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电脑为您整理了移民中介合同各种坑,还有你知道移民中介的6大伪装骗人招数是什么吗和有哪些常见的移民中介骗局,下面一起来看移民要当心这些骗局吧。
有哪些常见的移民中介骗局
绝大多数的人,对于各种手续的办理、对于他国的移民法规,常常是毫无头绪,或是一知半解,所以会选择求助中介。和来看看有哪些常见的移民中介骗局?
一、“看得见、摸得着”
有的人会说,在国内经营的中介,“看得见、摸得着”。很多时候,这样的中介会拿着《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资格认定书》、公安部颁发的《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经营许可证》,连同公司的《营业执照》等大肆宣传,让客户迅速形成“有资质”、“可信赖”的印象。
事实上,对于希望来到加拿大访问、留学、务工、移民,以及希望申请加拿大难民保护的人来说,以上的所有“资质”都毫无用处,因为它们与《加拿大移民与难民保护法》毫无关联。
此外,随着中国“简政放权”的展开,一些行政审批已经逐渐取消,不再设置相关门槛,不少曾经用来“炫耀”的“资质”更是毫无意义。
二、包装出来的“移民律师”
华人圈最流行的“骗术”便是,假借光鲜亮丽的身份,四处行骗。近年来,在中国境内,没有国外律师资格,只有中国执业律师资格,或者连中国执业律师资格都没有的人,却打着“中国移民律师”旗号的人士,更是层出不穷。
然而,在一个没有移民法的国家,声称自己是“移民律师”。这样的“包装”把戏,恐怕早应该被认清。
三、什么才是值得重视的真相?
根据《加拿大移民与难民保护法》第91条,除加拿大注册执业律师、加拿大执牌移民顾问 (RCIC/CRIC) 、魁北克省公证师以外,任何人不得为他人提供有偿的移民咨询服务,不得代表他人准备、递交有关移民、难民与公民法的任何申请。
因此,凡是涉及到加拿大移民法、难民法的一切法律服务,除本人亲自办理而外,只要涉及有偿服务,只能由以上三类专业法律人士负责。不具备资质,却提供相关建议、进行申请服务,都是违背加拿大移民法的行为。
这里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代理方必须填写相关代理表格,将信息提供给加拿大移民部。
四、纯黑中介,是如何“黑”你的?
在中国国内,许多旅行社和中介,谎称可以为客户办理“加拿大旅游签证”。然而,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合法的加拿大注册执业律师、加拿大执牌移民顾问以及魁北克省公证师。他们的做法是,冒名顶替,盗用客户的名义,来办理签证申请。
在加拿大境内,同样存在许多名目繁多的中介,有的以“培训机构”为掩护、有的以“教育服务中心”等非盈利机构作为诱饵,同样冒名顶替,盗用客户的名义,来操作涉及加拿大移民、难民法的相关申请。
对于移民部来说,材料作假、隐瞒信息,这是绝对不可触犯的“天条”。此类申请,一旦被移民部发现,不论申请人材料本身真假、是否符合相关条件,将一律被拒。如果涉及到虚假陈述,将对客户进行黑名单处理,禁止入境,五年内不准做任何申请。不仅如此,加拿大移民部一旦查获无牌照移民公司,便会想方设法,找出该公司所经手的全部案例,有权对所涉及的案例进行推翻、退档。
五、“漂白”中介,是如何“黑”你的?
在中国境内的某个机构,本身并没有加拿大注册执业律师、加拿大执牌移民顾问 (RCIC/CRIC) 、魁北克省公证师,但是,又希望开展此类业务,便与某些加拿大律师形成合作。
这种合作模式,存在着不小的风险。因为,相当一部分的律师,并没有亲力亲为地负责案件,而是纯粹变成了“签字者”。中国的机构,在中国境内,完成全部内容,直接交给加拿大律师签字,就这样“漂白”中介,完成了客户的案子。
你知道移民中介的6大伪装骗人招数是什么吗?
移民中介的6大伪装骗人招数是什么?
伪装一:
虚报资质证书出国留学、移民中介如今比比皆是。选房产中介不可以光看店面,有一些中介公司,所属办公楼是高档的、公司办公室是整洁的、工作服装是有型的,办移民投资则是没有资质的。若想事前分辨真假,非常简单,可以通过公安部网站www.mps.gov.cn查看。如果真吃不准,可以查看你中介公司是不是拥有省级以上行政机关颁发的《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经营许可证》。那张许可证书只有确保一间公司在一个地址诚信经营,若是在公司所在地外还用这张证开设支系,归属于非法经营罪。
伪装二:
“一次结清”尽管介绍费如何支付,我国并没有明确规定,但比较合理的付款方式是:签订合同时,消费者付款成本费的20-50%,假如顺利拿到签证办理,再结清账户余额。一次结清,对消费者绝对不公平公正,万一中介机构关掉,钱问谁讨去?自然,一分钱不付,对中介机构而言,风险性也太大。
伪装三:
英文合同书合同所使用的文本应当由当事人双方自主承诺,消费者有权要求选用汉语合同书。更何况,中国的移民中介理当给予汉语合同书,依照《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管理办法》第13条规定,移民中介服务协议书款式应当向中介机构所在地的地、地市级公安部门办理备案,英语显然不是在我国官方用语,不容易批准办理备案。
伪装四:
国外发票千万不要认为可以开国外发票,就证明中介公司在外国“有门路”,办移民投资便捷。中介公司出具别国发票,只有两种很有可能:想逃税漏税;那不是一家我国认定的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务必拒不接受海外发票,不然,你合法权利很有可能无法得到维护:
1、世界各国财税体制不一样,中国人很难鉴别别国发票的法律实效性;
2、中国设立的中介机构归属于国内法人,一旦出具国外发票,必定并不是它开具的合理法律法规凭证,万一产生理赔,将给消费者导致实质性的阻碍。
伪装五:
模糊不清条文假如合同书只是简易承诺“失败即退款”,对双方不好。比较合理的做法是:罗列不成功的原因,随后作不一样承诺。如“无法取得签证办理主要是因为中介机构无法递交有效材料或给予正确面试培训,则应当由中介机构给与退款;因为顾客瞒报身体状况而造成常规体检无法根据以至没获签证的,则理应考虑到适度退款并非所有退款。”除此之外,合同书还应当对“退款”的款项性质开展承诺,由于介绍费是可以退的,但使馆扣除的手续费、体检费用等是不可退的。
伪装六:
拖拖拉拉中介公司一直拖着不办理,或是明知道办不到也不肯退款,消费者能直接向法院起诉,或找寻知名律师开展讨要。留意诉讼的有效期限:按照我国法律规定,从权利被侵害之日或了解支配权被侵害之日起2年之内。
鑫海移民雇主担保骗局,有上过当的朋友吗?
移民要当心这些骗局
现在在准备移民的你,是不是在考虑种种材料,但是轻放你手中的资料,我又很多案例希望与你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在移民机构,更或者是移民中介,你会看见这样的标语,什么66万元移居德国,再不移民买房,以后就再难遇见此机会什么的。
然而,买房与移民之间是否有直接的关系?“居住权”和“永居权”有着哪些差异?中介天花乱坠的吹嘘有几分可信度?买房时除了房价还有哪些支出?买房后,房产税、维修费是否承担得起?
海外买房,看上去很美,却也隐藏着太多的陷阱
在各国报纸上惊现的骗局
中国侨网3月8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投资移民近年掀起中国人的参与热潮,急着取得绿卡的投资者,却因此成了诈骗分子的庞大取款金库而浑然不觉。
一名李姓华裔男子,2015年9月14日从中国电汇50万美元给“加州质子治疗中心”(PacificProtonTherapyRegional
Center,
LLC),作为投资移民费用,然而18个月过去,去年持学生签证到美国念书的李姓男子,却一直没有收到任何申请进度或处理通知,多次向加州代理询问,对方都以“不要担心,没有问题”为由而搪塞推诿。
李姓男子6日透过律师查询,赫然发现这家EB-5区域中心,早在去年6月就被美国证监会(SEC)以诈欺罪提控,并被加州联邦法庭冻结资产,并要求解释资金去向。
协助查询全案的律师温道夫(KevinWendorf)7日表示,初步查核后,这家加州质子治疗中心负责人夫妇刘查理(CharlesC.
Liu,以下皆为译音)、王欣(XingWang或称LisaWang),早在去年6月2日,就被证监会起诉诈骗。
根据起诉文件显示,这个投资案,共有50多名中国投资客加入,并前后汇入约2700万美元到刘查理夫妇、亲戚账户。然而刘查理等人收到投资金额后的一年半,不仅项目根本没有动工,刘查理在此同时,还陆续将投资款转汇到其他账号,包括1100万美元汇到刘查理名下的营销公司,另有700万汇入他与妻子的个人账户。
当心中介的忽悠
对很多中国投资客来说,到海外买房,“最亲密”的合作对象就是当地的房产中介机构。但并不是每个中介都是真诚的朋友。
中国人到海外买房要尽量了解公开信息,而一些中介容易利用中国人对当地不熟悉的弱点,虚假夸大房屋环境、地理位置、投资回报等。
2010年,从中国移民过来的张先生夫妇在悉尼买房,房地产中介向他们介绍说:他们要买房子的地方靠近维多利亚公园,会成为“悉尼下一个市中心”,他们能得到“每年5%的租金回报”。
中介还许诺说,悉尼房地产市场会持续火爆,每7年约会升值一倍,因此,“两年之内他们购买的房产肯定会升值”。
两人在房地产经纪人的忽悠下,在合同上签了自己的名字,并且支付了房价1/10的押金10.7万澳元(约合11.7万美元)。
但现实是,悉尼房地产并没有因为两人的购买而进入“温暖的春天”,2011年之后悉尼房价开始下跌。
张先生夫妇发现自己的投资很失败后,把房地产中介告上了法庭。最终,澳大利亚最高法院判定张先生与房地产中介的合约无效。因为中介有欺诈行为,他们所承诺的美好“前景”是虚假的。但是法官也指出,张先生夫妇俩对悉尼房地产抱有“天真的信念”——他们一定要清楚,悉尼房地产出现不景气也是正常的。
这还算是幸运的,还有不少投资者在中介忽悠下,购买了最终不中意的房产,但合同已签、钱已付出,后悔晚矣。
专家提醒准备到澳大利亚买房的中国人,无论在哪个国家买房都应该事先把功课做好,了解房子的周边价格更是必要的,而且这在澳大利亚都是公开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