涎问题。就是倒茶的时候,茶会随着壶嘴往下流。只要不严重,就忍一下吧,忍不了,就不要买了吧。一把好的西施壶,做工完美的西施不好挑。
3.2 景舟石瓢的毛病是壶钮不好拿,拿景舟石瓢的壶钮很费劲,很难拿捏,一般是挂个壶绳辅助一下,这个问题是常见问题,不如子冶石瓢好拿好用。
3.3 像德钟壶、古式井栏壶、虚扁壶等壶,清洗起来有点费劲,要有耐心的人才适合。
3.4 所有的方壶和筋囊壶都很难解决壶盖漏水的问题,就是倒茶的时候,壶盖会渗出一部分水,很多人不喜欢,嗯,不喜欢就不要买。很难解决这个问题,个中缘由,大家想想就会懂。
3.5 花器出水很难保证流畅,特别是壶流三折的,肯定不会顺畅,如果想出水如注的,这个不是好选择。
综上,紫砂壶的品质如何,主要是泥料,其次是做工,再次是款型。泥料主要看砂量、润度。做工根据是不是全手工,评分各有不同,半手工做工比全手工好,机器做的比半手工好。你要想完美,就别和人打交道。款型选择各自所需,各有优缺点,能接受就行。

是不是紫砂壶倒水的时候壶盖不会掉下来的就是气密性好的呢?

判别紫砂壶的标准之一是紫砂壶的气密性,针对以前的看法,大家一般会认为在紫砂壶里面装满了水,按住壶盖气孔则壶嘴不出水;按住壶嘴反过来不掉盖则说明此紫砂壶的气密性好,如果不是就说明壶的气密性差。其实这种判断是一个误区,在通过数以千计的试验之后,终于解释了这个气密性原理,而且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提出一个关于紫砂壶气密性的全新观点。
现在以石瓢和西施这两种紫砂壶市场上最多也最常见的壶型举例。首先先拿出这次试验的数据。石瓢100把,西施100把,价位都在200元到3000元的中高档壶(先排除做工不好的数据)。100把西施壶按住气孔之后,97把西施壶嘴不漏水。而装满水反过来按住壶嘴,100把全部不掉盖。石瓢无法按住气孔,只能做按壶嘴试验,试验结果100把石瓢在装满水,按住壶嘴,倒过来的情况下,盖子全掉。
这个实验得出三个结论:
1、石瓢的紫砂壶盖基本上都会掉。
2、西施壶盖基本都不掉,而且不掉壶盖的数量与壶嘴不出水的不相等,换句话说也就是存在按住气孔,壶嘴继续出水,但是倒过来以后,盖子却不掉的。
3、做工没问题的西施按住气孔壶嘴都不出水。
这个试验其实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平时去买紫砂壶,“倒过来盖子不掉,说明这壶做工好,盖子掉了,说明做工不好”。这种判断的力度是多少?如果说是做工的问题,为什么石瓢的盖子全掉,而西施的盖子全不掉?原来石瓢壶和西施壶的本质区别在于壶盖上面的气孔,石瓢的气孔深度只有2到3毫米,而西施的气孔深度有10到15毫米,如此悬殊高气孔高度差是否能解释这一切?想到这里,我立马找来了50把壶,里面有仿古,掇球,掇只,容天,水扁,汉铎,其特征都是气孔深度都大于10毫米,试验结果果然证实了这个想法,所有的壶盖全不掉。而石瓢,曼声井栏等一些使用桥梁滴子的紫砂壶,全部掉盖,其原因模枯就是气孔深度不足3毫米。
结论有了,下面就用物理学知识来解释这个现象,希望大家在看了这篇文章之后,能够对紫砂壶气密性有个新的认识。当紫砂壶装满水的时候,按住气孔反过来,水分子会平铺到紫砂壶盖与紫砂壶口这个平面上,使得这个平面处于完全竖旦密封状态,然后壶内的水会流到气孔最底端,于是在气孔里面形成一道水柱,以西施壶为例,水柱大概是直径1.5毫米,长10毫米的圆柱体,于是产生了两个力。第一个力就是由于水的压强差,气孔底部的压强大于盖子内表面的压强,由这股压强差产生一个力。第二个力就是一部分水进入气孔,使得茶壶内部气压小于茶壶外面气压,产生一个气压差形成一股力。这两股力加起来足以承受壶盖不掉。所以只要盖子与壶口之间绝对平整,即使有一点宽盖,也照样能玩的起来。
相反,气孔深度不足的话,压强差形成的力就非常小,同时由于进入气孔的水量较少,使得壶内的气压与壶外的气压相差甚微,所以这股由于气压差形成的力也是非常小。这两个力加起来不足以支撑壶盖,所以石瓢这样的盖子必然会掉下来。关于按住气孔断水,也是非常有意思,我特意拿一把做工极佳的锦囊器-菊蕾,按住了气孔,果然无法断水,但是反过来根据气孔的深度,盖子居然牢牢的稳住没掉。因为正向倒水的时候,锦囊盖子与锦囊壶口时间缝隙是非常明显的,气孔按的再紧也不会按住里面的缝隙有空气通过。所以不断水是必然。反过来之后,水填充了整个锦囊口部,并且铺满盖子与壶口的平面上,与外界空气绝缘,同时根据气压差和压强差,所以盖子就不掉了。
紫砂壶密封性结论:
紫砂壶的气密性好坏是看正向,也就是说按住气孔能否断水,如果能余码扰断水,则气密性佳,如果不能断水,则气密性略逊。而关于紫砂壶反过来不掉盖仅仅只能检测壶盖与壶口的平面是否平整。比如西施壶,如果反过来都掉盖的话,那按住气孔必然无法断水,因为壶口平整是气密性好的基本条件,但是壶口平整,气密性不一定好。
紫砂壶盖公式:
按住气孔断水(气密性好)一定反过来不掉盖(壶口平整)《西施类深气孔紫砂壶》
反过来不掉盖(壶口平整) 不一定 按住气孔断水(气密性好)《西施类深气孔紫砂壶》
而石瓢类紫砂壶由于按不着气孔,又无法保持不掉盖,所以无法用常规方法检测其气密性,但是一般来说,普通圆口的紫砂壶气密性都很不错。气密性只是紫砂壶的一个指标,是一种物理现象,并不是好壶的唯一属性,所以当我们在理解了本质以后要理性对待紫砂壶的气密性。
备注一点,主要问题是西施的盖子轻,石瓢的盖子厚重,跟气孔这点大小关系不大,你把西施的盖子下面挂个20g的砝码,它也掉。这的确是大气压强的问题。物理上的计算应该是壶盖的重量以及壶盖上方的水的重量对壶盖的产生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那就是不会掉。大于大气压强那就是会掉。
对于紫砂壶来说,有三个点会影响壶盖会不会掉落:
1、气密性,气密性不好肯定是会掉,但是气密性好不一定不掉。
2、壶的盖子的重量除以壶盖截面积的大小。西施和石瓢同样大的盖圈的话,石瓢的盖子重量大很多,所以会掉,你如果在西施的盖子下拴上一个几十克的砝码,西施的盖子也会掉。
3、壶型,其实是壶的高度,壶身越高,倒倒转的时候壶盖上方的水是越重的,对盖子的压力也越大,同理压强也越大,如果这个西施截面不变,直径不变,而把高度延长个10厘米,那么盖子肯定也会掉。

怎样找到自己想要的好紫砂壶?

如何选择一把贴心好壶
茶壶有很多种,陶的、瓷的、金的、铁的、铜的、锡的……这里我们只把焦距对在「宜兴紫砂壶」上头。 一般说来,宜兴紫砂壶的选择标准可从下述的四个角度来逐一过滤。
实用第一
茶壶的天职就是要能拿来泡茶,这当然是毋庸置疑的,换言之,选择茶壶时便不应违背「实用」的基本原则。一把实用的贴心好壶至少应具备下列几点:
容量大小需合己用。茶壶容量大小差距甚多,大者容水数升,小者仅纳一杯之量。同样的,有的人交游广泛,天天高朋满座,一周泡掉三斤茶,此时如果选用朱泥小壶来泡,那光是来回地倾茶注水便够他手忙脚乱,满头大汗了。反之,若三两好友促膝品茗,偏偏选用容水近升的大汉方壶,那岂不强迫人人非要牛饮一番不可,果真如此,那保证不出三个月,你的朋友会三个变两个,两个变孤支,到头来只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份了!
口盖设计合理,茶叶进出方便。国人爱喝的鸟龙茶系,在冲泡前呈干燥紧缩状态,借着茶则置入壶中并不太难,但经热水冲泡数巡之后,叶片逐一伸展膨胀开来,会将整个壶身塞得饱饱紧紧的(尤其置茶量过多时),此时如果壶口太小或设计不当时,就得费一番工夫才能将茶渣掏出。若一时疏忽,未清除干净,甚易在壶身内壁形成茶垢,甚至发霉,这就有碍健康了。
重心要稳,端拿要顺手。有些茶壶端拿之际十分沉重,这如果不是壶把设计不当,不符合人体功学,便是壶壁过厚(用土太多)。新手买壶时,不妨先在壶内盛装四分之三的水旁拆,单手提起,临摹倒水姿势。此举,一则试其量感是否过重。二则可趁此感觉执壶间,手指与壶把的施力位置是否舒适。端拿是否顺手相当重要,否则不但累了自己,更容易发生失手破壶的惨剧,不可不慎。况且,勉力为之,不免手上青筋暴露,脸上龇牙咧嘴,让客人未尝其甘,先见其苦,果真有够失礼。
出水要顺畅,断水要果快。此点是大部分茶壶不易顾及的。好壶出水刚劲有力,弧线流畅,水束圆润不打麻花。断水时,即倾即止,简洁俐落,不流口水,并且倾壶之后,壶内不留残水。
工艺技巧
紫砂壶艺向以其高度精巧的工艺性著称于世,几乎所有好的砂壶都是手工成型的,即使是为求其产量与规格化而采用的挡坯成型法,其手工修整的工序仍相当繁琐,所以工艺水平的高低自是评断砂壶好坏的重要条件。砂壶的工艺要求,基本上有下述几项:
嘴、钮、把,三点成一线。这点是诸多藏家所特意注重的,尤其是水平壶、西施壶等基本壶式更是如此,它看似简单,实则不然,甚至包含名家壶在内,仍有许许多多的砂壶嘴歪把斜。另外,上把与下把不在同一垂直线上的亦相当常见。当然,这样的砂壶一样能泡能养,只是中国人讲究的是「大中至正」、「允执厥中」,所以除非是特意设计的砂壶,不然仍应慎重审视为宜。
口盖要严紧密合。圆壶要能旋转滑顺无碍,方壶要求面面接缝平直不变形,筋纹器更要达到面面俱到的「通转」地步。除了以上的目视、手试外,我们尚可在壶身盛水后,举壶作注水状,以食指压紧气孔,若能达到即压即停且滴水不漏,就表示壶盖与壶身的密合度甚高,与外界空气接触极少。部分技术特佳的陶手还能达到将壶嘴塞住时,手捏壶钮可将全壶擎起的境地。
壶身线面修饰平整、内壁收拾俐落,落款明确端正。通常,一件砂壶的做工良窳,我们可从外观上审视陶手是否有用心将壶身线条、转折、棱线修饰漂亮规整来作判断。还有,此壶的落款是否大小得宜、位置适中、深浅合度,亦是重要参考。此外,最易遭受忽略的是,壶身内壁流嘴的接囗、块面的接缝是否遗有施工泥屑,内壁、内底是否收拾匀当……这些小细节都足以看出作者的制作态度是否严谨、审慎。
胎土要求纯正,火度要求适当。有些砂壶乍看之下油光灿然,未养先亮;有的则是贼光浮动,色相诡异,这些征兆都显示着此壶的土胎不纯或是作者配土太差。至于砂壶的烧结火候是否恰当?则需要经验的累积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一般可用壶盖(请切勿用盖沿,那是全器最脆弱的地方)轻轻敲击壶身(务请注意,莫伤壶表),若呈铿锵含韵之声,纤橘代表火度适中;若呈混沌低郁之声、代表火度稍嫌不足;反之,若呈高尖干脆之声,则表过火,壶身已呈瓷化。
切忌冲动
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变化多端运竖枣,但美感的标准则依各人的审美涵养而有所不同。你爱花货的精工细描,我爱光货的简单大方,谁也不用委曲谁、所以砂壶的造型孰优孰劣是不能一概而论的。真正重要的是、无论如何,买壶千万不要光为了作者的名气或别人的强力鼓吹而冲动下单,否则日后极易后悔。因为泡茶赏壶之际是人类最冷静、最客观的时候,这时手中的砂壶势必会遭受到自己最严苛的挑剔,这也就是为什么茶壶就像女人的恋衣情结一样——永远少一把。
尽管每个人的审美涵养有所不同,但初入此道的朋友仍可依循下述两点略作参考:
几何造型的砂壶,该圆的就要圆,该方的就要方,线条当直则直,当曲则曲。千万不要选择口盖歪曲变形、嘴歪把斜者,因为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全器力度。此外,全器各配件大小需与壶身相衬,大而无当固然不宜,小鼻小眼睛的更应避免。
自然造型的砂壶,该写实的就要写实,该写意的就要写意。由于花货的捏塑较多,所以应细心体察全器是否气势连贯,浑然一体而无生硬之感,亦应注意壶身与捏塑的接触点有无微细裂缝,以免日后断裂。
价格合理
经过前述的一番挑肥捡瘦,最后的一个问题便是「壶价几何?」事实上,近十余年来,紫砂壶的涨势咄咄逼人,屡创新高,流风所及,似乎千元以下的壶泡出来的茶不堪入喉般。尤有甚者,壶价动辄十万、百万,果真应验了古书所载的「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时大彬、陈鸣远若地下有知,当恨生不逢时也!
总而言之,当我们面对琳琅满目的各式砂壶,以及店老板的如簧之舌时,切切要分清楚「选择一把别人公认的好壶」和「选择一把贴心好壶」之间的差异。因为惟有「适合自己」的才是真正的好壶,若硬是要随波逐流,附庸风雅,可就失却了茶艺怡情养性的那份闲适之美了。
如何用新壶
整修内部
通常中档以下的紫砂壶多半会有一些不算瑕疵的小毛病,大多可以自行排除。例如气孔若被泥屑堵塞住,易影响出水的顺畅,可以钢针或尖钻小心将其剔除;又如壶身内壁或流孔接续处若残存泥屑,则易卡住较小的茶叶片,形成藏污纳垢的死角,此时可用小钢锉及砂纸,细加修整磨拭,以免造成日后使用的困扰。
去蜡醒壶
事前的暖身运动做好了之后,便可举行爱壶的下水典礼了。这道手续的目的有三:其一是因新壶在出厂、装运、展示过程中,常会附着一些泥砂、尘土、包装屑(尤其是花货);另外,有些茶壶里面仍留存着白色的铝粉(此为隔离用的耐火物,入窑烧坯前先撒布于壶盖内沿,可避免壶盖与壶身烧结在一起分不开),以上这些异物均应于事前加以清除。其二,新壶出窑后,未识茶味,火气、土气仍重,若不先行去除,将有碍茶汤的品评。其三,上游业者常会在初出炉的砂壶表面打上—层蜡油,以增加光泽,美化卖相。这层油性异物不但堵塞了壶表的毛细孔,更形成一层保护膜,不受茶水,如未予去除,则养壶势必徒劳无功!
水煮刷拭
茶壶的下水典礼有两种仪式,读者可依个人状况自行采用。
水煮法
取一干净无杂味的锅子,将壶盖与壶身分开置于锅底,徐注清水使高过壶身,以文火慢慢加热至沸腾。此步骤应注意壶身和水应同步升温加热,切勿像某些书上所载,将壶身骤然置入沸水中,来个「三温暖」;否则,虽说紫砂壶冷热急变化佳,但如此折腾爱壶,万一它老兄来个「开口笑」那就后悔莫及了。(一般会「笑」的,多是早已有暗伤)待水沸腾之后,取一把廉价的茶叶(通常采用较耐煮的重焙火茶叶)投入熬煮,数分钟后捞起茶渣,砂壶和茶汤则继续以小火慢炖。俟二、三十分钟后,以竹筷小心将茶壶起锅,净置退温(匆冲冷水)。最后再以清水冲洗壶身内外,除尽残留的茶渣,即可正式启用。
这种水煮法的主要功能除了去蜡醒壶外,亦可让壶身的气孔结构,藉热胀冷缩而释放出所含的土味及杂质,若施行得宜,将有助于日后泡茶养壶。
刷拭法
这是较为简便的方法,先以温水暖壶后,再改注沸水盛满壶内,并用热水浇淋壶身表面,使全壶保持高温状态。再持软毛牙刷沾上牙膏,将全壶内外彻底刷上几遍后,以热水冲去泡沫,即可去除土味及蜡质。
刷拭法的优点是简单方便,在茶桌上即可操作,不必「动鼎动灶」,缺点是效果不如水煮法彻底。此外,某些品牌的牙膏(尤其是强调去污力特强的)含有较高成份的研磨剂,对胎身较细腻的砂壶(如朱泥、绿泥)恐易产生刮痕,不妨改用洗碗精替代。
洗心革面
前面所述的下水典礼,均以新壶为对象,若是手中的是二手壶、老壶、旧壶、出土壶,那处理上需较为谨慎,因为谁也不晓得此壶的前任主人是何方神圣。
出土壶固然需大清特清;老壶、旧壶亦然,因为大陆某些地区喝茶是不用茶杯,直接以口含壶嘴牛饮的,还有些人家习惯用茶壶装酱油、煤油等物,甚至某些文物贩子喜用墨汁、鞋油、盐酸将紫砂壶刷染作旧。即便是得自友朋的二手壶亦应重新处理干净,从头泡养起,因为「好壶不事二茶」,常泡普洱的壶若突然改冲乌龙,茶汤必然不纯,有碍品评。
紫砂旧壶的「洗心革面」通常不采水煮法,因为旧壶或许隐含有龟裂、修补的暗伤,较不宜用此「猛药」。通常的作法是,先取一干净的锅盆,将温热过的旧壶置入,徐注热水使其淹过壶身,再混入10㏄左右的漂白水,如此静置一小时后取出,再似前述的刷拭法,将此壶内外刷净,此时便可重现卢山真面目。需特别注意的是,漂白水对人体有害,且其渗透力甚强,需于事后充分洗净,方宜泡茶。
如何养好壶
宜兴紫砂壶由于胎质甚佳,且成型技法独到(尤其是「明针」工夫),所以只要泡养一段时日,便可自发暗然之光,备受世人喜爱。这种透过茶水泡养,使壶表产生温润之感的过程,即一般俗称的「养壶」。当然,泡茶并非一定得要「养壶」,在大陆许多地区的饮茶习惯中,其实是甚少有此等闲适雅趣的。而「养壶」亦不特定非宜兴紫砂壶不可,其它像大陆东南沿海的汕头壶、台湾手拉坯壶、石壶等,只要是器身表面不过于粗糙,基本上都可达到一定的效果,至于瓷壶、釉壶、铁壶、锡壶等「非主流派」当然就不宜此举了。
养壶养性 人器互动
「养壶」是茶事过程中的雅趣之举,其目的虽在于「器」,但真正的主角仍是「人」。「养壶即养性」,壶之为物,虽无情无感,但透过泡养摩娑的过程,茶壶以其器面的日渐温润来回报主人对它的恩泽,亦未尝不是一种人与器的情感互动!「养壶」之所以曰「养」,而不称「喂壶」、「盘壶」、「淋壶」,正是因其「怡情养性」的特质也!
我们若能体会这层道理,在面对「养壶」一事时,便不会出现像以下这些光怪陆离,令人啼笑皆非的「养壶偏方」,例如有人主张将茶壶放入油锅中油炸或以肥猪排炖煮数日,甚至将茶壶塞入肥鹅腹中蒸煮一番,较保守的则主张应常用脸、鼻摩拭壶身,好象「盘玉」—般,使其纳油。凡此种种匪夷所思的怪招,无非是想用速成的方式,让壶身显露出润亮的光泽,只是用这些方式所「熬」出来的壶,虽然表面油光浮动十分唬人,但泡出来的只怕不是茶汤,而是「排骨汤」或「油汤」,这种「加味茶」当然令人难以下咽。
总之,泡茶之道旨在怡情养性,所以养壶的方式亦应符合此一精神,循序渐进,切忌揠苗助长,如此养成的壶不但温润可亲,也才符合卫生之道。
如法炮制 乐趣无穷
目前坊间有许多种不同的养壶方法,亦有专业的「养壶船」、「养壶刷」配合使用,甚至还有业者推出「代客养壶」的业务,为忙碌的爱壶人或「后宫佳丽三千」的收藏家提供售后服务。
以下,我们兹将较常见的养壶步骤,简述如下:
先用沸水将壶身内外淋烫一下,如此既可净壶去霉,亦可暖壶醒味。
若使用茶船,注意应将壶身略微垫高,使其圈足高过水面,以免壶身留下水线或不均匀的色泽。
将第一泡的温润泡茶汤盛置茶海中备用,待冲第二泡时再用此茶汤浇淋壶身外表,如此反复施行至全程结束。
由于紫砂壶身具较高的气孔率,遇热时,因热胀冷缩的关系,气孔相对扩大。此时可用棉质布巾趁机擦拭壶身,让茶油顺势渗入壶壁细孔中,日久便可累积出光泽。
每泡茶冲至无味后,应将茶渣去净,用热水将壶内壶外涮洗一次,置于干燥通风处,并将壶盖取下,以利风干。否则,因紫砂壶的口盖密合度较严谨,任令其密封阴干,亦不卫生。
有些壶友趁壶身高热时,以沾有茶汤的棉布茶巾上下擦拭身,由于此时器表温度甚高,湿巾所含茶汤一拭随即挥发,留下可使壶身润泽的茶油,如此便可提高养壶的成效。亦有人先冲出一泡较浓的茶汤当「墨汁」,再以软性毛笔或养壶毛刷沾此茶汤,反复均匀涂布于壶身,藉以提高其接触茶汤的时间与频率。
内外兼修 不事二茶
养壶不只是养外表,壶身内壁亦应一并调养,方能收内外兼修之功。养壶的「内功」最重要的就是:一把壶只泡一种茶。因为紫砂壶具有特殊的双气孔结构,善于吸收茶汤,所以一把久经使用的紫砂壶,即使不加茶叶,单用沸水亦能冲出淡淡茶汤来。因此,一把「不事二茶」的茶壶冲泡出的茶汤才能保持原味的鲜度与纯度,否则今天乌龙,明天普洱,后天花茶,那么必然茶味混沌,了无个性可言。
通常开始养壶的动作后,最好避免再用洗碗精之类的化学品去清洗,以免产生异味或刷去光泽。除非您打算全面洗净,重头养起,否则壶身若有脏污,不妨以干布拂净,或用软毛笔沾茶汤清洗之。
此外,紫砂壶造型变化多端,有些如花货、筋纹器较容易产生茶渍死角、可用软毛牙刷勤加清理。另外、壶底较不易接触到茶汤、壶把常含有手上的油脂,易排斥茶汤;还有,会「流口水」的壶嘴下沿应刻意擦拭,诸如此类小细节,皆赖壶主用心照顾。
养壶守则 卫生第一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有些人为了在壶内形成「茶山」,使其看来更具古意,便将茶叶留存其中,任其阴干,但因台湾地区高温多湿,霉菌极易孳生其间,若就卫生观点考量,此法实不足取。更有些人泡茶后,故意将最后一泡茶汤存于壶内,直至下回使用前倒掉,认为此法可收内浸外养之效。殊不知,紫砂壶的气孔结构既擅于吸附茶汤,自然也易于吸收霉菌。以此养出的壶,只怕日后冲茶时,亦会带有异味,甚至有碍健康,实是得不偿失。
总而言之,想要养好一把紫砂壶其实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各位紫砂新朋友们不妨参照上述的步骤及注意事项,细心地如法炮制,即可养成一把人见人爱的好壶。养好的壶摆置架上,温润的光泽便像是自已的心血结晶,那份成就感可不是局外人所能体会的。
紫砂壶的优点
中国是个茶的民族,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之深融百姓生活由此可见一斑。近数十年来,泡茶之风在台湾十分盛行,所用茶具的材质也琳琅满目,甚为可观,诸如陶壶、瓷壶、铁壶、锡壶、铝壶、石壶、玉壶等等,其中,当然又以「主流派」的宜兴紫砂茶壶最受到世人的欢迎。
紫砂茶壶神格化
早年,由于两岸尚未开放交流,宜兴紫砂壶大多靠走私的管道进入台湾,由于得来不易,于是紫砂壶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商人「老王卖瓜」以及消费者的「甜柠檬」心理作遂下,紫砂壶的优点被夸大渲染,好象泡出来的茶就如琼浆玉液一般,人间难得几回尝。
在江南一带,甚至还传说着如此一段离谱的故事:有位泥水匠在盖房子时,将一把紫砂壶遗忘在天花板里。数年后再度翻修房屋时才又发觉,而当年壶中所泡的茶水仍然香甜如故。当然像这种「惊异传奇」除非是在冰天雪地的东北冰原或许还有可能,否则对于讲究卫生,重视口感的台湾人而言,上午喝剩的茶水,到了下午顶多是拿来养养壶,那有人还把它往肚里倒?
古今称颂的宜茶性
宜兴紫砂壶的「宜茶性」是自古就受到肯定的。特别是到了明代中期以后,文人雅士用紫砂壶饮茶更蔚为风尚。明季李渔曾曰:「茗注(泡茶之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宜兴古称)」,又曰:「壶必言宜兴陶,较茶(评茶)必用宜壶」。
到了清初周高起所着的《阳羡茗壶系》更明白地指出:「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瓮,而尚宜兴陶」,可见早在明代,世人便已公认宜兴紫砂陶壶是最理想的茶具了。
今日的台湾可说是全世界品茗风气最炽盛的地区。在此地,人们泡茶使用的茶具仍以陶壶为大宗,瓷壶、石壶为次。常见的陶壶又包括了紫砂壶(紫砂、朱泥、段泥、绿泥……)、台湾现代壶、手拉坯壶(台湾土、进口土)、大陆手拉坯壶(如汕头壶)及灌浆壶等等,不一而足。在这么多种材质中,或许有超过七成以上的饮茶人口会认同:紫砂壶的宜茶性应为众家之冠,而历来不少科学试验亦支持此一说法。然而茶事毕竟不是冰冷理性的科学实验,它还牵涉到许多复杂的心理因素与感情投射。所以时至今日,我们只能说紫砂壶的确具有优良的宜茶性,至于它是否为「第一名」,或许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独领风骚 其来有自
真正令爱茶人士感到兴趣的是:紫砂壶到底具备什么样的魅力,能够自明迄今,不论朝代更迭或是社会变异,它都能在这个嗜茶的民族中,独领风骚?
关于这个课题,我们不妨试着从实用层面与艺术层面来加以解释一番,一般说来,紫砂壶的实用功能大致具有下列几项优点:
「宜兴茗壶,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又「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上述为古人总结的心得,易言之,以紫砂壶来泡茶,只要充分掌握茶性与水温,当可泡出「聚香含淑」、「香不涣散」的好茶,比起其它材质茶壶,其茶味愈发醇郁芳香。(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见《紫玉金砂》杂志第六期的「浅谈日用紫砂陶的实用功能」,当有更科学化的解释。)
紫砂壶「注茶越宿,暑月不馊」,茶汁不易霉馊变质,且不易起腻苔,所以清洗容易,不费周章。值得一提的是,此处所指的「暑月不馊」,即夏日隔夜亦不馊,这在台湾亦是事实,但若将「暑月」强解为「数月」则显然夸大不实,相信亦是早期「紫砂壶神格化」的谬论来源之—。
虽然就茶道而言,理应「旋沦旋啜」、「宜倾竭即涤去停渣」,即随泡随饮,事毕即清除茶渣,但现代人生活繁忙,将茶渣留于壶中数日亦是常事。对此,清人吴骞记载了他的洗壶妙方:「壶宿杂气,满贮沸汤,倾,即没冷水中,亦急出,冷水泻之,元气复矣。」读者不妨一试。
紫砂陶是一种介于陶和瓷之间,属于半烧结的精细?器,具有持殊的双气孔结构,透气性极佳且不渗漏。由于这种特性,所以它能吸收茶汁,壶经久用,自然能于内壁累积出「茶锈(茶山)」,此时即使不置茶,叶,单以沸水冲入亦能泡出淡淡的茶香来。(也由此可知「一壶不事二茶」的原因)。
紫砂茶具使用越久,不但壶身光泽越加光润,而且据《阳羡茗壶系》载:「壶经久用,涤拭日加,自发暗然之光,入手可鉴」,此即指常用干布摩拭,更显气韵温润,这也正是国人热衷的「养壶」。
紫砂器具有耐热性能,冷热急变性佳,寒天腊月即使注入沸水,也不易因温度遽变而胀裂。当然,这点对于地处亚热带的台湾而言,可算是无需忧心。(壶身有暗伤者,另当别论。)
紫砂砂质传热缓慢,执用时较不易烫手,且性耐烹烧,可放在温火上炖煮,所以用紫砂制成的砂锅十分受到人们的欢迎。此外,紫砂因传热慢,所以保温亦较持久,此点对于喜喝半发酵茶的台湾同好而言,更是一项难得的特点。
紫砂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及延展性,配合以特殊且精准的制壶技艺,所以成品口盖严密,缝隙极少,减少了含霉菌的空气流向壶内的管首,相对延长了茶汤变质的时间,有益人体健康。
可赏可用 文采斑斓
以上所提到的几点,都是其它陶瓷或金属茶具所无法面面俱到的。另小,在艺术层面上,紫砂茶具亦有相不少优点:
紫砂泥色多采,且多不上釉,透过历代艺人的巧手妙思,便能变幻出种种缤纷斑斓的色泽、纹饰来,加深了它的艺术性。
紫砂泥的可塑性高,虽不利于灌浆成型,但其成型技法变化万千,不像手拉坯等轮转成型法,只限于同心圆范围,所以紫砂器在造型上的品种之多,堪称举世第一。
紫砂茶具透过「茶」,与文人雅士结缘,并进而吸引到许多画家、诗人在壶身题诗、作画,寓情写意,此举使得紫砂器的艺术性与人文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随着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兼备,自然也提高了紫砂壶的经济价值,使得陶手能更致力于创新。由于上述的心理、物理、艺术、文化、经济等因素作为基础,宜兴紫砂茶具数百年来能受到人们的喜爱与重视,可说是其来有自。
紫砂欣赏
同心杯组:
1·缎泥同心杯
2·绿泥同心杯
3·棕点同心杯
4·绿陶同心杯
5·红陶同心杯
6·灰陶同心杯
7·描金同心杯
8·黑陶同心杯
易泡壶组:
顾名思义即知是一组很容易使用及操作的泡茶壶组。易泡壶上套有海草环,可隔热不烫手,壶嘴装有滤网,使茶汤干净,不含杂质。可当壶或茶海使用,是一种实用又典雅的泡茶器具。

0

相关产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