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一般应在菜肴快熟时或者刚出锅后加入,因为这时菜温在70-90℃左右,是味精溶解度最好的温度,鲜味也最浓;相反,在高温时加用,当温度超过120℃时味精中的谷胺酸钠就会变成焦化的谷胺酸钠,焦化的谷胺酸钠既没有鲜味,还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油炸食物一般温度高于120℃。 味精在高温下或者是长时间烹饪都会产生有害物质,因此建议在菜肴出锅的时候再加入味精。 在调查中,记者听到最多人担心的就是味精会对身体不好,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 杭州市一医院营养科主管营养师蒋虹说:“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由谷氨酸和钠结合而成,而谷氨酸是人体所需的20多种氨基酸之一,从理论上来说,其安全性是毋庸置疑的。” 杭二中教学处副主任、化学高级教师陈钧给大家讲述了味精的由来:1908年的一天,日本帝国大学的化学教授池田菊苗坐到餐桌前,慢慢品尝起一碗海带黄瓜片汤,他觉得这汤味道特别鲜美,可海带和黄瓜这种极普通的食物怎么会产生这样的鲜味呢?职业的敏感促使他想一探其中的奥妙。半年后,池田菊苗教授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在海带中可提取出一和叫做谷氨酸钠的化学物质,如把极少量的谷氨酸钠加到汤里去,就能使味道鲜美至极。 随后,一位叫铃木三朗助的日本商人想量产谷氨酸钠,可海带中的含量较低,10公斤海带只能提取0.2克谷氨酸钠,没有实用价值,因此就有人研究了从大豆、面粉、蘑菇等多种食物中提取谷氨酸钠的方法,而这些提取物就是大家俗称的味精。 虽然,专家们已为味精洗脱了可能致癌的嫌疑,但这并不意味着做菜时就可以滥用味精,如何科学使用,营养师们认为需要因人而异。 “食物本身具有一定的鲜味,但对于胃口差的病患来说,靠食物本身的鲜味已不足以吊起他们的胃口,此时需要适当加点味精来提鲜,帮助他们把饭菜吃进肚子,营养才有保障。不然,病患的营养要是跟不上的话,免疫力更加低下,非但不利于康复,还可能加重病情。”蒋虹说。 但对于健康人群来说,不是所有菜都需要放味精,尤其是那些炖、煮的菜可以不放。 此外,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细心的人看到钠就会想到盐,于是问题就来了,高血压病人吃味精会不会不利于每天盐摄入量的控制? 蒋虹的解释是,1克盐中含有393毫克的钠,但谷氨酸钠中所含的钠很少,还不足以影响到血压的变化。但某些患者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营养师会给出低盐饮食、无盐饮食,甚至低钠饮食的建议,那些需要低钠饮食的患者是不可以放味精的。 总之,对于绝大部分人群来说,味精可以放心使用,但吃味精不是为了增加营养,用量也要适宜。千万不要以为在菜里多放一些味精味道就能更鲜,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多放味精和少放味精吃起来的鲜度是差不多的。