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仔祥”的故事要从吕衬婵的曾爷爷吕佳说起。清末年间,吕佳以买卖猪肉为生。因为当时的百姓生活艰苦,饮食缺乏“油水”。于是,多数人在挑选猪肉时都嫌瘦爱肥,瘦肉常常滞销。为了更好地利用食材,吕佳制成了瘦多肥少的腊肠。他上午卖猪肉,下午就肩挑腊肠沿街叫卖。吕佳矮小,而传统的广式腊肠细而长,他沿街叫卖时,腊肠常常沾到泥沙,这样既影响美观又影响销售。这样的景况被一名叫李满的姑娘看在眼里。她借买腊肠之机,建议吕佳把腊肠做成短粗形状,吕佳采纳了建议。有意思的是,这个偶遇,竟然还促成了一段良缘。变短之后的“矮仔肠”味道更好了,广受街坊和乡亲的好评。之后,吕佳索性在当时东莞最旺的下市(原莞城省渡头附近)开起了腊味店。吕佳的小儿子吕祥(吕衬婵的爷爷)出生后,便将店铺的名字命名为“祥记腊味店”。店铺门庭若市,店里的帮工最多时有近20人。“祥记腊味店”声名远播,连山区片、莆田片的百姓也会慕名而来。 2007年,从小吃着腊肠长大,对腊肠充满感情的吕衬婵接手了家族生意,也开启了“矮仔肠”的全新时代。“1999年到2007年,我父亲做腊味有八年时间,但那时是非常粗放的,产品没有名称。甚至连厂名都没有。”吕衬婵2007年从父亲手中接过家族生意时,腊味厂开始走下坡路,2008年厂里的产量只剩下高峰期的五分之一。面对当时的境况,吕衬婵首先从管理方面抓起,对传统的经营理念发起“挑战”。她带领公司创立自有品牌“矮仔祥”,先后导入国际上广泛认可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为了让生产标准符合国际要求,她筹建了新厂,并改良了企业生产流程。除了理念方面的创新,吕衬婵在“矮仔肠”口味上也进行了创新。在吕衬婵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清朝红杏主人的《美味求真》,她曾从中受到启发,在腊肠中添加上好陈皮,研制出陈皮肠。此后,吕衬婵不断改良和研发出了发财蚝豉肠、牦牛肠等新产品。“几乎每一个新口味开发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销售方式上,吕衬婵也开辟了线上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